︿

力促「Ms」成主流語彙 女權運動者麥可絲78歲辭世

林思怡 2017年07月08日 18:06:00
(截圖自Ms. Magazine官方推特)

(截圖自Ms. Magazine官方推特)

如何稱呼女性,才能代表女性「不是」男性的所有物呢?美國女權運動者麥可絲(Sheila Michaels)在一本馬克思主義刊物上找到答案──「Ms」。

 

麥可絲雖不是發明這用詞的創始人,她卻賦予「Ms」嶄新的意義,告訴世人「女性的權利與男性毫無關係」。麥可絲於2017年6月逝世,享壽78歲。

 

麥可絲是位女權運動者,一生多以作家、編輯和評論者的身分生活。

 

 

「我沒有容身之處」

 

麥可絲2007年告訴《衛報》(The Guardian),她當時一直在尋找一個適當的女性尊稱,用來代表女性並非男性的附屬品。

 

「我沒有容身之處,沒人擁有我,而我也不想被擁有。」麥可絲2007年向《衛報》如此說道。

 

 

麥可絲第一次看到「Ms」,是在室友訂閱的雜誌上,當時的她以為只是打錯字。爾後她發現可以用「Ms」代表自己。

 

2000年她向《日本時報》(Japan Times)表示,當時她回想起第一次見到「Ms」這個詞時,恍然大悟,驚呼「太棒了!『Ms』就是我。」

 

 

改革耗時8年

 

麥可絲1961年開始她的「正名運動」,在度過「膽怯的8年抗爭」後,1969年她在紐約廣播電台「WBAI」的訪談中介紹了「Ms」,引起廣泛討論,也同時吸引到同為女權支持者的史坦能(Gloria Steinem)。當時史坦能正在為她準備創辦的女性雜誌尋找刊名。

 

「Ms.」雜誌於1972年正式推出,短短8天內便銷售一空。沒多久,紐約一位女議員提議一項法條,該法條載明女性無須在聯邦文件上註明自己的婚姻狀況。

 

 

在1960年代,女性傾向早婚,在當時被稱為「Miss」有暗指女性「沒人要」的意思,而雇主會想了解員工的婚姻狀況。麥可絲稱:「每個人想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你結婚了沒。」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1986年將「Ms」置於封面,一位編輯註記:「『Ms』過去被認定不夠普遍,所以直到現在都未被廣泛使用,但紐時相信『Ms』已經成為語言中的一環,開始改變稱呼的方式。」

 

鮮為人知

 

「Ms」一詞最遠可追溯至1901年,為「Mistress」的縮寫。麥可絲發現這個詞時覺得很新奇。「很顯然這個字曾被用在速記本上一陣子,我以前從來沒看過,有點像罕為人知的小知識。」

 

 

被問及「Ms」發音時,麥可絲回應「Miz」。

 

「我出生在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一直對住在我家後面的女生很好奇,她被稱作『Miz Noble』,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代表她未婚或是守寡。我喜歡那種模糊不定的感覺。」

 

麥克絲前夫為一位日本廚師,1980年代期間共同在曼哈頓經營日本餐廳,最後以離婚作結。

 

 

【編輯推薦】

「獨立是條不歸路」 庫德斯坦9月辦獨立公投  

 

【熱門影片推薦】

● 歐盟與日本簽訂EPA

● G20抗議延燒 數輛超跑付之一炬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