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世代》EP2:黃金4.5小時搶救腦中風!年輕族群風險攀升

大健康世代 2025年04月24日 16:05:00
黃金4.5小時搶救腦中風!急救快速通道,優先打119!(大健康世代提供)

黃金4.5小時搶救腦中風!急救快速通道,優先打119!(大健康世代提供)

腦中風是臺灣十大死因之一,每年奪走上萬條性命,更讓無數家庭陷入長期照護困境。近年更發現年輕族群不在少數,《上報》YT健康節目《大健康世代》專訪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雙和醫院副院長陳龍就提到,除了遺傳因素以外,生活作息日夜顛倒、壓力、少喝水、少運動等都是誘發原因,而腦中風一旦發生,應於第一時間打119,救護車等同快速急救通道,能降低失能風險!

 

根據統計,台灣地區35歲以上人口腦中風發生率,每年有3萬人會發生第一次中風,其中1成的人會在一年內二度中風;一旦發生過第一次腦中風後,再次中風的程度會一次比一次嚴重。近期包括監察院長陳菊中風住院,以及資深藝人廖峻因三度中風送進加護病房等新聞,均引起各界關注。

 

年輕族群勿輕忽 血栓累積形同未爆彈

 

「臺灣每四人就有一人,終生會面臨中風危機,且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節目列舉名人案例:藝人納豆41歲時因腦出血緊急開顱、健身網紅「筋肉爸爸」才37歲就驚爆腦梗塞等,顯示平時若未加以注意,中風危機形同潛在未爆彈。陳龍醫師就曾接獲一名20多歲學生案例,患者在便利商店打工,下班後整夜滯留在網咖,長期熬夜加上少喝水、少運動,導致年紀輕輕就中風。

 

陳龍強調,高壓生活、水分攝取不足均會增加中風風險,像是在無塵室工作的工程師,因穿「兔寶寶裝」(隔離衣)長時間不方便喝水,「缺水會導致血液變濃稠,增加形成血栓風險」,一旦經過長時間累積,哪天血管就塞住、中風了。

 

二度中風來得比想像快 一年內發生率高

 

中風更可怕的是擔心二度中風,特別是有三高的人,陳龍說,即便患者有按時服藥,都不敢保證不會再中風,更何況不遵照醫囑服藥控制的。而且有時「二次中風會來得比想像中還快!」,他就曾遇過一名有三高的患者,先是右側大腦血管阻塞開刀,手術後人還在加護病房,就又發生左側腦阻塞,醫療團隊二度幫她進行手術才度過危機。

 

面對腦中風風險,陳龍提出「三大防線」:控制三高、定期血管檢查、改善生活習慣。他再次強調「水分攝取」的重要性,「每天2000c.c.水分是基本門檻」,並建議年輕族群,40歲起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了解自身血管情形,預防勝於治療。

 

 

《大健康世代》拍攝現場,陳龍醫師與梁惠雯主持人合影。(大健康世代提供)

 

 

中風搶救 時間是關鍵

 

「缺血一分鐘,會有100萬個腦細胞死掉!」陳龍醫師分析,許多患者錯失救治時機的主因,在於缺乏警覺與錯誤送醫觀念,例如誤以為休息能緩解症狀,或擔心浪費救護資源選擇自行前往醫院,事實上,發生第一時間最該做的是打119,因為「上了救護車就是急救的開始」,這將可加速病患接受治療的時間,只要在4.5小時內進行搶救,就有機會獲得良好復原。

 

陳龍分享一名50歲女性上班時突發中風,同事察覺異狀立即送醫,2小時內施打溶栓藥物,五天後即康復出院,顯示能否及時施打血栓溶解劑的重要性,但在臺灣目前僅約6%患者接受到靜脈溶栓,遠低於國際約20%的施打率,原因就在醫療介入的速度不夠快,以及民眾對腦中風的認知還不足。

 

因此,台灣腦中風學會特別拍攝一支宣導短片,提醒大眾一旦發現身邊人有腦中風跡象,要先打119,不要選擇自行開車或搭車送醫,避免延誤,造成更多後遺症。同時陳龍醫師也在節目中再次教導民眾辨識方式:包括「微笑、舉手、說你好」口訣,來辨識腦中風徵兆,當發現有「微笑時臉歪」、「單側手臂無力」、「說話含糊不清」症狀時,就很可能是腦中風。

 

學會希望民眾都能注意到相關事項,以免「一人中風、全家發瘋」,嚴重腦中風的後果,不僅導致肢體癱瘓、失能,還可能引發血管性失智,讓家庭照護負擔倍增。

 

 

 

 

「辨別初期症狀、記得打119,才能把握黃金救援時間。」《大健康世代》主持人梁惠雯總結。本集節目透過專家解析與真實案例,打破「中風是老人病」的迷思,完整內容已於官方YouTube頻道上線,臺灣腦中風學會官網亦提供中風風險評估表及衛教動畫等資訊,民眾可自行上網參考、做好自主健康管理。

 

節目資訊

 

《大健康世代》EP2「即刻救援!腦中風黃金4.5小時」
主持人:梁惠雯
本集嘉賓: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雙和醫院副院長 陳龍醫師
收看平台:YouTube官方頻道
衛教資源:台灣腦中風學會官網(衛教專區)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

上報 Up Media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