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印太戰略」是對中國的殺手鐧

余杰 2017年11月24日 07:00:00
作者認為,西方媒體普遍低估川普亞洲行的表現,並指出美國提出「印太戰略」,其目的正是為了遏止中國的軍事擴張。(湯森路透)

作者認為,西方媒體普遍低估川普亞洲行的表現,並指出美國提出「印太戰略」,其目的正是為了遏止中國的軍事擴張。(湯森路透)

川普的亞洲之行,在公開場合有四十幾次提及「自由開放印度太平洋」或「印度太平洋」,顯示其印太新戰略已呼之欲出。川普在日本、韓國、越南及菲律賓等國訪問時都提到這個新名詞,唯獨在中國隻字不提,說明他並未將中國放在「印太盟友圈」當中,反之,對他來說,中國是比俄羅斯還要危險的頭號敵人。

 

遺憾的是,佔據西方主流輿論的左派媒體,根本沒有捕捉到這個重要資訊。他們因為反川普反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對川普訪問亞洲尤其是訪問中國的行程的報導,居然跟中共的新華社和《環球時報》如出一轍。他們不是在客觀報導真實的新聞,而是將無數虛擬和扭曲的評論塞到報導當中。他們不僅刊登諸多對中國一無所知的「白左」作者的文章,也刊登若干在中國官方媒體上頗受歡迎的「高級五毛」的文章,只要是罵川普的就是好文章。

 

比如,在BBC中文網上可以看到:不署名的文章《川普習近平各表貿易願景,分析指美國於亞太角色不再》、BBC記者尼克·布萊恩特(Nick Bryant)發自紐約的評論《美國不再如日中天的時候》,以及旅居法國的「高級五毛」宋魯鄭的評論《兩大因素令川普治下的美國不敵中國》——此人是中共《人民日報》旗下鼓吹民族主義的小報《環球時報》的重要作者,發表此類垃圾文章,是BBC刻意展示其「多元化」,還是其已被中共滲透的標誌之一?

 

在《紐約時報》中文網上可以看到:每個預言都失敗卻仍熱衷於發表預言的極左派評論人士湯瑪斯·弗裡德曼的文章《世界正發生巨變,川普卻被中國玩弄於股掌之間》、奧巴馬時代的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的文章《川普亞洲行:讓中國恢復偉大榮光》——她無中生有地指責川普,偏偏忘記了奧巴馬訪問中國時所受到的羞辱:中國連舷梯都不給空軍一號,奧巴馬狼狽不堪地從飛機肚子下走出來;而蘇珊·賴斯本人則因為黑人的膚色,而被種族歧視心態嚴重的中國的安全人員粗暴地攔阻在總統隨行人員之外。她一點也反省:為什麼同樣是美國總統,習近平敢於羞辱奧巴馬,卻對川普畢恭畢敬?道理很簡單,習近平和中國人一貫都是欺軟怕硬。

 

蘇珊·賴斯(Susan  Rice)在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外交顧問,曾因膚色,被種族歧視心態嚴重的中國安全人員粗暴地攔阻在總統隨行人員之外。(湯森路透)

 

川普施壓中國:將持續對台軍售

 

川普比那些自以為可以欺騙他的人聰明得多——當然也包括躊躇滿志卻不知大禍臨頭的習近平。川普的亞洲之旅,重心不在於紫禁城中看陳腐的京劇,而在於那些媒體故意看到不到的事件——川普沒有向習近平低頭,反而向中國施加前所未有的壓力,那是奧巴馬想都不敢想、更不敢付諸於實踐的動作:川普當面告訴習近平,美國不會停止賣先進武器給台灣,而奧巴馬只會唯唯諾諾地重複習近平所說的「一個中國的原則」。

 

川普尚未返回美國,美國商務部就裁決中國出口美國的硬木需付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川普訪問韓國期間,韓國左派總統文在寅審時度勢之後,承諾韓國將向美國購買數十億美金的武器,並推進薩德反導彈系統的建設;與此同時,美國的三艘航母戰鬥群在東北亞舉行軍事演習,表面上是威懾北韓,其實是讓中國看到美國的堅強意志——川普訪問亞洲的第一站是位於日本橫須賀的美軍基地,他對數千名官兵發表的演說,不輸於當年雷根總統在柏林牆前的演說:「任何人、任何獨裁者、任何政權、任何國家,都不要低估美國的決心。」這句話既是說給金正恩聽的,也是說給習近平聽的。

 

「印太戰略」遏止中國軍事擴張

 

而「印太戰略」的提出,將使得此次川普的亞洲之行載入史冊。此前,美國國務卿提勒森提出「美國—印度安全架構」之概念,指出美國和印度是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的民主國家,兩國應當建立「世界上維護安全的兩支軍隊」。軍事合作的建議,美國只會給最親密的盟友。緊接著,川普在APEC年會上提出「印太戰略」,將過去亞洲的安全體系從太平洋、東南亞擴及到納入印度洋和印度,該體系至少包括美國、日本、印度、韓國、越南、印尼、澳大利亞等國,這些國家的實力加起來,壓倒性地超過了中國與俄羅斯的結盟(中國與俄羅斯從未建立其牢固的盟友關係)。一個「亞洲版的北約」已經隱隱可見。

 

美國川普(右)政府提出「印太戰略」,將過去亞洲的安全體系從太平洋、東南亞擴及到納入印度洋和印度;左為印度首相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 )。(湯森路透)

 

川普的「印太戰略」跟此前美國的亞洲戰略劃出了一道明顯的界限。華人媒體大都亦步亦趨地跟隨《紐約時報》和CNN的唱衰美國的腔調,但也有少數清醒的聲音傳出來。有一些台灣知識人給予「印太戰略」以高度的肯定,並指出這是台灣提升國際地位的一個契機。比如,台灣評論人士陳禹瑄認為:歐巴馬的戰略和柯林頓有一點共同處,就是仍然認為中國會改變,美國重返亞太,是要推動中國民主化。

 

但川普的「印太戰略」最大的不同在於,美方已經認識到中國自身不可能實現民主化,反而越來越走向法西斯化,所以必須結盟亞太和印度等國家,以強硬手段遏制中國的軍事擴張。台灣分析人士鄭良瑩也認為:「川普總統的亞洲之旅重新給亞洲國家帶來信心,相信美國勢力會留在亞洲、相信美國會堅持自由價值、相信美國會信守承諾。美國七十年亞洲大戰略峰迴路轉,剎那間又活了過來。」

 

川普使用「印太」的概念,「印」在「太」之前,不是隨意爲之,而是大有深意。換言之,在川普政府看來,印度比中國重要,南亞比東亞重要,印度洋比太平洋重要,這個變化似乎是靜悄悄的,其實是翻天覆地的。未來印度有可能超越日本成為美國在亞洲的第一盟友,印度比日本更有勇氣和條件幫助美國對抗中國(日本受制於和平憲法的約束,即便強勢的安倍致力於修憲,但日本國內存在強大的親中勢力,而印度國內則幾乎不存在親中勢力)。而台灣身處印太交匯之處,未來亦更凸顯自身的戰略重要性。

 

川普重視印度地位

 

川普重視印度的地位,早在其二十年前的著作中就有過論述。川普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即指出:「印度是最大、最古老的文明,印度從未侵略任何國家,最大的民主政體,不靠暴力獲得獨立。梵文是歐洲語言的根源。英國入侵印度之前,印度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印度人發明瞭數字系統,代數和三角微積分、圓周率,印度還是最大的英語系國家。」

 

在美國的亞裔移民中,印度裔的數量雖略少於華裔,但印度裔美國人對美國價值的認同度和忠誠度遠遠高於華裔美國人,印度裔美國人對美國科技尤其是網絡技術的貢獻也遠遠大於華裔美國人——近年來,屢屢傳出美籍華裔科學家將美國的情報和科技機密賣給中國政府,卻很少有美籍印度裔科學家這樣做。川普敏銳地指出:「美國有百分之38的醫生,百分之12的科學家具有印度血統。印度人強調教育,許多美國大企業和全球企業,都有印度人經營管理。對我們對未來及身為關注全球發展的公民而言,印度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我們必須花時間瞭解這個既迷人又生機勃勃的國家。」

 

作者指出:「印度裔美國人對美國科技尤其是網絡技術的貢獻也遠遠大於華裔美國人。」;圖為示意圖。(湯森路透)

 

華裔經濟學家黃亞生多年來研究「龍象之爭」,他認為印度必將後來居上。依據美國官方預測,印度的GDP已位居世界第七,2029年更將爬升到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那時,中國經濟能否維持世界第二還很難說)。由於近年來中國、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大國成長趨緩,印度經過購買力調整的GDP占全球比重已接近百分之八,相當於1994年日本或2000年中國的水準。

 

而且,印度的國防工業也不亞於中國。2008年,印度曾把探測裝置送上月球;2014年,更送上火星軌道。因為與印度同為民主國家,也同為丘吉爾所說的「英語國家」,價值觀的一致使得美印之間不會成為敵人,美國對於轉讓高端科技包括先進武器給印度,並無太大的顧慮——美方正在考慮把F-16戰機的生產線轉移到印度,而自從1989年的天安門屠殺之後,美國即對中國實行嚴格的武器禁運政策,中國呼籲美國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以此縮小中美貿易逆差,但美國根本不予理會。

 

中國經濟成就 只是搭全球化順風車

 

川普的「印太戰略」,等於是對中國釜底抽薪。中國過去三十年所謂「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並非共產黨的領導人如鄧小平、江澤民有多麽聰明睿智、高瞻遠矚,而是西方尤其是美國的資本和技術流向中國,利用中國的「人口紅利」,讓西方消費者享用到中國製造的廉價商品,並將中國變成「世界工廠」。然而,川普的「印太戰略」將徹底改變中國「搭全球化的順風車」的「好日子」。

 

歷史學家劉仲敬在《中國窪地》一書中已然作出準確預言:未來發展的趨勢,世界上就是這條世界資本主義的資金流向正在改道。它在1978年以後,曾經在中國東南邊境流動;今天它的發展方向是向越南和印度流動。資金一旦從你的境內離開的話,接下來發生的一般都是很不好的事情。

 

劉仲敬引用法國歷史學家布羅代爾的觀點來證實這種變化足以改變國運——自從貿易線繞道,從弗雷德到倫巴底,繞出法國以後,法國就陷入百年戰爭和中央集權之中。同樣的道理,將來這條貿易線移到南洋和印度以後,這些地方就會出現1978年以後在中國東南沿海曾經出現過的盛況;而在中共所統治的整個東亞大陸,在被這條線遺棄以後,將會陷入非常可悲的狀況。中國的未來究竟有多麽可悲,讀一讀旅美經濟學家何清漣的新書《中國:潰而不崩》就一清二楚了。

 

【延伸閱讀】
●【紐時精選】川普被習近平玩弄於股掌之間
●【紐時精選】給交易人川普的「習近平談判指南」
●【紐時精選】川普正將全球領導權拱手讓給中國
關鍵字: 川普 印度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