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大選將是新政治的延續

邱師儀 2018年02月05日 07:00:00
2018年縣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儘管藍綠的初選鬥爭症狀各有不同,指標性之一台北市長,民進黨即便想推派人選與柯文哲一較高下,但在派系與執政班隊既得利益限制下,新政治人選想出頭似乎很難。(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2018年縣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儘管藍綠的初選鬥爭症狀各有不同,指標性之一台北市長,民進黨即便想推派人選與柯文哲一較高下,但在派系與執政班隊既得利益限制下,新政治人選想出頭似乎很難。(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在全球「去政黨化」氛圍瀰漫下,2018年縣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將是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新政治路線的延續。最近是藍綠陣營的超級星期周,各方擬縣市長暨市議員參選人無不把造勢能量催到最大,衝知名度外也衝黨中央的垂愛。儘管藍綠的初選鬥爭症狀各有不同,但具敏銳度的候選人都在追求一種可以被模糊說出但很難明確做出的新政治風格。這種新政治風格的第一代,主要被時勢造英雄的柯P所代表,精於選舉攻防的民進黨早已嗅到這種味道,但可惜在民進黨派系與執政班隊既得利益的限制下,新政治的人選很難出頭。

 

抹紅柯P超越藍綠

 

民進黨對於柯P能與民進黨膠著纏鬥的能耐感到焦慮,暫且找不到步數的困窘下,只能運用最熟悉但不確定仍舊有用的策略:抹紅柯P的超越藍綠,並嘗試藉由將柯P貼上紅統標籤進而縮短柯的政治保鮮期。儘管有些雙北人討厭柯文哲,然而當局者迷,高雄、台南、台中、花蓮的選民看到的是藍綠格局的侷限性,也悶了很久。

 

受夠了的沉默多數,在個資法限制下,在絕大部分只用手機不用家用電話的習慣下被隱藏,民調不見得測得到,但大多數選民可能支持兩種方向:「明確的台灣主權獨立」與「絕對的超越藍綠」,前者絕不是執政黨那種「形左實右」的假掰政客,而是具有像時力黨年輕支持者的那種天然性與理想性;後者是目前輿論尚未充份討論的新政治路線,2018年的選民喜歡的新政治風格也許是真誠與勇敢,哪怕是違逆網路風向而被政治正確踩在腳底下,雖然柯P是這路線的1.0,但2.0有可能在政黨分界隱然乍現,絕對性超越藍綠將藉由那些真誠違逆黨中央指令的藍綠立委或者縣市首長獲得實踐,這些人綠的上藍的政論節目,藍的上綠的政論節目,走中間路線者在深藍深綠都認為中間路線只是騎牆派的批評下笑傲江湖,但終會在票匭獲得民意支持。

 

中間路線也不見得就只是經濟選民,也有可能是意識形態上有別於否認九二共識或者不批判即接受統一路線(紅統)的新意識形態。中道、耐心、顧民生也堅守台灣民主自由價值,避免當體制內改革尚未窮盡即進行體制外抗爭的一群人,尤其這群人特別厭煩民進黨的派系與吳敦義的老梗,儘管柯P不見得是他們想的這樣,但他們對於藍綠窠臼的厭煩反應在對於柯P的持續好奇與高支持率之上。

 

中生代整合成第三勢力

 

嚴格說來,有如此新政治特質的候選人如台南黃偉哲、新北侯友宜與台中江啟臣,可惜的是最有機會帶新政治風潮的是台北蔣萬安,他帶有蔣家血統卻能推動轉型正義,最後不敵心魔毅然退選。坦白說國民黨走在政黨分界線上的政治人物目前較多,可惜吳副的舊思維與不作為不斷勾起這些國民黨中生代內建的「資深制」心魔,2018年這個黨要是繼續老派勢必終在2020年泡沫化。

 

但置死地於後生的這些中生代要是可以豁出去就有機會與民進黨的派閥進行新一波辯證,這種風格要是能與白色力量整合就會機會成為第三勢力,它不必然轉化爲一個政黨的成立,卻標記著一股新的台灣價值。當民進黨難以有效對付中共時,台灣要對抗紅統只能依賴這股新風潮了。

 

文/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2018選舉】
2018年台北市長選戰的分分合合
蔣萬安不參選台北市長 洪耀福建議吳敦義自己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