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傳真:往事與征途 後天安門時代社運興衰枯榮

秦胆 2018年06月06日 07:00:00
不論是如煙的往事,還是未竟的征途,章詒和和趙思樂都為歷史與現實留存了一份珍貴的底稿與註腳。(《她們的征途》作者趙思樂/攝影:葉信菉)

不論是如煙的往事,還是未竟的征途,章詒和和趙思樂都為歷史與現實留存了一份珍貴的底稿與註腳。(《她們的征途》作者趙思樂/攝影:葉信菉)

14年前,《往事並不如煙》集結問世,讀者不少,薦者更多,一時洛陽紙貴。作者章詒和主要講述了歷史轉折中六位知識分子的命運起伏。無獨有偶,去年,《她們的征途》甫一問世,同樣佳評如潮,傳誦一時,作者趙思樂採寫從事社會運動的五位女性,以點帶面,勾勒出後天安門時代社運興衰枯榮。

 

章詒和是中國頭號大右派章伯鈞的次女,文革時曾蒙冤入獄十載,現為退休作家、戲曲研究學者;趙思樂是一位九〇後自由撰稿人、女權活動家。兩位作者身份不同、經歷各異,兩部作品卻異曲同工地記錄了崢嶸歲月中的典型人物,章詒和與趙思樂以其豐富的閱歷、細膩的情感、精妙的文筆,為讀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參考文本。

 

激蕩年代

 

1957年5月,毛澤東請黨外人士幫助中共整風,中共中央統戰部連日組織、召集系列整風座談會,邀請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發表意見。當主流政治舞台的大幕拉開,知識分子未判斷台板下是否設有陷阱,便奮力躍上。

 

半個月之後,整風變為反右。章伯鈞與羅隆基、儲安平等人成為首批右派,昨日的直言變成了今日「向黨猖狂進攻」的罪狀。

 

章詒和在《往事並不如煙》中詳寫史良、張伯駒、聶紺弩、康同璧、羅隆基等人在反右與文革前後的起落沉浮,他(她)們有才、有德、有能,個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無一不在運動中遭到衝擊,人情冷暖、政治險惡也在他(她)們的人生際遇中徐徐滲透。

 

《她們的征途》同樣解析個案,最後落腳的也是時代的風雲流變,延伸出去的,還有對弊制的反思。六四的巨大衝擊後,民間社會左右嘗試,所形成的社會運動也幾經起伏,《她們的征途》分上下兩部分,上部選取第五章的標題「野蠻生長」,即在體制相對寬鬆的大環境下,社會運動的蓬勃發展,獨立紀錄片、法治維權、女權運動、官民互動、非政府組織,不一而足。

 

2003年,《南方都市報》曝出大學生孫志剛因強制收容遣送致死案,事件在網路持續發酵,進而引發社會精英上書中央,收容遣送制度很快遭到廢除,媒體、網路和社會精英相互配合推動公共政策改變的模式自此固定下來,此後,2003年也被稱為「公民維權元年」。

 

經歷了數年的野蠻生長之後,社會運動在2008年急轉直下,官方打壓接踵而至,茉莉花打大V、國安法、七〇九…來之不易的公共空間以驚人的加速度回到原點。

 

從女性微觀的抗爭事件反觀宏觀的社運生態,從運動的視角分析官方對民間社會的整肅,本書下部「困獸猶鬥」也埋下了一條隱型的線索:以維穩模式為核心的新極權體制的發育與定型。

 

別樣文才

 

邢小群評價章詒和散文「文起當代之衰」,極言《往事並不如煙》文質兼美。章詒和文字熨帖、優雅,字裡行間總是流淌著敏感和憂鬱,讀者可以不必同意作者的每一個觀點,但不能不被其細緻的筆觸與飽滿的情思所打動。

 

在顛簸的遊船甲板上,整條船上唯有史良正襟危坐、風度依舊;在丈夫不在場的情況下,史良直言拒絕了海外專家之其合影的要求,點滴小事讓年幼的作者感受到這位美麗端莊的部長內心秉持的傳統道德修養:有容、有執、有敬。

 

作者寫了大時代中一群知識分子的命運,其中有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有不那麼有名以至於全不為人知的人物。精彩的故事,平實的筆觸,道出了政治的無情,也勾勒出了一代知識分子的的風度與涵養。

 

章詒和抓住最能打動人心的細節,用飽蘸深情的筆觸,彰顯人情冷暖:儲安平拂曉時分擠的羊奶,俞平伯深夜蒙著被單剝的豌豆,不夠級別不能轉病房的張伯駒,被批鬥時挺身回答「我愛他」的史良…章詒和的系列回憶文章,記錄情感也記錄歷史,主人公的儀表與心態,舉止與神色纖毫畢現,讓讀者身臨其境,傾聽章詒和的感人敍説。

 

而《她們的征途》作為深度人物報導,洗練、精準自不必多說,難能可貴的是以精當的人物心理活動與細節描寫,還原故事現場。

 

以第一章第一節太石村為例,作者在豐富的背景材料鋪墊之後,筆鋒一轉,斷裂行文,在三四百字內集中勾勒了《玩命開頭》般緊張、恐懼的追殺情節, 「艾曉明在太石村拍下的最後一幕,完全超出了她自己和後來觀看者的想像」,行文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而後又蕩開一筆,交待學者「衝出書齋,奔向田野」的時代背景,層次跌宕起伏,思路明斷暗續。

 

獨到視角

 

章詒和(圖)以晚輩的眼光側寫父母的友人,用文字提供的不是他(她)們的標準像,而是他(她)們的側影、背影,作者同她所寫人的合影、群影。

 

以第一章《正在有情無思間——史良側影》為例,辭典、史料裡的史良,「以職務為材料,年經事緯」,扁平而抽象,作者以兒童視角選取的片段則讓這位部長變得豐滿:像孩子一般用手抓起剛被高速旋出的鋼絲;提醒章家毛巾不能用到發硬;迫於形勢出賣良心公開批判父親章伯鈞…諸多記憶片斷還原鮮活的史良,一個個故事堆疊而成的散文,帶著歷史的真實,時代的險惡,人生的變幻,著墨刻畫歷史的悲愴與人性質美的衝突,也為歷史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側影。

 

趙思樂則另闢蹊徑,選取五位典型女性抗爭者,反映中國過去十幾年民間運動的五條路徑:知識分子、法治維權,公民NGO、互聯網運動和草根行動,他們每一個都有一個代表性的女主角作為五條路徑的主軸。

 

對於每一條路徑的女主角,趙思樂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用貼身的採訪與觀察把女性抗爭者從臉譜化的刻板印像中解放出來,使讀者管窺人性與運動的複雜。

 

女性抗爭者所謂的邊緣,最後反而成為唯一可行的書寫方案,所記錄的甚至是更加真實的歷史。文中的女性抗爭者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抗爭者的本身,另一種是抗爭者的家屬(例如七〇九律師家屬李文足、王峭嶺等)。推動女性抗爭者從幕後走到台前的原因各異,而與龐大的國家體制進行抗爭,她們的抗爭行動也展現了更多的性別特點。

 

中國的女性抗爭者對政治是遲鈍慢熱的,她們試圖逃避政治以獲得安全感,但是,正如南韓逆權電影主人公那樣,她們的內心由於某一關鍵節點觸發,巨大的內心震撼推動她們走上抗爭之路。

 

相較於男性抗爭者衝鋒陷陣,傳統觀念中相夫教子、固守家庭的女性沒有特別的政治包袱,容易被還原成一個現實的人,趙思樂通過近距離的接觸,揭開了宏大敘事下女性抗爭者個體的苦難與勇氣。

 

不論是如煙的往事,還是未竟的征途,兩位女作者都為歷史與現實留存了一份珍貴的底稿與註腳。

 

※作者為中國大學生/現居北京

 

【延伸閱讀】

●趙思樂《她們的征途》書摘搶先看

●【上報人物】27歲寫盡中國30年民運血淚史 「窒息的一代」趙思樂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