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核心的核心 中國年度「北戴河會議」歷史揭密

高詣軒 2018年08月12日 10:01:00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北戴河迎接外賓。圖為7月時所攝。(湯森路透)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北戴河迎接外賓。圖為7月時所攝。(湯森路透)

中國官方媒體在8日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在河北省的北戴河與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愛絲皮諾莎(Maria Fernanda Espinosa)會面,這也等於證明,在這個北京東方的海岸度假勝地裡,中國高層人士年度舉行的「北戴河會議」正在進行當中。

 

《新華社》報導稱,即將在9月就職的愛絲皮諾莎與李克強會面時強調,她身為準聯合國大會主席的正式出訪首站就是中國,展現出聯合國對中國關係的重視;她期待中國能支持聯合國的各項事務,對多元的世界秩序做出貢獻。聯合國也願意和中國合作,維持由秩序主導的國際局勢,並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與國際法的架構下推廣自由貿易,維繫世界和平與穩定。

 

 

消息向來封閉 靠官媒漏口風

 

李克強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8月初起,就鮮少在主要媒體上曝光,相較過去幾乎每天都有習近平等人的新聞,讓《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推測,中共高層可能都已聚集在北戴河。

 

據報導,中國政府通常不會證實所謂「北戴河會議」召開與否,外界只能從中國官媒獲取片斷的消息得知北戴河集會的發展,且通常只能知曉實質意義不大的事件,而非黨內高層的協商內容。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分析,雖然沒有公布具體的開幕或閉幕時辰,也沒有官方的議程表,這場在過去60年來被冠上「會議」、「休養」之名的北戴河夏季集會,可說反映了中國持續變遷的政治地景。北戴河會議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當時毛澤東發起讓北京的黨內與政府高層,到著名度假地北戴河辦公。

 

 

「北戴河」曾決定砲轟金門、建人民公社

 

從此之後的多年間,每逢夏天來臨,中共高層有意舉行重要會談時,幾乎都會選在北戴河舉行。例如在1958年8月時,由毛澤東領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菁英就在北戴河做出2項重要決定:其一是在全國各地的鄉村興建人民公社,其二則是決定砲轟中華民國把持的金門,引發隨後的823砲戰。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之後的將近20年內,北戴河的閉門會議傳統一度中斷,直到毛澤東死後,由大權在握的鄧小平於1984年重新恢復。黨內元老和負責決策的中央政治局也曾在北戴河決定黨的新任領導人,引發1987年末的重要權力轉移。
 

當時,鄧小平的頭銜除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之外,未擔任其他關鍵職位,卻能有效透過幕後操控,主宰黨內的權力遊戲。

 

 

消息人士揭密「北戴河」特殊列車

 

一名在鄧小平於1978年掌權後的20年內博得大量政治權力的中共元老,其家族成員向《南華早報》透露,當時的北戴河的閉門會議通常會在7月中旬開始,並會持續2個月左右。「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以上層級的人士,有權利攜帶一名家族成員協同前往,並得乘坐特殊列車赴會;該列車每日最多發車一趟,每趟僅會有一名高層人士搭乘。」該家族成員表示。
 

另一名曾數度受邀前往北戴河停留1至2周的消息人士向《南華早報》指出,不只北戴河當地有嚴密的維安,在與會人士前往的路程中,軍警更是滴水不漏地戒備;連接北京與北戴河的約300公里的鐵路沿線,每200公尺就有一名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隊員駐守,確保特殊列車安全無虞。

 

2名消息人士都因話題敏感之故,選擇匿名受訪。
 

鄧小平在1997年過世後,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也蕭規曹隨,在北戴河會議上決定重要事項。同年夏天,中央政治局的所有重要人事異動、江澤民的將在年底交給中共全代會表決的5年計畫草案等,都在重要黨內人士聚集北戴河時擬定而成。

 

江澤民2000年夏季時,在北戴河與時任智利外交部長會面。(湯森路透)

 

胡錦濤曾中止到北戴河辦公 政治影響力下降

 

然而,繼江澤民之後就任的胡錦濤在不到一年內,就決定廢止每年夏天的北戴河辦公。2003年7月時《人民日報》曾報導,根據中央權責單位的決定,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央軍事委員會等單位的高層將不再至北戴河辦公。報導指出,中國中央政府的領導階層不准在夏天踏足北戴河。

 

習近平2012年接班後,隨著集權程度日增,黨內元老的影響力開始下降,今日的北戴河會議的政治重要性已經大不如前,宛如黨內高層的「避暑」時光。

 

 

「與1980、1990年代不同,當時的北戴河會議至少會有一到兩個表定的議程。然而現在,即使黨內菁英看樣子都會在當地度過夏天,但沒有人知道北戴河是否有任何議程進行著。」一名與黨內元老親近的消息人士表示。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