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一百億買得起航空母艦嗎    

紀永添 2018年11月05日 00:02:00
核動力重型航空母艦的造價是天文數字,根本不必討論,100億新台幣只是九牛一毛,光是每年的維持費用都不夠。(湯森路透)

核動力重型航空母艦的造價是天文數字,根本不必討論,100億新台幣只是九牛一毛,光是每年的維持費用都不夠。(湯森路透)

近日有知名的網友在個人直播中,質疑政府花了100億新台幣興建文化設施是浪費公帑,還不如拿來購買航空母艦,加強國防建設,而引起許多討論。雖然說文化設施與國防建設孰重孰輕,是見仁見智,但是100億新台幣到底能不能買到航空母艦,台灣應不應該投資航空母艦,這對台灣的國防能力有沒有幫助,倒是一個蠻值得深入討論的議題。

 

一般來說,多數人心目中的航空母艦,指的是如美國海軍的那種核動力重型航空母艦,但核動力重型航空母艦的造價是天文數字,根本不必討論,100億新台幣只是九牛一毛,光是每年的維持費用都不夠。即便是小一號的英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王級,光是艦身的造價就超過千億台幣,而這還不包括艦載機及其它相關設備。因此100億新台幣或許看來很多,但國防投資更為昂貴,精密武器的造價往往相當驚人。 更多軍艦的造價會因計算範圍包不包括航電設施、武器系統、測試費用與後來追加的預算,而有極大的差異,在此採用最常見於新聞媒體的計算金額。本文所提到的各型軍艦造價也是如此,因此與嚴謹的計算方式或有出入。

 

100億連每年維持費都不夠

 

不過隨著軍事科技進步,可以垂直起降的F-35B匿蹤戰機問世服役後,情況有了一些改變。可以搭載F-35B戰機的中小型兩棲突擊艦或直升機航空母艦,突然間也成為了可以搭載戰鬥機的輕型凖航空母艦。如美國的大黃蜂級兩棲突擊艦在改裝後,就可搭載20架的F-35B戰機進行制海任務。而之前也傳出日本政府有意改裝海上自衛隊的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使其能起降F-35B戰機,變成真正的航空母艦。

 

美國擁有八艘黃蜂級兩棲突擊艦。(湯森路透)

 

雖然改裝過後的兩棲突擊艦或直升機護衛艦,可以搭載的戰機數量,略遜於目前中國的遼寧號或已經下水的001A型自製航空母艦,但因為F-35B戰機整整領先中國仿自Su-33的殲-15艦載機一個世代,因此整體戰力將數倍於中國目前的航空母艦。這也形成很大的誘因,讓日本與南韓這兩個已取得空軍構型F-35A戰機的國家,躍躍欲試,想要利用這種比較便宜的方案來發展航空母艦兵力。若在不久的將來,西太平洋出現航空母艦的競爭,恐怕不太令人意外。之前拙作「西太平洋的航空母艦競爭」一文中,就已針對這個情勢進行過討論。

 

不過,雖說這是比較便宜的方案,但大黃蜂級兩棲突擊艦的造價也超過300億新台幣,韓國獨島級兩棲突擊艦的噸位,不到大黃蜂級兩棲突擊艦的一半,其造價也突破了100億新台幣。但這還不是最貴的部份,因為F-35B戰機一架高達一億美金,連美國軍方都覺得太貴,不斷要求生產公司降價。只是未來買家若連作戰所需的武器與相關設備一併採購,一架一億美金恐怕仍是保守估計。以大黃蜂級兩棲突擊艦可以搭載20架來計算,那就是600多億新台幣。也就是說這個最便宜的方案,粗估也要花費上千億新台幣。而若是採用類似獨島級兩棲突擊艦的大小設計,或許會稍微便宜一點,但因為噸位較小,所搭載的戰機數量,也將不及大黃蜂級兩棲突擊艦。

 

日本可能新建或改裝現有的出雲級(如圖)直升機護衛艦,以做為F-35B戰機的操作平台。(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就是因為航空母艦這麼昂貴,未來的操作維護成本也十分驚人,在台灣採取守勢防禦,且國防經費與人力資源都有限下,發展航空母艦對台灣而言,會是個很大的負擔。在加上台灣的國際處境艱難,也讓台灣發展航空母艦這件事,一直以來被視為是不可能、而且不切實際的想法。不過之前海軍在規劃籌建新型兩棲登陸艦時,曾展出過擁有全通式飛行甲板的模型,並傳出海軍的確是有意要爭取興建兩棲突擊艦 更多海軍興建兩棲突擊艦的利弊得失,亦可參閱之前拙作「台灣需要形似小型航母的兩棲突擊艦嗎?」。雖然最後仍然決定採用較為保守的方案,先興建二艘船塢登陸艦,但或許我們可以先將那些務實的考量放到一邊去,趁這個機會來好好思考一下,台灣若真的建造兩棲突擊艦,並發展航空母艦兵力,對台灣的國防會不會有益處,值不值得咬牙投資,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視角。

 

F-35B戰機一定要買

 

首先,不論台灣要不要發展航空母艦,最昂貴的F-35B戰機都一定要買,這已經是台灣的共識。因為隨著中國購入新型的俄羅斯Su-35戰機,並自行研發號稱也有匿蹤能力的殲-20戰機,台灣就面臨了新的空防壓力。除了升級改良目前現有的主力戰機外,也同時用爭取外購與自行研發的方式,雙管其下,為取得下一代的先進戰機做準備。而美國的F-35是台灣最積極爭取,也是最有希望買到的新型戰機,又因為台灣面臨中國的地對地彈道飛彈威脅,戰時空軍基地的跑道容易遭到破壞,因此一直鎖定的是擁有垂直起降能力的F-35B戰機。換句話說,就算台灣未來選擇不發展航空母艦,一樣要花大錢買F-35B戰機。

 

不論台灣要不要發展航空母艦,最昂貴的F-35B戰機都一定要買,這已經是台灣的共識。(湯森路透)

 

除此另外,台灣擁有很多外島,其中位於南沙群島的太平島,更處於目前局勢緊張的南海海域中。國軍雖然擁有兩個海軍陸戰旅與兩棲突擊車,可以在必要時立即增兵,甚至以武力奪回被佔領的國土,但是這需要兩棲登陸艦,才能運送投射這些兵力。只是過去國軍只擁有從美國接收而來的一艘旭海號船塢登陸艦與兩艘中和級戰車登陸艦,再加上若干老舊艦艇,根本沒有足夠能力發動有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因此急需興建新型的兩棲船塢登陸艦,來補強並逐步取代這批也已經老化的兩棲登陸艦。未來即使新建二艘的船塢登陸艦都下水服役,仍無法完全滿足台灣的兩棲作戰需求,因此進一步興建兩棲登陸艦有其必要性。

 

急需興建新型的兩棲船塢登陸艦

 

海軍其實也有意在興建完二艘新的船塢登陸艦,吸取相關經驗後,進一步爭取噸位更大、功能更多、戰力更強的兩棲突擊艦,以因應可能需要快速支援或奪回外島的任務。所以簡單來說,台灣未來即使不發展航空母艦,也要購買F-35B戰機與建造兩棲登陸艦,差別只在於要不要將其整合在一起,形成可以在海上起降操作的海軍航空兵力,有沒有決心在規劃興建下一批兩棲登陸艦時,就選擇擁有全通式耐熱飛行甲板,可以起降F-35B戰機的兩棲突擊艦。當然,發展這樣的輕型凖航空母艦要比各自分開操作要困難許多,花費將會進一步增加外,國際阻力與政治效應恐怕也需要評估,但整體而言說不定是更便宜的方案。

 

台灣未來若能擁有可搭載F-35B戰機的兩棲突擊艦,就可以將F-35B戰機疏散到茫茫大海中,使敵方更難以殲滅台灣的反擊力量。(湯森路透)

 

原因在於為了要避免戰時台灣空軍基地的跑道被破壞,導致戰機無法起降,國軍已經花費了龐大的經費,用來加固主跑道、增設備份系統、訓練搶修人員、維護戰備跑道,並購入擁有反彈道飛彈能力的昂貴防空飛彈系統。但是這樣的防護效果如何,其實無法得知,因為空軍基地有個先天弱點,那就是無法移動,敵人可以事先偵察重要設施的位置,鎖定精確的座標,不斷發動攻擊。過去台灣還因此在東部的空軍基地興建了山洞機庫,以做為戰機疏散地點。但目前中國艦隊的活動區域已經擴展到台灣東部海域,且長程巡弋飛彈的性能與射程,也已經有辦法攻擊在台灣東部的空軍基地,讓國軍加強空軍基地承受第一波攻擊的努力,變的事倍功半,成為整個防禦計畫中最脆弱的一環。

 

航母的功用是「戰力保存」

 

但是可以不斷移動的航空母艦沒有這個問題,雖然航空母艦是高價值目標,因此又有「炸彈磁鐵」之暱稱,戰時一定會成為敵方首先攻擊的目標,戰機的起降操作效率也遠不及空軍基地。但關鍵在於台灣航空母艦的任務不是進行攻擊,而是戰力保存,因此可以事先遠離易受攻擊的海域,在我方空軍基地受到敵方飛彈攻擊破壞,還在進行搶修時,可以起飛填補空防漏洞,避免空軍基地再受敵方戰機的第二波攻擊,爭取反擊與疏散的黃金時間。更重要的是,一旦未來台灣擁有了航空母艦,則「以彈道飛彈癱瘓台灣空軍基地」的文攻武嚇,就不再有用,這對於維繫台灣的民心士氣,有國防以外的巨大效用。

 

其實過去為了要加強台灣空軍基地的防護能力,所投入的經費極為驚人,甚至已經比興建兩棲突擊艦還要昂貴。但興建兩棲突擊艦,在平日能大幅加強國軍支援外島的能力,全通式飛行甲板不止可以搭載戰機,也可以視任務需求,替換成超級眼鏡蛇武裝攻擊直升機,搭配兩棲突擊車,形成強大的立體化登陸能力。而在需要進行戰力保存計畫時,則可以搭載F-35B戰機與海軍陸戰隊,在水面艦隊的保護下,航行到戰區外,完整保存陸海空戰力。同時F-35B戰機的速度快,作戰半徑大,且攻擊性強,除了更能保護這支執行戰力保存計畫的艦隊,也會讓敵人更加難以防範,更有機會成功阻截敵方的登陸艦隊。

 

台灣的防衛作戰計畫非常強調戰力保存,是因為在海島作戰環境中,只要能在最後殲滅敵人的登陸船團,阻止敵軍跨越海峽,則防禦方就已立於不敗之地。會規劃海軍艦艇在戰事一開始時出海疏散,空軍戰機躲入山洞機庫中,就是要保存在戰事中後期,能攻擊敵方登陸船團的戰力。台灣未來若能擁有可搭載F-35B戰機的兩棲突擊艦,就可以將F-35B戰機疏散到茫茫大海中,使敵方更難以殲滅台灣的反擊力量。特別是F-35戰機可以掛載最大射程超過900公里的LRASM(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長程反艦飛彈),這款新型飛彈也具備匿蹤能力,是水面艦隊非常難以防範的可怕對手。台灣若能取得這款飛彈,讓F-35B戰機在數百公里外就能殲滅敵方登陸船團,將可一舉改變台海戰局。

 

最大射程超過900公里的LRASM(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長程反艦飛彈)。(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F-35B戰機上戰略性武器

 

擁有可以一舉改變戰局的武器,就是戰略性武器。中國在開始思考是否要對台動武之前,就必需要先考慮有沒有辦法壓制台灣的反擊能力,能不能在一開始就摧毀台灣的兩棲突擊艦與所搭載的F-35B戰機。一旦沒有這個把握,中國就不會有信心貿然對台動武。台灣之所以多年來不斷尋求獲得潛艦,其原因也在於潛艦是伏擊敵方護航艦隊與登陸船團的重要武器,是戰略性武器。在台灣的潛艦國造案已露出曙光後,爭取下一代的新型主力戰機,將會是接下來的重要任務。而可以垂直起降的F-35B戰機既然是台灣鎖定的目標,台灣會不會在取得F-35B戰機以後發展輕型凖航空母艦,自然會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台灣可以選擇保證絕對不會這麼做,但這可能會自廢武功,在海軍曾爭取過興建兩棲突擊艦下,美國是否會相信台灣的保證,也在未定之天。但反過來想,台灣可以全力說服美國,台灣發展航空母艦兵力有助於美國的利益。在過去,為了避免破壞美中關係,美國對於出售先進武器給台灣,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但隨著國際情勢的改變,美中兩國已經變成競爭的對手,目前幾個大國都希望能扼止中國的擴張野心。台灣提高國防預算並加強防禦能力,是受到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所歡迎的。若台灣能擁有更強大的戰略性武器,不止可以有效嚇阻中國,增進區域安全,在必要時也可馳援南海海域,負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興建兩棲突擊艦有其必要性

 

發展海軍航空隊,建立凖航空母艦兵力,一直不是台灣的主流看法,因為在缺錢缺人的情況下,過去一直被認為是不可能達成的目標。但其實再仔細想想,未來爭取購買F-35B戰機是一定要走的路,而興建兩棲突擊艦也有其必要性,錢是絕對要花的。台灣所缺少的只是要不要再進一步,將這兩種武器整合在一起的決心與企圖心。建立海軍航空隊的好處,還可以讓海軍擁有飛行員的晉升管道,不會重蹈因為難以從空軍招募飛行員,而讓反潛機隊被踢來踢去的覆轍。海軍航空隊也能讓目前的海上監偵方式,從水面艦艇為主,發展成以空中巡邏為主,將會更有效率、更有機動性、也能涵蓋更大的範圍,這都是可見的邊際效益。

 

或許趁此機會,可以讓國人有所認知,國防投資就是這麼昂貴,畢竟自由從來不是免費的。同時也可以讓國軍思考,在發展不對稱戰力外的另一個可能性,在國際情勢轉變下,嘗試尋求對台灣最有利的發展方向。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延伸閱讀】
●  紀永添專欄:西太平洋的航空母艦競爭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