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衝突和感動並行的大甲媽祖繞境

曾德芩 2019年04月11日 00:00:00
時代衝擊下的大甲媽祖文化,它到底該是怎樣的呈現?(圖片取自大甲鎮瀾宮臉書)

時代衝擊下的大甲媽祖文化,它到底該是怎樣的呈現?(圖片取自大甲鎮瀾宮臉書)

又到了一年一度大甲媽遶境時節,每年農曆3月,因媽祖聖誕全台各地皆有慶祝,堪稱地表上最強大的進香團活動,演變至今,除了各個廟宇會見到大批進香團、各地進香客湧入,隨大甲媽祖遶境也成為不少青年們,體驗台灣宗教民俗文化的最佳方式。

 

今年大甲媽遶境於4月7日(農曆3月3日)深夜10時零分起駕,4月16日回駕安座。在台北市內湖開設肉羹小吃店的一對年輕夫妻,早早就準備好了要跟隨大甲媽腳步壯遊台灣,為了遶境特別休店十天。對他們來說,這是對神明的虔敬,靠著雙腳行走,沿途也見證了台灣鄉鎮的純真美好。

 

被列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的大甲媽遶境,進香路線橫跨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等四個縣市,在這長達九天八夜的進香遶境過程中,往返路程長達330多公里,平均每天超過30萬人陪媽祖遶境,場面浩大壯觀。在過程中,可以見識到來自台灣各地的陣頭文化,其中還可看到戴有斗笠、裝扮特別的報馬仔,會沿途敲鑼向民眾報訊,引領神轎隊伍到各地寺廟行禮。

 

依台灣民間說法,媽祖遶境時,若能讓鑾駕停駐越久越能得到更大庇佑,因此常見信眾在地面鋪滿鞭炮、懸掛煙火瀑布,甚至用板車裝置各式高空煙火、炮筒「阻攔」鑾駕,就是希望「留」媽祖鑾駕久一點 ,即使深夜也是如此。

 

而在進香過程中,有著社會各階層參予,不論男女老少沿途相互鼓勵,遶境過程行經村鎮,在地民眾更是竭盡所能的提供各種資源幫助信徒完成壯舉,讓人深刻體會到正港的台灣人情味! 當然, 除了熱情的民眾,沿途的好風光,免費的點心、醫療與飲水也讓人印象深刻。

 

但面對如此盛大的宗教活動,一直以來都有正反討論。在臉書就有網友提到,有朋友因為去參加了多次遶境,旅程中遇到的人事物,讓他更懂得去珍惜與感受;有資深領隊提醒,旅行路上羈絆越少越好,用雙腳陪媽祖行走,整趟行腳旅程走過了中台灣許多村落廟宇,看見了許多台灣魂締造出的無限感動,同時在路程中也是很好的自我覺醒。

 

然而,也有網友對於整個活動在管理和設施準備上,認為要再加強; 每年「媽祖遶境」都會發生搶轎衝突,打架影片常會被網友上傳網路,許多人看了都紛紛嘆說:「習慣了,不意外。」「信仰能安撫人心,但每年搶轎打架也是事實….建議看熱鬧的站旁邊點,搶轎的記得買保險!」

 

時代衝擊下的大甲媽祖文化,它到底該是怎樣的呈現?許多生病的人,每年為了等待媽祖的鑾轎,就算身體不舒服,還是虔誠的跪在地上等待,宗教活動對許多民眾來說是信仰虔誠的象徵,歷史悠久的大甲媽遶境在許多人心中是崇高的,對於年輕的世代來說,透過雙腳一步一腳印縱覽我們台灣的景致及社會狀況,也是此生不做肯定會後悔的一項活動。

 

但伴隨每年大甲媽祖遶境所衍生的事件也非常多,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解決?今日就有新聞報導中天電視台的一名記者在拍攝過程中,遭到10多人圍毆暴打,攝影機也被砸壞,就連上前想要保護的員警也遭毆打。此外,過程中挾持、搶轎的衝突層出不窮,甚至還發生有人趁人潮多伸出鹹豬手被痛毆情事,而鞭炮、空汙、垃圾處理,環保的問題也值得省思。

 

民間信仰的文化,在時代的改變下是否停滯不前,以及該如何透過文化實踐去落實,去除了熱鬧震天的迎神過程,大甲媽遶境似乎也成為台灣政府與宗教團體應該去再思考的一個議題。

 

※作者為政大廣電系三年級學生

關鍵字: 大甲媽祖 繞境 打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