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素娟觀點:蟲蟲危機─親訪主角兒

謝素娟 2016年11月10日 07:00:00
所謂菜蟲、魚蟲,其實就是市場價格的操盤手,為杜絕不肖業者操弄價格手法,消保官工作之一就是親自前往市場查價。(攝影:李隆揆:)

所謂菜蟲、魚蟲,其實就是市場價格的操盤手,為杜絕不肖業者操弄價格手法,消保官工作之一就是親自前往市場查價。(攝影:李隆揆:)

菜蟲、魚蟲經常聽聞,但是在實際的採訪經驗中,卻是很難能親訪到這些高手的。因為這些人是躲在暗處,並不會明目張瞻的自我介紹,我是菜蟲或是魚蟲。不過,我確曾有過一次、成功訪談到一名魚蟲,迄今想來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所謂菜蟲、魚蟲,其實就是市場價格的操盤手。菜價及魚價的價格上揚或降價,一般的認知,就是量多時當然是跌價,而量少自然價格會上揚。

 

想想這話好像是不錯,但是究竟價格跌要跌多少、跌多久,漲又要漲多少、漲多久,這其中的學問就很大了。如果要人為操控,「這個人」也不是簡單人物,他必須要掌控足夠的量,才可以對價格高低操控自如。

 

3年前台灣鯛在池邊收購價格突然暴跌,原本每台斤最差還有27、8元,突然傳出只有17元。

 

雖然多數養殖業者不滿此價格,但這時就要比口袋深不深。一些擔心大崩盤,再加上財務壓力的業者撐不住,有人出高於17元的價格,20元或是21元,就會殺價賣出。價格瞬間就大舉滑落了。

 

對於池邊收購價低到只有17元的價格,不少人懷疑其中一定有魚蟲作怪。養殖業者的說法是,「今年和去年的情況都差不多,自然的市場價格波動再低也不會低到17元,這一定是有人在作怪。」

 

為了找出這個作怪的魚蟲,我和同事採訪了多家養殖業者,他們都把箭頭指向一名江姓魚販,懷疑就是他在殺價。

 

這名江姓魚販,在雲嘉南的台灣鯛養殖業者中,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據說那時他為避風頭,完全和外界斷了連絡管道。

 

因為我們的南下採訪已近尾聲,江姓魚販的電話果是打不通。為了查證這17元崩盤價是不是他搞的鬼,遂決定在回程時繞道到他的住處,看能不能採訪到他。

 

好不容易找到他的住家,但是大門深鎖,天黑了也不見半點燈光,看似無人在家。但我不死心,還是在前門後門走來走去,不斷地喊著「有人在家嗎?」

 

結果引起後棟住家的注意,前來詢問。原來來者是江姓魚販的兄弟,他問明我的來意後,就請我等一下。沒想到,接下來出現的是江姓魚販。他明明在家,但卻不應聲也不開門。

 

他見我們大老遠過去找他,就大方地邀請我們到他家坐坐。他家一樓客廳擺了好幾幅畫,我開口稱讚「畫得很不錯」,他就笑得合不攏嘴。原來這些畫都是他兒子的作品,他很自豪。看來我拍對馬屁了。

 

他不諱言,他收購的台灣鯛數量約占全台四分之一,當然對魚的價格波動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他因為身體不好,宣稱早已金盆洗手了,卻承認這次17元的價格的確是他買到的。他說,主要是那兩池的魚況很差。當然他除了買到17元,之後也買到20元左右的低價格。

 

他一再強調,會向工廠說,「價格不可能低這麼久啦!」(把低價責任全推給工廠)但又信誓旦旦地說價格很快就可上揚了,甚至可以回到30元以上。這一降一漲之間,獲利能力真是驚人。

 

原本以為訪談過程,他可能會全盤否認,或是出言恐嚇翻臉送客。不料,全程都是很和平的對話,江姓魚販還擺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勢,雙方相談甚歡。不過,在我和同事安全地離開他家後,即趕緊驅車北上,也嚇出不少泠汗。

 

事實上,池邊收購低價是不能維持太久,一定要見好就收。因為工廠買方也想要買便宜貨,如果讓工廠這方知道你買到便宜貨,就會拗魚販要求降低收購價格。

 

所以魚販買到便宜貨,反而都不會急著抓魚。他們也在等,而且要聯合其他魚販一起不出貨,或是把出貨數量減少,造成供需失衡假象,等價格提升之後,再抓魚出貨。這時價差的利潤全進了魚蟲的口袋。

 

當然這些手法江姓魚販是不會說的。當時江姓魚販肯見我,我想也是因為他認為價格該是上揚的時候了,才願露面接客。

 

※作者為本報副總編輯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關鍵字: 菜蟲 菜價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