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港府和北京不斷激發香港的「示威創意」

冼翰宇 2019年09月25日 00:00:00
習慣呼吸自由空氣的香港人,在壓迫下善用各式工具來傳達訴求,將扁平的抗爭概念化作立體的形象,港府以及北京竟成了最關鍵的助攻者。(資料照片)

習慣呼吸自由空氣的香港人,在壓迫下善用各式工具來傳達訴求,將扁平的抗爭概念化作立體的形象,港府以及北京竟成了最關鍵的助攻者。(資料照片)

儘管6月以降的一系列「逆權運動」並不像傳統示威抗爭存在指標性的「大台」(主導團體、人物),因此又被稱作「沒有臉孔的抗爭」——當然也是為了防止遭到秋後算帳,並抵擋已逐漸成為日常的催淚煙,示威者們不得不將臉深埋在口罩和防護面具之下——香港特區政府仍在港人發起「8.31大遊行」前夕展開大規模抓捕。

 

港府在24小時內連續逮捕、起訴黃之鋒、周庭、陳浩天等9名「知名人士」,其中更有3人是立法會議員。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很難不讓人心生畏懼,而當局選擇在遊行登場的前夕出手,警告港人的意圖也不言可喻。

 

儘管在這次一系列的抗爭中,我們看到許多外國人不斷提醒著香港警察「Hong Kong is not China」(香港不是中國),但這種高針對性、手段拙劣,對市井百姓做出的的赤裸恐嚇,實在很難不聯想到幾年來在中國輪番搬演的類似戲碼。

 

習近平在2012年接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後,中國社會的言論緊縮百姓深有所感,過去還勉強可以發出的異議之聲,已經不再能夠被容忍了。過去幾年裡,一起又一起嚴重侵害人民權利的事件接連上演,手段一次比一次狠毒,頻率也越來越高。

 

過去一段時間,中國政府對人民嚴加管控、打擊公民社會的最高峰落在2015年7月9日開始對維權律師、維權人士進行的大規模逮補,不到一個月就造成至少319名律師、律所人員、人權捍衛者和家屬被約談、傳喚、限制出境、軟禁、監視居住、逮捕或是無聲無息地失蹤。

 

「709大抓捕」經過一年之後,終於在2016年的8月2日啟動了第一波審判,其中最具指標性的莫過於北京鋒銳事務所的周世鋒律師因「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

 

之所以稱為「指標」,在於這是「顛覆國家政權罪」首次適用在充分瞭解並且捍衛法律的律師角色身上。而在8月2日這天,中國共青團更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影片,將維權律師對國家的「危害」,提高至與各地獨立運動同等層級的國安問題,當然也同樣的將人民的訴求化約為外國勢力滲透的「顏色革命」,與當下北京對港人自發上街的論調如出一轍。

 

香港終究不是中國,多管齊下的打壓,不但不會達成逼迫港人噤聲的目的,反而更有助於激發運動中所能展現的「示威創意」,並且凸顯人民的自律和自制。幾個月的示威中,最讓全球媒體驚艷並且津津樂道的,就是那些看似源源不絕的設計能量。

 

從「Be Water」的游擊戰術、一面又一面的「連儂牆」(Lennon Wall,台灣譯作藍儂牆),到迅速對抗爭最新態勢作出立即反應,同時透過網路的力量散播出去——比如發起上傳遮住右眼的自拍照,並標註「#Eye4HK」來聲援眼部不幸遭布袋彈擊中的少女——都在在讓人見識到這場運動中,不論在行為還是物件上所展示的藝術感。

 

日前港人透過網路眾籌,募資在各國報章刊登廣告,一幅刊於《日本經濟新聞》的「雞蛋擋子彈」廣告,入圍了報社主辦的《日經廣告賞》。

 

(圖片擷取自#為自由 Instagram Posts)

 

習慣呼吸自由空氣的香港人,在壓迫下善用各式工具來傳達訴求,將扁平的抗爭概念化作立體的形象,港府以及北京竟成了最關鍵的助攻者。一方面批評示威者挾洋自重,另一頭卻不自覺地將香港議題推向國際。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畢業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