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挽救了蔡英文的選情-公民陣線看大選系列之二

黃厚銘 2020年01月20日 00:01:00
蔡英文應儘速針對前述議題為年輕世代奠定一個更為經濟平等、環境友善與政治自由的環境。(湯森路透)

蔡英文應儘速針對前述議題為年輕世代奠定一個更為經濟平等、環境友善與政治自由的環境。(湯森路透)

此次選舉蔡英文總統的得票數比民進黨所得的不分區立委票數還多,或許有人會認為是蔡總統所獲得的支持,比她所屬的民進黨還多。也就是蔡英文總統作為候選人,比她所屬的政黨還強。但我認為,蔡英文總統所獲得的選票,有許多都是來自於不願看到韓國瑜當選而投下的選票。這與韓國瑜草包的形象固然有關,但更大的原因是韓國瑜所代表的傾中意識形態。這在選戰後期,也迫使韓國瑜得以over my dead body來表白他對一國兩制的態度。

 

相對於此,單就蔡總統而言,不可否認地,習近平年初所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及自2019年六月起,延續半年以上的香港反送中運動對台灣人民所帶來的「被統一」恐懼,是人民拒絕韓國瑜而把選票給了蔡總統之關鍵。尤其,中研院社會所在選前所執行的社會意向調查清楚地顯示,蔡英文總統囊括超過七成的四十歲以下的選民的支持。四十歲以下的選民之中,即便是支持泛藍總統候選人的民眾,也有一大半是支持宋楚瑜的。這仍舊與韓國瑜和國民黨對於中國的曖昧態度有關。也就是說,反對被極權的中國所統一,這一點在相對年輕世代的身上,影響遠比在四十歲以上世代明顯。相較於此,四十歲以上世代對蔡英文總統的支持,與整體選民的比例並無太大差異。

 

換言之,正如大多數評論所同意的,是反送中運動中「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處境,首先喚醒了台灣較年輕選民對統一的恐懼,帶動了選情的轉變。就像香港區議會選舉中的選民一樣,積極站出來投票,才使得本次選舉的投票率恢復到2012年的水準。相形之下,2018年地方選舉相對較低的投票率,正顯示出包括較年輕世代在內的選民之疏離。這些在本次選舉當中積極站出來投票的較年輕世代,正是蔡英文總統勝選的關鍵。

 

因此,對於蔡英文總統在本次總統選舉的大獲全勝,不應被解讀為過去將近四年以來在施政上的功績所致。僅管在蘇貞昌擔任閣揆以後,確實大刀闊斧地不斷拿出政策牛肉來,以致中國國民黨得以政策買票來抨擊執政的民進黨。不過,這兩階段政績變化的關鍵,恰恰是蔡政府從在同婚議題上的曖昧態度,轉向決心落實其同婚政見。而此一議題,正是台灣年輕世代與年長世代的關鍵差異之一。這又再呼應了前述的說法,也就是,是年輕人挽救了蔡英文總統的選情。

 

然而,回顧過去幾年的選舉,台灣人民對於執政黨的改革步調是越來越缺乏耐性,對執政者的「無情」也越來越明顯。2018年年底的選舉結果,讓台灣公民陣線等社運團體因憂心兩岸在中國國民黨復辟後將走上統一的不歸路而集結起來。即便如此,實際上這些社運人士與學者的影響力,仍不如香港反送中運動對台灣人心的衝擊。一旦蔡英文總統於第二個任期在施政上再度犯下第一任時的錯誤,而又再度走回保守的老路,或是把自己當作會議主席而非領導者、一旦再度失卻民心、中國及其代理人的影響力再起,我們很難期待,歷史還會再給台灣一個機會。

 

因此,民間團體反而應該從此對蔡政府施以強力監督,不論是在改善勞動條件、礦業法等環保與原住民傳統領域的議題,還是公共托育與生育津貼等福利措施,或是電子身份證等攸關國家安全與隱私保護,以及蔡英文總統在第一次競選時承諾的憲政改革等議題,都應該督促蔡政府務必予以落實。而蔡政府也應體認到此次勝選的原因不在於諸多政績「我們都做到了」,而比較是外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所以,必須在上任後儘速針對前述議題為年輕世代奠定一個更為經濟平等、環境友善與政治自由的環境。否則,很快地下次選舉,恐怕又會是另一次危機的開始,並且還可能是自由與民主方面無可挽回的危機。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延伸閱讀】
●  危機紅利、破窗效應與民進黨勝選的教訓-公民陣線看大選系列之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