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間諜法》助長恐怖統治 駐中外交官員憂成濫捕對象

仇佩芬 2023年07月03日 21:49:00
中國新修訂的《反間諜法》7月1日施行,擴大對「間諜」行為認定範圍,也賦予中共國安單位更大執法權力。(美聯社)

中國新修訂的《反間諜法》7月1日施行,擴大對「間諜」行為認定範圍,也賦予中共國安單位更大執法權力。(美聯社)

中國新修訂的《反間諜法》已在7月1日正式施行,擴大對「間諜」行為的認定範圍,並賦予中共國安單位更大的執法權力,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某東亞國家駐台官員私下透露,新法對「間諜行為」定義籠統,不但讓外國人擔心不知會在什麼情況下誤踩地雷,對曾經輪派兩岸的外交官及跨國企業高階人員而言,更擔心中國是否可能為掌握他們在台灣的人脈,以《反間諜法》為藉口對其進行調查甚至拘押。

 

 

防「反間諜法」危及本國公民安全 美對中國發佈旅行警示

 

面對《反間諜法》的可能衝擊,美國國務院於6月30日針對中國發佈最新旅行警示,以「當地法律有任意執行以及錯誤拘留風險」為由,將中國列為橙色三級警戒區域。而韓國政府也不斷提醒該國公民,在網路上搜索地圖、照片,或搜尋、儲存批評中國的文章,都有可能誤踩《反間諜法》紅線,赴中國旅行必須格外謹慎。

 

美國國務院6月30日針對中國發佈最新旅行警示,把中國列為橙色三級警戒區域。(取自travel.state.gov官網)

 

中國在今年4月26日完成2014年版《反間諜法》的最新修訂,並於7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新版《反間諜法》從原版的44條擴大為71條,不僅對所謂「間諜行為」未訂出明確定義,更將拍照攝影、使用GPS地圖、在網路搜尋當地政府或企業資訊,以及與相關人士訪談甚至聊天,以及參加宗教活動,都以「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為由,視為可能觸犯《反間諜法》的行為,遭到中國逮捕或拘留。

 

新版《反間諜法》對「間諜行為」未訂出明確定義,未來可能因拍照攝影等形式,以「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為由而遭捕或拘留。(美聯社)

 

由於條文對「間諜行為」的定義籠統空泛,顯然意在為國安單位在執法時保留最大解釋權限;尤其中國法律一向有違法定義不明確、司法程序不透明等疑慮,部分國家紛紛示警,提醒外國人赴中國時必須注意風險。

 

美國繼4月底中國預告《反間諜法》實施日程時提出警告,美國國務院更在法律生效前夕針對中國發佈最新「橙色」三級旅行警示,提醒「當地法律有任意執行以及錯誤拘留風險」,呼籲美國公民赴中國前必須審慎思考(reconsider travel)。

 

 

 

韓中交惡之際《反間諜法》炎上 韓學者主張訂《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反制

 

近來和中國關係不佳的韓國,輿論對《反間諜法》多所抨擊並提出警告,更有學者主張應該訂定《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對中國在韓成立的海外組織予以反制。

 

儘管未對反制措施有所回應,但韓國政府一再提醒韓國民眾,新法實施後,在中國使用網路地圖、搜尋照片、統計數據及資料,或是查閱批評中國政府的文章,都可能誤踩法律紅線;而拍攝照片時若不確定附近是否有重要國家機關、軍事設施,甚至群眾集會或宗教組織活動,更可能觸犯《反間諜法》。

 

有韓國學者主張應訂定《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對中國在韓成立海外組織予以反制。(美聯社)

 

 

不知何時會被扣上間諜帽子 外交官憂「中國通」優勢反成風險

 

然而這些針對一般民眾的約束,還不是負責各國外交官員的最大憂慮。一名東亞國家駐台外交官員透露,4月底中國公佈修訂後《反間諜法》條文後,除了外交系統內部對此一法律工具的評估之外,外交人員更擔心,中國拘捕外國人做為外交談判籌碼的案例,過去時有所聞,新法可能使派往中國的外交官及跨國企業人士人身安全面臨風險。

 

一名東亞國家駐台外交官員透露,外交人員更擔心,中國拘捕外國人做為外交談判籌碼案例,過去時有所聞,新法可能使派往中國外交官及跨國企業人士人身安全面臨風險。(美聯社)

 

這名外交官舉例說明,不少國家在選任派駐官員時,具有中文能力,以及中國及兩岸事務的人選經常會在兩岸之間輪流派駐,這種情況在日、韓等東亞國家及設有「中國組」的國家尤其常見,不少跨國企業也有類似作法。

 

這名官員透露,不少外交官僚憂心,這種過去被認為有助累積經驗及兩岸人脈的優勢,卻也同時使他們無意間成為兩岸訊息流通的媒介,甚至成為中國特定單位掌握台灣情資的目標;在《反間諜法》實施後,這些「中國通」可能面臨中共國安單位以《反間諜法》為由,對他們進行調查甚至拘押。

 

 

當眾抓捕外交官 「光明日報間諜案」成駐中官員噩夢

 

事實上,即便沒有新版《反間諜法》,中國過去已有過不少拘押外國人士甚至外交官的「前科」,最廣為人知的例子,就是2022年中共黨報《光明日報》評論部副主任董郁玉在與日本外交官共進午餐時當場被捕的案例。

 

在北京外交圈流傳最廣的版本裡,儘管兩人當時在餐廳的公共場所見面,但國安人員在逮捕董郁玉的同時,共餐的日本外交官也一併被帶走,當場無比驚慌;事後董郁玉被控以間諜罪,而該名日本外交官也被拘留長達數個小時,並被中國政府指控「執行與外交工作不符的行動」。

 

2022年間,中共《光明日報》評論部副主任董郁玉在,因與日本外交官共進午餐時當場被捕。(取自微博)

 

根據日方統計,從第一版《反間諜法》實施8年以來,僅是日本便有17名公民遭到中國以間諜罪逮捕或拘留,其他未公開及他國案例更難估算,就算對方政府交涉也不一定有效。在新版《反間諜法》實施之後,美國國務院所稱的「任意執行以及錯誤拘留」行為,可能在新法支持下變本加厲,成為外國人在中國最大噩夢。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