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烏克蘭無人艇的成功 是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新課題

紀永添 2023年08月30日 07:00:00
烏克蘭最新公開的新型無人艇,擁有長程攻擊能力,已可威脅俄羅斯在黑海上的任何艦艇。(圖片摘自網路)

烏克蘭最新公開的新型無人艇,擁有長程攻擊能力,已可威脅俄羅斯在黑海上的任何艦艇。(圖片摘自網路)

俄烏戰爭爆發至今,烏克蘭在海軍戰力上處於絕對弱勢,但近期卻頻頻以自製的無人水面載具(USV)偷襲得手,證明這種俗稱無人艇的新型武器,擁有非常大的潛力。烏克蘭的無人艇首先在黑海東部重創一艘名為奧列諾格斯基.戈爾尼亞克號(Olenegorsky Gornyak)的戰車登陸艦,這艘蟾蜍級(Ropucha class)戰車登陸艦主要負責運補工作,在遭到攻擊後船身進水,嚴重側傾,暫時無法繼續執行任務。從烏克蘭釋出的影片中,可以看到無人艇在黑夜中緩緩衝向目標,引爆艇上所酬載的450公斤高爆炸彈。值得一提的是攻擊發生的地點,距離俄羅斯本土的港口新羅西斯克(Novorossiysk)並不遠,反而距離位於黑海西側的烏克蘭海岸線超過600公里。說明噸位並不大的烏克蘭無人艇,擁有長程攻擊能力,已可威脅俄羅斯在黑海上的任何艦艇。

 

 

 

可威脅俄羅斯在黑海上的任何艦艇

 

隨後烏克蘭再度以無人艇,以幾乎同樣的手法,成功襲擊一艘俄羅斯油輪,使其失去動力。兩次攻擊的第一視角影片,都大量出現在社群網路上,讓人見識到無人艇以小搏大的特性。而且烏克蘭除了利用無人艇來對付海上船艦,之前還嘗試以無人艇偷襲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塞凡堡海軍基地(Sevastopol naval base),近日更成功對連結俄羅斯本土與克里米亞半島的刻赤大橋(Kerch Bridge),發動多起連續攻擊,讓俄羅斯防不勝防。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所使用的無人艇,都是俄烏戰爭爆發後,為了儘快投入戰場而倉促服役,在設計上仍不算成熟,但烏克蘭正在汲取每一次的作戰經驗,持續不斷改良中。未來這些無人艇的性能,肯定會更上一層樓,生產數量也會快速增加,使俄羅斯更難以掌握黑海的控制權,進而喪失在海上封鎖烏克蘭的能力。

 

 

 

雖然目前外界對烏克蘭的無人艇所知不多,但從少數的媒體報導、一些意外曝光的照片、烏軍自己公開的影片來看,烏克蘭的無人艇尺寸都不大,長度在5公尺左右,重量約1000公斤。整體輪廓非常低矮,能輕易隱藏在海洋波浪中,躲避雷達偵測,預估作戰半徑是800至1000公里,最高時速接近80公里。從外型來研判,無人艇上方安裝了光電偵蒐系統,包括日光與紅外線攝影機,可以傳回即時影像,協助操控無人艇。烏克蘭在兩次成功攻擊後,都能立刻釋出第一視角的影片,證明戰果,應該就是無人艇上的攝影機所拍攝。艇身上除了傳統的動力裝置外,前半部應該就是酬載高爆炸藥的地方,並連結安裝在艇身最前方的觸碰式引爆裝置。操控者透過攝影機提供的影像,確認敵方船艦的方位後,讓無人艇高速衝向目標,進行自殺攻擊。

 

擱淺的神秘無人水面艇,許多專家認為實為對塞凡堡發動攻擊的自殺無人艇。(取自推特)

 

便宜、簡單、能快速形成戰力

 

據傳烏克蘭的無人艇一艘造價約在20萬至25萬美金之間,與精密的反艦飛彈相比,仍然便宜許多,攻擊範圍卻更遠,還能長時間在海上監視待命。同時烏克蘭還在發展水下無人載具(UUV),也就是一般俗稱的無人潛艇,已知最少有一款名為Toloka TLK-150的無人潛艇已經服役。嚴格來說Toloka TLK-150並不是無人潛艇,應該算是半潛艇,因為艇身非常細長,長度可能只有2.5公尺,外型很像魚雷,卻有一根很長的桅桿,能在潛航時伸出水面。這根桅桿上面安裝了無線電天線、夜視攝影機等裝備,解決Toloka TLK-150潛航時的通訊、偵蒐問題。此外最新曝光的畫面顯示,烏克蘭還在研發一款長度約6公尺,直徑達1公尺的大型無人潛艇,但具體的細節仍未明朗,未來有可能會用來攻擊港口等設施,破壞力會比現有的各式無人載具更高。

 

從烏克蘭的無人艇與無人潛艇發展來看,走的是便宜、簡單、能快速形成戰力的路線,以因應正在進行中的戰事,剛好與目前發展無人載具最快的美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前文〈不只無人機,台灣更應籌組無人艦艇國家隊〉中曾大略介紹了美國在這個領域的發展,可以發現國防資源充沛的美國,發展的是大型的精密無人水面艦,能執行遠洋任務,發射大型飛彈,並擔任傳統艦隊的外圍警戒任務,與烏克蘭的簡易無人艇截然不同。這兩種方向沒有對錯之分,而是衡諸於自身的資源與需求,所做出的不同決定。台灣面對強大的外敵威脅,國防預算很有限,近年來也在思索如何建構不對稱戰力,烏克蘭的策略是台灣可以考慮的另一個方向。比較可惜的是海軍既沒有追隨美國的腳步,投資大型無人水面載具的領域,也對小型無人艇興趣缺缺。

 

中國演練無人艇的蜂群式攻擊

 

相較於台灣對無人水面載具的漠視,中國反而非常的積極,不論是大型的無人水面艦、小型的無人艇或無人潛艇,發展的都非常迅速。如之前推出排水量超過百噸的無人水面艦,外型就很類似美國所研發的海獵人號(Sea Hunter),都採三體船構型,整體設計也有很多雷同之處,還多次傳出正在改裝舊型巡邏艦,以測試無人操控技術的消息。這些做法都與美國的無人水面載具發展方向很類似,企圖要複製美國的模式。此外在珠海航展中出現的瞭望者Ⅱ型無人艇,雖然艇身長度只有7.5公尺,卻安裝了雷達、光電偵蒐系統與飛彈發射器,並號稱已完成首次的試射,具備偵察與打擊能力於一體。另一款天行一號無人艇,則號稱最高時速超過90公里,是目前速度最快的無人艇之一,而這還只是中國琳瑯滿目的無人艇中,比較引人矚目的幾款產品。
 

美國海軍成功測試的海獵人號(Sea Hunter)無人艇。(圖片取自DAPRA網站)

 

近日中國還在南海演練了無人艇的蜂群式攻擊,共有56艘微型無人艇一起協同行動,很明顯想要整合人工智慧與無人艇這兩大領域。這與無人機的蜂群式攻擊一樣,都能用飽合攻擊的戰術,來癱瘓目標的防禦系統。此外,名為珠海雲號的無人科考船,也引起了國外軍事媒體的關注,因為珠海雲號擁有全自動施放無人機與無人潛艇的能力,被視為是新型的無人載具母艦,未來能結合無人機、無人艇與無人潛艇,進行空中、水面與水下的聯合作戰,具備極大的發展潛力。中國除了在無人機方面已遙遙領先台灣,在無人水面載具領域的快速發展,遲早會對台灣形成巨大壓力。中國近幾年不斷造艦,在傳統大型水面作戰艦艇方面,早已佔有絕對優勢,台灣本來應該在無人水面載具領域,尋求制衡的機會,無奈也錯失良機,陷入極不利的處境中。

 

 

 

未來台灣的海軍艦艇,除了要防範來自海上或空中的高速反艦飛彈攻擊,更要隨時注意海面或水下的慢速目標,因為有可能是中國的無人艇或無人潛艇,正嘗試攻擊。同時這些無人艇或無人潛艇也有可能偷襲台灣的各個港口,包括軍港與戰時用來疏散的商港或漁港,以阻止台灣海軍艦艇出港作戰。利用成本非常低廉的無人艇或無人潛艇來破壞這些港口,瓦解台灣海軍的返航整補能力,是非常划算的戰術。甚至可能會長期潛伏在港口外,或重要的航道上,伺機伏擊台灣海軍的艦艇,甚至是民間的油輪或貨輪,以切斷台灣的生命線。也可以用布雷的方式來達成封鎖的目標,阻止任何艦艇靠近台灣,全面破壞台灣的海上連絡管道。這些戰術目前烏克蘭都已經示範過了,連在海軍實力上遠勝烏克蘭的俄羅斯,都不易防範,台灣更應儘快思考對策。

 

海軍必須將無人艇與無人潛艇納入建軍規劃中

 

俄羅斯在塞凡港海軍基地被烏克蘭的無人艇攻擊後,已經加強了反制措施,除了加強派遣小型巡邏艇進行警戒外,也設置了傳統的防魚雷網,以防範無人潛艇的偷襲。船艦方面則進行疏散部署,避免單一航道被阻塞而無法出港作戰。至於民用的補給船艇,也考慮派遣武裝士兵,在甲板上以目視監視,並以輕兵器做為反制武器。台灣海軍在過去,為了防範解放軍海上民兵的鐵殼漁船偷襲,在日常操演科目中,也會有士兵在甲板上警戒,用機槍或機砲射擊的訓練。未來應該重新加強這個科目,並配備夜視鏡,因為烏克蘭的無人艇都是在夜間進行偷襲。此外重要港口的出入口與航道,要如何進行防護,是否放置防魚雷網,或裝設光電監視系統、岸置聲納來監控,應該在演習中進行驗證。海軍正在進行的左營軍港擴建工程,也要把這一點考慮進去。

 

中國的無人艇遲早會像無人機一樣,成為騷擾台灣的利器,並進入台灣東部海域活動,成為新的威脅。國軍在這個領域必需急起直追,畢竟這是台灣扭轉海上劣勢的重要機會,比較令人欣慰的是民間廠商反而態度積極,近期相繼公開小型無人艇與無人潛艇的原型機,讓台灣在這方面的發展露出一線曙光。過去海軍也曾嘗試發展微型飛彈突擊艇,無奈因建軍方向的觀念不同,最後胎死腹中。或許在傳統載人的微型飛彈突擊艇上,各方的看法不同,但能進行偵察與發射飛彈的無人艇,絕對是未來的發展潮流,許多國家都在全力研發中,甚至原型艇都已下水測試。海軍不該故步自封,應廣納各方意見,尋求國內外的技術協助,並參考俄烏戰爭的經驗,重新思考海軍未來的兵力結構,將無人艇與無人潛艇納入建軍規劃中,才不會重蹈無人機發展的覆轍。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