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俗女》嘉玲媽演活台灣母親 于子育:我邊看劇本邊哭,這是跟自我和解

吳維書 2021年08月29日 17:03:00
于子育在《俗女養成記》演活「嘉玲媽」,現實生活中的她單身,笑稱角色養分來自愛照顧人的個性跟自己的母親。(左圖華視、CATCHPLAY提供,右圖取自于子育臉書)

于子育在《俗女養成記》演活「嘉玲媽」,現實生活中的她單身,笑稱角色養分來自愛照顧人的個性跟自己的母親。(左圖華視、CATCHPLAY提供,右圖取自于子育臉書)

台式新喜劇《俗女養成記2》延續上一季,于子育演出的媽媽「吳秀琴」與大小「陳嘉玲」依然有著各種好笑又生動的母女鬥嘴戲。第一集「媽媽」騎著機車偷偷跟著睡過頭沒下公車的「小嘉玲」,在女兒好不容易醒來驚慌失措下車時,忍不住現身數落,「小嘉玲」氣到對媽媽哭喊:「你現在對我很兇,以前不是這樣的,你現在看到我都不會笑,我上國中有什麼了不起?」媽媽則激動回應:「上國中很了不起!因為你媽媽只有國小畢業!」

 

那一幕看哭了觀眾,也讓許多人忍不住想起自己的媽媽。很多人的母親嘮叨又固執,但對孩子始終充滿了愛。網友們都讚于子育演活了台灣媽媽,看到她,內心就有一股溫暖湧出。

 

 

「嘉玲媽」于子育(左)與「小嘉玲」吳以涵在《俗女養成記2》有許多母女吵嘴戲。(華視、CATCHPLAY提供)

 

于子育回想拍攝那場戲的過程:「我看劇本時就哭了,因為太寫實,那個年代很多媽媽都是這樣的,本來台詞只有寫出陳嘉玲是12月生,日期跟時間是我加上去的。」儘管第一季演出媽媽「吳秀琴」有了好口碑,還拿到金鐘獎迷你劇集女配角獎,但她坦言這個角色依舊很難演。

 

 

「她是一個很平凡的媽媽,介於演跟不演之間的拿捏很難,第二季的『嘉玲媽』比較像在跟于子育合作,我們像夥伴,兩方必須一直達成共識。我的確有跟于子育求救,一起克服心靈的不安,但走著走著也就完成了,不管好事壞事都會過去。」開拍前于子育給自己很大的壓力,還得克服對台語的不夠熟悉,蕁麻疹都因此發作了。

 

「嘉玲媽」于子育(右)與「嘉玲爸」陳竹昇一起在《俗女養成記2》面對孩子丟出的各種課題。(華視、CATCHPLAY提供)

 

但走完這二季,于子育從此確定,當演員是她這輩子的志業。「吳秀琴很勇敢,她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為了家庭、孩子不顧一切,即便可能失敗,還是勇敢面對;對於于子育來說,這好像經過了一個療程,經歷吳秀琴的所有脆弱,當那個脆弱平撫之後,好像又長大一點。」她慶幸自己是演員,「這是演員自我和解的方式,我從小就自閉又自卑,作為演員,可以在角色修復自己,這是很棒的過程。」

 

《俗女養成記》兩季拍下來,于子育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一幕戲。「第一季大嘉玲回來老家喝雞湯,對媽媽說:『我回來你有歡喜嗎?』媽媽說:『你歡喜我就歡喜』,父母對小孩的擔心跟愛,其實只要看著她的好,很多事情就過去了。台灣媽媽可能比較不懂表達愛,反而用相反方式來訴說,有時候越生氣,其實是越愛孩子的表現。」她坦言看劇本就忍不住落淚,因為這句話,媽媽也在現實生活對她說過。

 

于子育(右)與媽媽感情非常好。(取自于子育臉書)

 

「當初在劇中講出那句話,一瞬間我變成了媽媽,陳嘉玲變成了我。」于子育從小就是孝順的女兒,但她坦言過去曾因一段感情與媽媽吵架,「有個男友讓媽媽有點擔心,但她最後還是尊重我的選擇,那是媽媽唯一不支持的感情,那個男生後來確實也出現不是好男生該有的表現,分手之後,才知道媽媽是對的。」

 

外省御廚爸爸與排灣公主媽媽的愛情,一直讓于子育非常嚮往。父親過世後的這幾年,她開始嘗試復刻爸爸的手藝,「最近一直想嘗試做佛跳牆,一方面想讓爸爸知道我學會了這道菜,一方面也想代替爸爸做給媽媽吃。」這道菜有著她爸媽感人又浪漫的故事,當初媽媽從屏東北上出嫁,礙於生活無法常常回老家,每次想家鄉就會哭,「只要他們回南部,爸爸就會把屏東芋頭帶回來,又去學了佛跳牆這道台灣菜,讓媽媽吃完感覺更靠近家鄉一點。」

 

「嘉玲媽」于子育(後左)與「陳嘉玲」謝盈萱(前)在《俗女養成記》演活了台灣典型的母女相處點滴。(華視、CATCHPLAY提供)

 

于子育對於家人感情很深,也希望觀眾藉由《俗女養成記》不要留遺憾。「很多時候你可能對家人說了很重的話,卻再也沒有和解的機會,希望透過這齣戲讓更多人可以化解跟家人的結,重新修復起關係,每個成員對家庭都是不可或缺的。」對於辛苦的台灣媽媽,她也不忘提醒:「如果你跟吳秀琴有一樣的煩惱,希望勇敢度過每個難關,十集看完後會有更多勇氣,也惜惜(疼惜台語)自己。」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