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專欄:緬甸軍事政變對美中關係的影響

何清漣 2021年02月04日 00:02:00
關於緬甸軍事政變,國際社會的表態差別很大。(湯森路透)

關於緬甸軍事政變,國際社會的表態差別很大。(湯森路透)

從2月1日開始,地處東南亞的緬甸因其軍事政變,佔據國際新聞頭條,又因該事件的兩個元素與美國掛起鉤來,一是大選日期與11月3日的美國大選僅晚6天,幾乎同步;二是美國傳說中的軍隊政變沒影子,而緬甸軍隊說幹就幹,做成了事實,中國媒體將此說成「緬甸版川普政變」,將此前禁止的美國大選舞弊話題突然拉出來晾曬。

 

為何如此?只因1月20日之後,中國向美國伸出的帶刺橄欖枝,美方沒表態接受。分析此事,特別有意思。

 

國際社會對緬甸軍事政變表態的微妙差別

 

關於緬甸軍事政變,國際社會的表態差別很大:近鄰泰國、菲律賓說這是「內政」,不打算譴責;英國和歐盟領導人則將緬軍方行為定義為「軍事政變」;美國拜登政府發了三次譴責,但均未提「軍事政變」,也迴避使用「大選舞弊」這個敏感詞。聯合國安理會表態準備開會討論,但只提原因是緬甸軍方大規模「改組政府」。

 

於是西方媒體紛紛指出,緬甸軍事政變影響了中國投資,希望中國干預。但對緬甸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卻只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出面淡淡表示,「我們注意到緬甸發生的事情,正在進一步瞭解情況。……我們希望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

 

由中方這種表態可以預知:安理會上別指望中國贊成譴責緬甸軍方行動。

 

中國與緬甸軍方關係密切

 

長期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緬甸實行高壓制裁政策,與緬甸幾乎沒有任何正式外交關係。緬甸的最主要外交國就是中國,並和柬埔寨一道成為中國在東南亞最忠實的盟友與利益代言人。除了大量中資企業在緬投資,中國還在緬甸修建石油運輸管道,以擺脫對麻六甲海峽的依賴。緬甸對於中國來說,不僅有重要的經濟意義,更有不可估量的政治價值。

 

緬甸的最主要外交國就是中國,並和柬埔寨一道成為中國在東南亞最忠實的盟友與利益代言人。(湯森路透)

 

在川普政府時期,美國國防部探討美緬軍事關係的初步合作,為緬甸軍人提供人道援助、軍事醫藥和國防改革方面的培訓,立刻引起中國高度警惕。去年12月,環球網發表報導《美欲通過合作控制緬甸軍隊 促使緬徹底脫離》,文中直指美國把離間中緬關係作為其重返亞太後的重要目標,美國加快與緬甸的軍事合作,比如邀請緬甸加入美泰合辦、有20多個國家參與金色眼鏡蛇軍演,目的就是使緬甸加快脫離中國。

 

在翁山蘇姬成了緬甸的最高統治者之後,中國仍然是兩邊下注,繼續與緬甸軍方保持密切接觸。就以最近一年為例,2020年7月16日,中媒就高調報導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在內比都同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就中緬關係發展交換意見,並特別強調緬軍隊支持「一帶一路」和緬中經濟走廊建設,緬軍隊恪守一個中國政策,支持中國政府在臺灣、涉港、涉疆、涉藏等問題上的立場,支持中方為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所採取的措施,認為香港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其他國家無權干涉。2021年1月中旬,中國外長王毅訪問過緬甸,不僅見了緬甸總統溫敏,與緬甸國務資政兼外長翁山蘇姬舉行會談,還見了緬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

 

緬甸軍隊政變後中國媒體的評論

 

以上是談中國具有對緬甸政府的影響力,不等於說中國事實上操控了這次政變。但中國媒體在緬甸軍事政變之後的評價,與世界媒體相比,算獨樹一幟,尤其是考慮到就在1月20日之前,中國宣傳部門與美國左媒一樣禁止討論美國大選舞弊,這種嘲諷式談論更意味深長。

 

在中國,《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享有在敏感時期談論敏感問題的特權,他在緬甸軍事政變之後立刻發表《突發!緬甸軍事政變刷爆互聯網,為什麼會與美國政局神同步?》,重點之一是談緬甸軍隊政變是符合《緬甸憲法》的合法行動。據緬甸《2008年憲法》規定,緬軍不接受文官政府約束,是獨立的、超脫於國家政治生態之外的軍人集團,又是「國家的監護人」和「憲法的守護者」。當然,胡也沒忘記強調,這部賦予軍隊特別地位的憲法是在緬甸國防軍司令丹瑞大將指導下制定的。重點之二則在該文「美國與緬甸的『神同步』與不同的結尾」中闡述,說這是美國 59屆總統大選的「緬甸版本」,二者開局都差不多:選舉結果出來後,川普大統領和USDP(緬甸團結與發展黨)都不服,都聲稱「選票造假」,只不過USDP玩的比川普要酷多了:人家11月11日就發表聲明,要求重選,而且很快就找上了緬軍這麼一個「大靠山」。

 

另一家公認有官方特殊背景的《財新》雜誌則在網上登載《緬甸版「川普政變」,拜登何去何從》,重點就是談大選舞弊:「最為致命的是,針對選舉公平性的質疑也是鋪天蓋地,除了軍人支持的反對黨、緬甸內外非政府組織,以及聯合國緬甸人權特別調查員也發出質疑。國際媒體與人權組織關注,數以百萬計的羅興亞人無法參與投票,他們當中很多人的基本公民權利被剝奪」,最後又與美國掛上:「這一幕是不是在2020年美國大選中似曾相識?看來不僅是美國出現了選票舞弊糾紛,緬甸也是如出一轍!」

 

在對華政策尚未明確宣示的情況下,對待緬甸變局,拜登政府內部一直處於「混亂」狀態。(湯森路透)

 

不難看出,中國的意思是說,聯合國與美國要干預,先得想法子讓緬甸服從,還是想法子修憲。當然還包含一重:一個依靠嚴重舞弊上臺的政府,別再來唱輸出民主,捍衛他國民主的高調了。

 

中美兩國誰失先手?

 

最後分析,中國為什麼此時此刻要在緬甸問題上先出手?

 

中國原本指望川普下臺後,拜登政府對中國的熱心助選有所回報。但拜登政府如今面臨很多困難,內部矛盾大,高壓政策也多。因此,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1月29日華盛頓智庫和平研究所的網路視訊會議上說:「內政即外交,外交即內政」,「目前,對美國來說,最深遠而緊迫的國家安全挑戰是整理我們自己的屋子。」這意思是攘外必先安內,對付內敵優先,國外政策調整不是重點。2月1日,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接受NBC專訪時再次重申,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對美國構成最大挑戰。美中關係性質複雜,其包含對立層面、競爭層面和在部分問題上的合作機遇,美方必須從實力地位而不是弱勢位置處理對華關係。

 

在對華政策尚未明確宣示的情況下,對待緬甸變局,拜登政府內部一直處於「混亂」狀態。據美媒引述內部消息人士的話稱,官員們對緬軍方採取行動的時機「非常不滿」,美國乃至白宮內部對於如何應對緬甸局勢看法有異,正就是否將緬甸局勢稱為「政變」展開辯論——如果將緬甸局勢定義為「政變」、切斷對緬甸的援助,恐將緬甸推向中國;可若置之不理,便違背美國「推動緬甸民主化進程」的承諾。但有輿論認為,正是因為過去幾年美國等西方國家對翁山蘇姬批評太多、支持不夠,才給了軍方以可乘之機。同時有專家認為,緬甸政變對中國提高影響力提供了機會。

 

不管拜登政府事後採取什麼措施,緬甸變局無疑是美國踩空,中國得了先手。但對臺灣可能是個利好消息,按照國務卿布林肯的態度,將台美關係抬格至邦交會暫停,但從地緣政治與中美政治較量來說,保護臺灣現狀,不讓中國得手,會是拜登政府短期內的選項。

 

※作者為中國湖南邵陽人、作家、中國經濟社會學者。現今流亡美國,曾任職於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和《深圳法制報》報社。長期從事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著有《中國:潰而不崩》、《中國的陷阱》、《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大揭密》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