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種核戰略情境對台海的影響

Michael Mazza 2021年08月02日 07:00:00
中國⽬前正在擴⼤其核武庫,⽽其核武的規模仍與報復保證的規模相符。(湯森路透)

中國⽬前正在擴⼤其核武庫,⽽其核武的規模仍與報復保證的規模相符。(湯森路透)

解放軍在⼽壁沙漠興建120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表明中國正在加強其戰略核能⼒,這對美中戰略穩定影響很⼤,且這議題再分析台海衝突時時常被忽略。

 

對台海周圍的核武動態評估應納入中國、美國甚⾄是俄國與印度的影響,評估範圍包含常規部隊的結構與導彈防禦能⼒等,以下分析將著重於中國的核戰略、其三種情境以及「不⾸先使⽤核武器」原則。

 

中國⽬前的做法

 

學者指出中國長期以來保持相對較⼩的核武與戰略,也就是「報復保證原則」,意味著中國在受到攻擊後,將報復性回擊並將造成對⼿無法接受的損害,同時中國遵守「雙重保證」,也就是永遠不⾸先使⽤核武器,且永遠不會對無核國家使⽤核武。

 

中國⽬前正在擴⼤其核武庫,⽽其核武的規模仍與報復保證的規模相符,中國也有可能可天會擱置「不⾸先使⽤核武器」與「報復保證原則」,但就⽬前⽽⾔,解放軍對於核武著重於中國受到核武攻擊後如何反擊。

 

情境⼀:中國恪守「不⾸先使⽤核武器原則」

 

在中國恪守「不⾸先使⽤核武器原則」且習近平與其他中央軍委沒有是⽤核武的意圖下,若是台海發⽣爭端,美國在軍事升級上可能不那麼拘謹,將會更加積極⾯對,但仍會謹慎處理軍事升級,其中⼀個關鍵就是美⽅如何處理相關的核信號,如何回應解放軍可能襲擊盟國和美國太平洋領⼟上(例如:關島)的基地台?或是攻擊⺠⽤和兩⽤衛星系統?或是這將是處理中國所謂無核攻擊時的代價?

 

事實上,中國恪守「不⾸先使⽤核武器原則」尤其是解放軍執⾏報復保證原則下,更可能導致常規軍事升級,也使美國的協防或是⼲預更加困難。

 

情境⼆:中國彈性詮釋「不⾸先使⽤核武器原則」

 

近來中國內部政爭論著應更寬鬆的詮釋「不⾸先使⽤核武器原則」,有些戰略學家認為此原則不應禁⽌中國預警發射,也不應禁⽌中國使⽤核武應對其他核武的常規攻擊,也就是說中國領導⼈可能在衝突升⾼時彈性詮釋「不⾸先使⽤核武器原則」。在這種情況下台海若發⽣衝突,中國將會發出更強的核信號,⽽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動將會更加謹慎。

 

鬆散的「不⾸先使⽤核武器原則」可能會限制台海衝突的常規戰⾾,尤其是美⽅將會更加謹慎,這種情境對中國最有利也是中國的理想狀態,同時是三種情境假設中可能性最⾼的⼀種。

 

情境三:中國揚棄「不⾸先使⽤核武器原則」

 

最後有可能隨著中國核武的發展下,「不⾸先使⽤核武器原則」變成空洞的⼝號,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將不會期待中國在衝突發⽣時還遵守此原則,也會對攻擊更加猶豫不決,美⽅也會擔⼼其基地或是航⺟等受到核攻擊。

 

對美國來說也要擔⼼如何遵守「核保護傘」承諾,美⽅可能承受巨⼤壓⼒,包含如何做出相稱與不相稱的攻擊回應。中國可能認為這樣的情境會更加迫使美國⼲預,但實情也可能不如中國所預想,美中雙⽅可能會發現⾃⼰都走在鋼索上談判,以避免核武衝突升級。

 

※本文摘自Global Taiwan Institute 全球台灣研究中⼼/作者為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的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亞太地區的軍事國防政策、中國軍事現代化、兩岸關係、與朝鮮半島國家安全議題,現為AEI 年度國家安全政策和戰略執⾏經理、GTI資深研究員。/原標題:中國不斷演變的三種核戰略情境:對台海的影響/原文連結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