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淪亡對台灣的關鍵啟示:自助他助

鄭政秉 2021年08月19日 00:02:00
美國確實急欲從糾結二十餘年的阿富汗脫身。(湯森路透)

美國確實急欲從糾結二十餘年的阿富汗脫身。(湯森路透)

美軍撤守阿富汗的震撼

 

當近來共機遶台的頻率愈來愈高,美軍在亞太聯合軍演的規模愈來愈大時,國人猶不覺得戰爭已逼近台灣,但這次因為美國撤軍,導致阿富汗叛軍(塔利班)組織以摧枯拉朽之勢,連續攻克阿富汗主要城市及首府,使得阿國幾乎瞬間淪亡。這事件帶給國人的震撼遠恐怕勝過海峽週邊不斷上升的軍演。

 

因為長期以來,台灣的主流民意深信當中共侵台時,美軍必定會出兵相救,甚至最終會為台擊敗中共,但何以實力羸弱的阿富汗小國,經由軍力超強的美國二十年的扶持改造之後,一手建立的新政府最終仍被放棄?那麼美軍將來是否必然相救台灣?即使相助,但當台灣幾經奮戰,但仍處於脆弱時期時,美軍是否也會棄台而去?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從美國二戰之後參與的各戰役探討起,其中涉及到美國獨特的國際價值觀和利益觀,也涉及到美國國內面對美軍海外戰亡時的特殊民意等複雜的問題。當然,也關係到台灣面臨戰爭時,自身軍力是否太弱,是否可以期待馳援的美軍願意長期護台?

 

美國二戰後所涉戰爭的共有特徵

 

二戰之後,美國成為全球的超級強國,不論是在冷戰時期的雙極世界,或冷戰後的單極世界,它的強大軍事武力,均非戰爭對手可以匹敵。但是這七十年來,美國歷經的五大戰役,卻是敗多勝少(只有老布希時期的波斯灣戰爭(1990~1991)算獲勝),深入探究其複雜的歷史脈絡,可以歸納以下特點:

 

1. 美國價值觀和美國利益混合的參戰動機,常顯矛盾衝突。美國最初參與的韓戰((1950~1953)和越戰(1955~1975)是為了阻擋國際共產主義的擴張,亦即是由美國一心推動的世界民主化的價值觀所驅動,但卻和美國直接的利益相牴觸,進而付出巨大的代價,最後卻以失敗收場(韓戰小敗,越戰卻大敗)。

 

美國在21世紀之後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2003~2011)和阿富汗戰爭(2001~2021),最初的動機是免於美國本土遭受恐怖攻擊。但在短期任務迅速達成後,隨即「任務蔓延」,跟進的是將「美國價值」強加在中東落後地區的「國家建構工程」,企圖將伊拉克和阿富汗打造成自由、民主、進步及能自我繁榮的現代經濟體。結果伊拉克戰爭歷經近9年,最終以大敗收場。

 

而近日上演的喀布爾大崩壞,則是始於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而在近20年的扶植之後,最後也不得不以大失敗收手。總之,美國戰爭中相互矛盾的價值觀及利益觀,使得美國參與的戰役總是進退不得,導至短勝長敗,最終還是敗多勝少(四敗一勝)。

 

2.美軍海外傷亡及長期耗損的關鍵影響:美國初期參與的韓戰和越戰,都投入了令敵軍望塵莫及的大量新型現代武器和數十萬的兵力,但隨著美軍在海外傷亡的大量增加,例如韓戰死亡3.6萬人(傷10.4萬人)、越戰死亡5.8萬人(傷30.4萬人),美國人民對美軍海外死亡人數的容忍度愈來愈低,因此,戰爭中後期的決策常常被迫逆轉。

 

1990年之後,美國介入各地戰事的資源結構改變,多以大量的海空軍現代精準武器投入為主,派出的陸軍人力卻愈來愈精簡。所以後兩場各進行十幾年的中東戰爭中,美軍的死亡人數大降,分別是:伊拉克戰爭死亡4千多人和和阿富汗戰爭死亡2千多人。

 

美國雖以建構世界普遍民主為職志,但避免美軍海外大車傷亡,已經是歷任美國總統的共識。但即使死亡人數也漸受控制,若長時期投入大量的財力和人力,卻仍然扶不起這些第三世界弱國,美國最後也不得不忍痛撒手退敗。

 

台灣是美國在中東及巴爾幹半島花了千辛萬苦仍不可得的美國價值模型。(圖片取自總統府)

 

台灣和阿富汗比一比

 

阿富汗已經瞬間亡國了,台灣(中華民國)也可能亡國嗎?美國最終對辛苦扶植的阿國政府撒手不管,那是否美國最終也會放棄台灣,甚至在中國出兵之初,美國就不來馳援?這需要我們從美國的視角,來比一比臺灣和阿富汗。

 

首先,台灣的人口和地理面積雖都小於阿富汗,但台灣不論是GDP總量或每人GDP,都是阿富汗的數十倍以上。台灣經濟發達、科技水準卓越,最重要的是她還是多元、包容、平等的進步公民社會,更別說台灣已是亞洲最卓越的民主國家了。和戰後美國投入大量軍力和財力,所欲推動「國家工程」的所有國家相較,例如:索馬利亞、海地、波西尼亞、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等國,台灣都比這些第三世界國家在文明和財富水準上都高出了一等級。

 

事實上,台灣正是美國「國家工程」的模範國家,也是美國在中東及巴爾幹半島花了千辛萬苦仍不可得的美國價值模型。台灣如果遭逢極權中國入侵,美國卻不出手救援,那麼勢將違逆美國自威爾遜(Thomas W. Wilson)總統以降的、引以自豪的、建構世界民主聯盟的偉大價值觀,對所有都想在歷史上留名的美國總統而言,那都是不可想像的。

 

即使拋開美國「例外國度」的價值觀,而純從現實利益和地緣政治的利害角度來考量,台灣在固守民主聯盟的第一島鏈和維護美國及其盟友在東亞的利益方面,都位居關鍵角色,使得美國都不可能棄台於不顧。

 

其實,自拜登總統上任以後,美國急切召集亞太及歐洲盟友共同對抗中國,防止中共可能對台灣入侵的態勢及具體行動已日漸升高。而此次美國急欲從糾結二十餘年的阿富汗爛泥巴中脫身的正當性,正是欲將眾多的軍事資源,從中東移轉到東亞,以對抗中國。因此中共發動戰爭之時,美國將援台以對抗中國之可能性幾乎已無爭議。

 

但是實際的戰爭變化是非常複雜的,美國在長期的助台戰爭中,還是有很多不確定的選擇。首先,就台海之戰而言,美國在二戰後幾乎沒有遭遇過像中共這樣強大的敵手。過去不論是韓戰、越戰或中東戰爭,敵手們對美國的軍事主力及本土安全的損害均有限。但如今美國面對國力、軍事及核子武器均仍在增長的中國,的確是史上未有的巨大挑戰。這也使得美國國內為數不少的現實主義者,也仍然不斷提出尊重中國核心利益,而勿介入台海衝突的呼籲。

 

其次,台海戰爭中,美軍如遭遇大量傷亡(例如航空母艦被擊沉),是否就會急速收縮援台規模?再者,台軍是否在戰爭中表現一如阿富汗軍隊,初期就投降,或潰不成軍,使得美國即使急欲馳援,卻為時已晚?這些不確定的因素,的確都是台灣面對戰爭時,所不得不面對的風險。

 

阿富汗淪亡的啟示

 

美軍撤守阿富汗未必對台灣都是負面的影響,但是阿國的淪亡的確可以為台灣帶來一些警訊。啟示之一是「無法自助者,強國亦無法相助」。台灣雖然在政經制度及公民社會的運作卓越,不至於像中東國家一樣,面對巨大災難時,政治領導中心有怯戰、崩潰之虞。但戰爭中,一決勝負的關鍵還是軍事力量。軍力太過薄弱或輕易潰敗,也會使得強權--如美國,亦無法助我。

 

隨著美方介入台海戰爭之可能性日高,美方所揭露的台軍弱點也漸漸公開化。例如:美軍之評估報告曾描述:「以為台軍是以色列,沒想到卻是巴拿馬」。又如卜睿哲在他的新書《艱難的抉擇》中指出,台灣本土政黨雖已執政十餘年,但基本上台灣的國防勢力仍掌握在親中反戰的藍營手中;而國防大軍團的潛在群體抵制,使得台灣面對戰爭逼近,卻規劃不出上乘的國安應戰計畫。

 

其他熟知的台灣軍事弱點,像是:民心士氣背離、兵源嚴重不足、新兵軍事培訓不足、後備軍隊無作戰能力、高層軍事將領傾中畏戰等,已是坊間耳熟能詳的通論。

 

最後,阿富汗淪亡對台灣的最關鍵啟示是什麼?可能是對台灣的最高領導群和本土菁英們的提醒,應盡速全力面對自身國安及軍事上的弱點,在有限的時間裡,積極投入、大力變革吧!

 

※作者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金系教授/《思與言》雜誌總編輯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