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民主峰會這麽入戲 不能等閒視之

杜心武 2021年12月29日 07:00:00
在中國反復宣傳下,「民主」將變成一池混水,汙染了民主的本意。(合成畫面/取自中國國務院、翻攝網路)

在中國反復宣傳下,「民主」將變成一池混水,汙染了民主的本意。(合成畫面/取自中國國務院、翻攝網路)

拜登在12月召開首屆「民主峰會」。想不到最「入戲」的倒是中國。中國非常不滿自己沒有在受邀名單之列,在峰會前發動一輪一輪的輿論攻勢。中國國務院先後發表了《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和《美國的民主情況》,前者鼓吹「中共領導人民實現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才是真民主,後者抨擊美國民主「弊端重重」。國新辦和外交部召開了「2021南南人權論壇」。外長王毅則出席「第14屆峇里民主論壇」。「民間機構」也沒有閒著,「民間智庫」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推出《十問美國民主》的報告,並召開「研討會」,本國專家和「洋護法」輪番上陣。

 

這些文件和發言的核心思想不離幾個。第一,民主不是可口可樂,不是只有「西方的民主」才是民主。第二,「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應該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國際社會哪個國家是不是民主的,應該由國際社會共同來評判」。第三,中國實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第四,美國的民主很糟糕,弊端重重,不配「指手畫脚」。

 

中國凑准這個節點發動輿論攻勢,表面看來是「防禦性」的,但實際倒是主動「對號入座」,藉機發動「何爲民主」的輿論攻勢。這和今年三月阿拉斯加美中會議中,中國宣佈「平視美國」,全面爭奪國際話語權的思維一致。

 

習近平上台後提倡制度自信,要論證中國制度比西方(其實就是美國)好。在很多人直覺裏,要論證「中國的制度比美國好」,本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中國雖然是專制政權,但比民主政權優勝。」然而,中國現在不是爭辯「專制比民主好」,而是「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才是真民主」。中國不但大力宣傳「全過程人民民主」,甚至把它寫在「歷史決議」中。

 

於是,很多人不明白,中國明明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民主政體,何以要大張旗鼓宣傳自己才是最好的民主呢?這其實也不乏歷史脈絡。

 

中國古代也有「民主」的字眼,但意思是「民之主」。正如《尚書·周書·多方》中有「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於成湯」,說的是上天要找一個君王統治萬民,於是降大任與成湯。中國在推翻滿清之後,「民主」一詞也有時還指總統(袁世凱)。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對不熟悉的人而言,很自然會錯誤認爲包括「民主」,民主中的「民」不是正好加入「三民」主義中嗎?然而,三民主義沒有「民主」,大致上對應民主的是「民權」。其實,孫中山的民權主義更接近(古典的)「共和」的含義,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正是孫中山民權主義的體現。

 

現代意義上的「民主」,即「人民做主」,一詞的出現,是19世紀末日本發明的「和制漢語」,後來再從日本傳到中國。中國最初提倡「希臘式的民主」的,還要等到新文化運動,陳獨秀等人在1915年開始主張「德先生」和「賽先生」(民主和科學)。當時對democracy的翻譯,就是完全音譯「德謨克利西」,簡稱「德先生」。但日本的譯法「民主」二字簡潔有力,加上中文也不太適合音譯常用詞,於是「民主」二字從日本引入後,迅速取代「德先生」,成爲對「希臘式民主」的標準譯法。這裏也感嘆一下,虧得日本當時有「和制漢語」的潮流,如果換在現在,日本都用片假名拼寫外語詞,可能就沒有「民主」一詞了。

 

無論如何,在民主被引入中國之後,由於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巨大影響,「民主」這個詞就一直是「好詞」。是故,誰都不能「不民主」。

 

中共正藉機發動「何爲民主」的輿論攻勢。(湯森路透)

 

「民主集中制」不見民主只見集中

 

早期中共非常提倡民主。中共第一任主席陳獨秀就是引入民主概念的人,不在話下。陳獨秀倒台之後,中共不但在宣傳上也繼續鼓吹「民主」,還在黨内實施「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蘇聯革命家列寧提提倡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確實有一定的民主成分,因爲它的核心之一就是在表決時「少數服從多數」。但「集中」這個詞,强調的是「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所謂「黨性」,强調「中央有直接掌握每一個黨員的絕對權力」,就完全和民主無關了。在中共隨後的演變,越來越强調集中,到了1940年代整風運動後,中共就變成毛澤東一人獨大,連少數服從多數也不遵從了,這就更和「民主」無關了。

 

有趣的是,在1940年代,中共内部毛澤東説了算,對外卻成爲民主的鼓吹手,還非常「肉麻」地鼓吹美國是民主的榜樣。

 

有人匯編了中共在1940年代的喉舌媒體新華日報的文章成一本書《民主的先聲》(現在這本書也成了禁書),摘取任何片段,都可令人大開眼界。

 

「中國的缺點,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政治需要統一,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論、出版、結社的自由與民主選舉政府的基礎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這是一號人物毛澤東自己說的。

 

「共產黨作為民主的勢力,願意為大多數人民、為老百姓服務,為抗日各階級聯合的民主政權而奮鬥…只要一有可能,當人民的組織已有相當的程度,人民能否選舉自己所願意的人來管理自己事情的時候,共產黨就毫無保留地還政於民,將政權全部交給人民所選舉的政府管理。」這是二號人物劉少奇說的。

 

「實行憲政……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有三個: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開放黨禁;三是實行地方自治。」這是三號人物周恩來說的。

 

此外的社論和評論文章鼓吹民主的,要多少有多少,就不必盡錄了。

 

當時中共鼓吹民主是爲譴責國民黨蔣介石「獨裁」,以此拉攏「中間派」和「民主人士」。對比中共黨内的情況,明顯是説一套做一套。但中共建制後,説過的話不可能一下子都不算數。這也是爲何在憲制性文件《共同綱領》中規定,中國是「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國家」,「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和富強而奮鬥」,規定了「人民依法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在從1955年開始的以後各種憲法版本中,「人民民主」、「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話語一個不少。當然,在中國,「民主」變成「人民民主專政」、「民主集中制」等,選舉更完全是字面和形式上的。

 

儘管中共建政後對民主的態度已髮夾彎,但在1950年代初期還是有過幾年言論自由的光景。到了1956年,毛澤東還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鼓勵」知識分子批評共產黨。熟料不到一年,毛澤東就發動「反右運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下子都是「引蛇出洞」,言論自由和民主從此一掃而空。

 

「民主」照舊還是一個好詞

 

即便如此,在五六七零年代的中共話語中,「民主」照舊還是一個好詞。這一方面和國際對民主的普遍接受有關。二戰勝利一般被説成是民主國家對獨裁國家的勝利。二戰之後的全球民族解放,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產生政府,是諸多新國家採取的制度。是故,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國名中都有「共和」(republic)二字,更有不少國家把「民主」兩個字直接放在自己的國名中。比如朝鮮的國名就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儘管大家都知道朝鮮是個世襲式的國家,「民主」純粹是掛羊頭賣狗肉,但這也説明「民主」確實是個好詞。在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國家,左翼風潮大盛,「民主」意味著爭取更平等的普選權。比如在美國平權運動就以爭取平等普選權的民主權利為核心(美國在憲法中很早就規定了普選權,但有色人種能真正平等地實踐普選權,還是平權運動之後的事)。南歐的民主運動更推翻一系列的軍事强人,諸如西班牙的弗朗哥等。毛澤東當時要爭奪國際話語權,當世界的革命導師,自然不放棄民主的招牌。

 

另一方面,即便在中國六七十年代,也有人把文化大革命那種以群衆運動推翻官僚體系説成是「大民主」,把大鳴大放大字報説成是「大自由」,把煽動和洗腦説成是「代表多數人民的意志」。當時中國國内也宣傳,西方國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被少數資本家統治了社會,人民不能當家作主。可見,即便在當時,中國也不承認自己是個不民主的國家。

 

中共真正忌憚民主一詞還是文革之後。當時中國迎來一個真正的思想自由的階段,加上改革開放與西方接觸,中國人才認識到西方國家的「真民主」。西單民主牆事件、八六學運、八九六四事件等,都是爭取民主自由的運動。中共雖然一鎮壓,但無法阻擋人民對真民主的向往。

 

過去曾有人把文化大革命那種以群衆運動推翻官僚體系説成是「大民主」。(維基百科)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共對民主(自由、法治等)又忌憚,即不能說自己就是民主,又不能一概否定之,這樣就發展出一套「民主好,但是中國不能搞」的理論。大致上,這類的話語可以分爲三種。

 

第一,發展水平低,所以尚不能實行民主。這似乎暗示以後發展水平高了就可以搞民主了,給人一個期望。

 

第二,民主不符合國情。香港影星成龍2009年說「中國人就是需要管」,不管就會亂,這可算這種理論最佳廣告。

 

第三,中國不是不想搞民主,但基於「路徑依賴」,在現實世界中,一搞民主就會被西方敵對勢力搞顔色革命,被西方國家控制。「俄羅斯那麽慘」就是搞民主的結果。

 

以上三種話語都爲了替中國不實行民主制度辯護,但總的説來,基本上承認兩件事。第一,民主默認是「西方民主」,雖然有時會寫成「西方的民主」以作强調。第二,民主是個好東西,只是中國因爲總總理由不能實行。

 

這些為「中國不能搞民主」辯護的説辭,一直到今天都有市場。在2009年中國進入「河蟹時代」(即開始禁止網絡關鍵字),民主、自由等詞都成爲禁忌,很多人不得不用同音字代替才能發帖。當然也有人也出於諷刺的目的(也有繞過審查的原因),把民主説成「冥煮」,自由説成「柿油」等這可謂「民主」一詞在中國最黑暗的年代。

 

自從習近平上台以來,「民主」一詞又迎來了春天。習近平有濃厚的毛澤東情結,也有和西方爭霸之心。中共開始强調「制度自信」,「於是把民主自由之類的「好詞」,不能一封了之。他的思路是把它們從一種中共的禁忌,通通換成「中國式民主」、「中國式自由」等。

 

2012年,中共提出了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裏面就包括了民主、自由、法治之類的「好詞」。此後,網絡上居然對「民主」、「自由」逐漸解禁了。

 

2019年,中共推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概念,企圖從理論上構建「中國式民主」。在中共口裏,「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民主含量高、民主成色足」,「深受中國人民歡迎」,「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民主國家」。

 

中國在民主峰會這麽入戲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中國對民主的各種宣傳,都是針對國内市場的,但現在這套理論,卻有心搶占國際輿論,是中國全面爭奪和改寫國際話語權,解決「挨駡」困境的國際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在民主峰會這麽入戲,就是一個明證。

 

顯而易見,國際社會對此不能僅視爲一個笑話,覺得荒謬而不加理會。否則在中國的反復宣傳下,「民主」即便不真的變成了「中國式的民主」,但發展出諸如「西方式民主」、「中國式民主」等「民主的多種形式」,也會被搞混水,汙染了民主的本意。説到底,民主就好比汽水,它固然不只有美國原漿的可口可樂的一種味道,它可以是其他味道的可口可樂、可以是百事可樂、七喜、雪碧…,甚至可以是「汾煌可樂」即成龍當年買廣告的「中國人自己的可樂」,但白開水永遠也不能是汽水。

 

※作者為國際關係評論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