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郭台銘可以教教國民黨怎麼當反對黨

陳嘉宏 2022年03月07日 07:02:00
郭台銘拒絕媒體用「先知」的聳動標題來形容他,反指台電備載充足,所以不是缺電,而是相關設備,電網及人為操作問題,要外界無需多做揣測。(合成圖片,摘自郭台銘臉書)

郭台銘拒絕媒體用「先知」的聳動標題來形容他,反指台電備載充足,所以不是缺電,而是相關設備,電網及人為操作問題,要外界無需多做揣測。(合成圖片,摘自郭台銘臉書)

據稱,幾天前大停電的當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的辦公室竟爆出了一陣歡呼。這樣的歡呼聲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這個台灣最大的在野黨此刻完全不得人望,幾乎做什麼錯什麼,民意支持度低到不能再低;既然眼見自己翻身難期,就只能寄望執政者出錯。而蔡英文才把穩定供電掛在嘴巴,沒想到幾天後竟然全國大跳電,如此自打嘴巴,正是在野黨千載難逢的機會,此時不歡呼更待何時?

 

敵對競爭的兩方(多方)常把「別人的失敗當成自己的快樂」;不過,在競爭性的政黨體制裡,這說法其實未必能全盤套用。民主政治不只是「扒糞比爛」的政治,也是個「選賢與能」的政治;前者會增加選民對政治人物的惡感,強化選民既存的政黨意識,後者才有機會真正改變選民的投票意向。國民黨在這場全國大停電裡如獲至寶,希望透過執政者的失敗與混亂獲得政治利益,其實與它先前反美豬、反三接沒有兩樣;只不過,公投的失敗早已證明這路徑不可行。

 

每逢這種突發性的全國大停電,國民黨總是說:「這證明民進黨政府的能源政策失敗」。這句話可能是真的,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可能太急促、太天真、太意識形態掛帥;不過,在謾罵指責之餘,外界很少聽到國民黨誠懇地指陳這能源政策失敗在哪裡?曾經在台灣長期執政的國民黨沒有屬於自己的能源政策,所有指控不是打游擊,就是帶風向,所以也很難說服選民:「彼可取而代之」。

 

國家社會需要能源,但取得能源一定要付出代價;能源作為一個必要之惡,必須在價格、環保以及供應穩定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所謂的能源政策就是在現有的能源結構下,如何擘劃台灣未來5年、10年,乃至於30年後的能源組合,以及它可以達成的路徑?不同的能源類別各有優劣,所以任何能源政策不只是一種可行性的評估,也涉及到大規模的社會溝通。

 

例如「燃煤發電」,它最大的優點是便宜,加上興建營運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所以可以全天候穩定地運轉;但它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就是燃煤產生的懸浮微粒會造成人體健康的傷害,溫室氣體效應更成為環境的嚴重負擔。例如「燃氣發電」,它雖然幾乎不產生懸浮微粒,碳排也比燃煤低,但還是比再生能源及核電高;它雖然一樣有成熟運轉的優點,但運送與接收都必須特別的裝置,所以成本一定比燃煤高,不穩定性也稍高。

 

例如「核電」,它最大的優點是幾乎沒有輻射以外的碳排空汙,如果不加計核後端的處理,也遠比現有的發電方式便宜;缺點則是核廢在台灣幾乎無法處理,而一旦發生任何事故,可說萬劫不復難以挽回。至於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等再生能源,相關的污染遠比煤電與氣電低,但無法全天候運轉,加上發電技術仍在進化,所以價格又比煤電氣電來得貴。

 

每逢台灣發生大停電,國民黨千篇一律都是指控台灣「缺電」,就算說的是事實,也至少得告訴國人「電要從哪裡來?」事實上,國民黨與民進黨同為經濟發展取向的右派政黨,兩政黨在能源配比上最大的差別僅在於要不要採行核能發電。公投否決核四商轉後,2025非核家園幾乎已成定局;國民黨擁核又不願說出口,就只好不斷地放送「缺電說」來挑起民眾的恐懼,但無法端出自己的能源政策,這終究是個無效的政治攻擊。

 

針對這場大停電風波,郭台銘說,台電備載充足,所以應不是缺電,而是相關設備,電網及人為操作問題。他拒絕媒體用「先知」的聳動標題來形容他,還盛讚認識很久的王美花部長是個「好官」,呼籲台灣朝野不要在能源問題上衝突內耗。作為反對陣營的一份子,,郭的說法就事論事,更跳脫昔日藍綠對抗的窠臼,既縫合內耗,卻也透露出與民進黨競爭的企圖。郭台銘是否揭櫫了一個新的路線猶待觀察,但這種有高度及視野,既合作又競爭的反對路徑,何嘗不能得到更多的民心與支持呢?

 

這場大停電風波是個照妖鏡,它照映出台灣電網的脆弱,非得痛下決心,大刀闊斧改革台電的企業文化,才得以穩定台灣的能源供應。它也照映出現在這個在野黨見獵心喜、耽溺於政治對抗,迄今難以自拔的困境。一直保持政治企圖心的郭台銘想另闢蹊徑,倒是朱立倫還陷入政黨惡鬥的思維,走不出昔日的窠臼,如此政治領導危矣。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