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的威脅來源,北約認定中國是「系統性挑戰」

張宇韶 2022年07月01日 00:01:00
北約峰會29日同意北約新戰略概念首次納入中國,2度提到中國是「系統性挑戰」。(美聯社)

北約峰會29日同意北約新戰略概念首次納入中國,2度提到中國是「系統性挑戰」。(美聯社)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9日起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峰會,成員國領袖同意北約「新戰略概念」,其焦點在於因應俄羅斯與中國的威脅。北約新戰略概念指俄羅斯是對北約聯盟「最顯著且直接的威脅」,而中國則是構成「系統性挑戰」。

 

從國聯因為欠缺武裝力量無法發揮功能的歷史教訓,同時對比聯合國安理會被常任理事國濫用否決權的現實,北約的有效運作,堪稱人類有史以來最大且最有效的集體安全制度。

 

北約每十年調整一次「戰略概念」,藉此審時度勢調整北約的戰略視野與佈局。因為北約理解,在不同的國際體系下,其所面對的權力結構、威脅來源、軍事力量對比、戰爭型態都會有所不同,這可從冷戰時期的蘇聯、後冷戰初期的波灣戰爭、911事件後的反恐戰爭、阿富汗戰爭、美中經貿大戰、中印邊境衝突、南海主權、台海危機中得到驗證。唯有站在新的戰略高度且超前部署,猶如美國前國防部長溫伯格在後冷戰初期名著「下一場戰爭」的想定,北約才能維持集體防衛的價值與功能。

 

北約在2010年公布其「新戰略概念」時,曾將俄羅斯描述為戰略夥伴。這次將明確把俄羅斯定位為「對我們安全、對我們價值觀、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最直接的威脅」;這個轉變其實還不算遲緩,早在2014年俄國入侵克里米亞時,既有的典範已開始鬆動,直到俄烏戰爭爆發後,北約對莫斯科的立場已完全改觀。

 

相形之下,西方世界對於中國的認知直到川普發動美中經貿大戰後才開始出現化學變化,除了自由主義與交往派過去對中國改革開放保持期待外,北京透過一系列的宣傳攻勢迷惑西方政要也是關鍵,這些內容在白邦瑞的「百年馬拉松」一書中有詳盡的介紹。

 

北約峰會29日同意北約新戰略概念首次納入中國,2度提到中國是「系統性挑戰」。文件指中國「闡明的野心和脅迫政策挑戰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其戰略、意圖和擴軍上依然不透明;中國正快速擴張其核武,並且正在發展愈加先進的投送系統,卻未提高透明度或者秉持善意參與軍備控制或降低風險。 雖然北約在戰略視野上已做出調整,然而在實際的軍事部署卻仍有落差。據2021年官方公布的數據,北約規定成員國國防預算佔GDP比重要維持在2%以上,但30個會員國,包括美國在內,只有10國達標。再根據北約年度報告顯示,北約30個成員國過去一年整體軍費開支增加約2%。北約成員國今年軍事支出約1兆美元,其中美國負擔近70%。其他29個成員國雖逐步增加軍費,但多數未達到自己承諾的目標。

 

為了應對「戰略競爭時代」,北約將把現役4萬名快速反應部隊人數擴充將近8倍,使其達到30萬人規模。 (美聯社)

 

此外,絕大部份北約國家也只維持小規模軍力,兵力6.6萬人的常駐歐洲美軍,竟比19國的軍力還大。除了土耳其外,北約其他成員國的兵力都比台灣少,這樣的軍力規模顯然無法應付歐洲的和平,更遑論面對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擴張。

 

為了解決這個軍事缺口,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27日表示,為了應對「戰略競爭時代」,北約將把現役4萬名快速反應部隊人數擴充將近8倍,使其達到30萬人規模。 英國國防大臣華勒斯,日前在英國智庫 「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 年度陸戰會議發表演說,他呼籲英國及盟友增加國防預算,來因應中國與俄羅斯等全球性的安全威脅。德國政府已簽約採購F-35戰機,波蘭將軍事預算佔比提高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其他成員國也加速更新軍事設備,並購買美國製的最新武器。

 

北約為了支持且落實「新戰略概念」,直接提高國防預算與快速反應部隊兵力規模,顯見他們充份理解「唯有投資國防,才能避免戰爭享有和平」的邏輯,這麼簡單的道理,在台灣大概也只有馬英九與張亞中之流持續裝聾作啞!

 

※作者為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理事長

 

關鍵字: 北約 中國 挑戰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