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普丁歷史定位──永遠分裂烏克蘭和俄羅斯的人

李濠仲 2022年09月14日 07:00:00
俄羅斯軍隊不斷為烏克蘭帶來新的國仇家恨,在這樣的氣氛下,普丁還能奢談恢復舊蘇聯榮光嗎?(美聯社)

俄羅斯軍隊不斷為烏克蘭帶來新的國仇家恨,在這樣的氣氛下,普丁還能奢談恢復舊蘇聯榮光嗎?(美聯社)

在和美國共享情報的同時,烏克蘭自夏天起展開了反擊俄羅斯計畫,最新消息是烏克蘭在收復東部領土上取得了顯著進展,當國際關注烏克蘭情勢熱度逐漸出現疲態之際,這一發展,無疑又重新拉回了眾人目光。如今,這場戰爭格外諷刺之處便在於,普丁說要討伐邪惡的納粹,結果關於自由、勇氣、正義的形容都到了澤倫斯基身上,除少數國家,絕大多數人無不期盼烏克蘭終究能給極端主義一個教訓,徒讓普丁的「北約威脅論」只剩喃喃自語。

 

當俄羅斯軍隊年初駛入烏克蘭土地的一刻,我們可以在國外媒體上看到,就連俄羅斯移民對自己祖國竟如此明目張膽攻擊烏克蘭也深感震驚,但儘管今天之前或有所謂「好的俄羅斯人和壞的俄羅斯人」之分,但一夕間,一場戰爭卻又使之彷彿全都成了「壞的俄羅斯人」。

 

另一方面,烏克蘭雖然奪回了整個哈爾科夫省,但戰爭仍尚未見到終點,卻又足以讓烏克蘭海外移民感到無比振奮。因為早在俄羅斯入侵之初,他們就不斷聽到克里姆林宮領導高層放話,說俄軍將迅速取得勝利,並一再嘲笑烏克蘭軍隊軟弱無能,揚言澤倫斯基很快就會垮台。事實證明,兩軍經過近半年你來我往,烏克蘭不只沒有潰堤,還能在夏天出人意外地又一次以收復失土告捷。這又說明了,俄、烏徹底分裂是必然的,而過去原本屬於「分裂(親俄、反俄)」狀態的烏克蘭,卻因為起身反抗,且沒有被迅速征服,反而變得團結一致。

 

原本不受重視,多數外國人甚至在地圖上指不出它在哪的東歐發展中國家,也就在普丁執意收編所謂「俄羅斯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半年間,一個民族的「新愛國主義」便被直接形塑了出來,尤其烏克蘭海外移民早從今年2月24日起,就不再對旁人分不清楚自己是俄羅斯人還是烏克蘭人感到無傷大雅。

 

過去大半年,身處烏克蘭當地的民眾經歷了什麼?無非被砲火燻得焦黑的家園、殘破荒涼的街道、燃燒中的坦克、滿地的屍體、擠在臨時避難所的難民,又或者年逾九旬的老先生、老太太,也得在倉皇中收拾行李,跟著家人不斷在國境內換宿Airbnb,最後有的從烏東一路往西,直到搬遷至布達佩斯,又或者轉飛以色列等等其他國家…儘管西方社會至今仍有議論指控是烏克蘭挑釁普丁才導致戰火,但這些被害得顛沛流離的烏克蘭人民最清楚,究竟誰才是真的讓他們妻離子散的禍首,一直以來就沒有什麼比「避免激怒普丁」這種說詞,更能鼓勵俄羅斯發動侵略,從喬治亞、克里米亞再到烏克蘭,早已證明「害怕激怒普丁」,才是造成對普丁行事誤讀的主因,因為獨裁者的軍事侵略胃口一開,沒有讓他吃到飽,戰爭是不可能休止的,從希特勒、史達林,到今天普丁,其實都是如此。

 

不管戰爭走向和結局如何,身為侵略者的俄羅斯,必然要面對日後最現實的問題,即站在烏克蘭人民的立場,95%被摧毀的建築物也許可以重建,但就像居住洛杉磯的烏克蘭移民Andrew Berezin今年六月受訪時所說的:「一切都在改變。(烏俄之間)不會再有友誼了,至少在這一代人中。因為當成千上萬的人在這場戰爭中喪生,當你的家人被你的『兄弟國家』殺害時,怎麼會有友誼呢?」這就是俄羅斯為自己發動戰爭付出的代價之一,它甚至比西方國家經濟制裁對國家帶來的負面影響更深遠。

 

原本,在美國約250萬的俄羅斯移民和約100萬的烏克蘭移民,彼此或是鄰居、同事、朋友,直到戰事開打,即使俄羅斯移民並不是這場戰爭的實際參與者,烏克蘭移民也難忍在內心對他們發出「How dare you」的不平之鳴。可以說,今天光一個人(普丁),就成功地永遠分裂了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海外氛圍尚且如此,實際見識俄軍在自家門口掀起腥風血雨的烏克蘭人,從此又會怎麼評價俄羅斯?迫使烏克蘭深陷國仇家恨的情緒,普丁還能奢談恢復舊蘇聯榮光嗎?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