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無償援助 台灣海軍該如何調整造艦計畫(二之一)

呂禮詩 2022年09月30日 07:00:00
作者認為,能提升台灣海軍載台數量M,卻又不致遭到中國報復性反彈的最適選擇,是目前不具中段反彈道飛彈能力的濱海戰鬥艦。圖為獨立級濱海戰鬥艦首艦獨立號(LCS-2)(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作者認為,能提升台灣海軍載台數量M,卻又不致遭到中國報復性反彈的最適選擇,是目前不具中段反彈道飛彈能力的濱海戰鬥艦。圖為獨立級濱海戰鬥艦首艦獨立號(LCS-2)(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立法院已於上周開議,處理中國八月軍演的「灰色地帶衝突」新建案將是這個會期的重中之中;近來討論最多的就是海軍以難產的4500噸「震海計畫」新一代巡防艦預算,流用於二艘2000噸「新一代輕型巡防艦」;然而面對日前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台灣政策法》所提出總額達65億的「無償」援助,海軍必須與美方建立溝通管道並形成共識,才能有效的組建能嚇阻「灰色地帶衝突」且能有效制海的「存在艦隊」。

 

組建能嚇阻「灰色地帶衝突」的「存在艦隊」

 

海軍原本計畫興建4500噸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然而其偵蒐核心的被動相位陣列雷達存有關鍵組件商源消失的問題,戰鬥管理系統的演算設計又遭海軍質疑,且垂直發射系統的整合亦不符作戰需求,故而一再延宕。

 

日前送抵立法院的2023年國防預算書中,挪用原先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震海計畫」預算額度,打造兩艘「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圖為2017年8月17日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模型。(海軍提供)

 

去年12月即傳出海軍擬以2018年曾在「第二屆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展出的台灣國際造船與中山科學研究院合作的1500噸輕型巡防艦為概念,籌建防空、反潛兩種不同構型的輕型巡防艦;未料國防部長列席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與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聯席審查「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卻回應了「八字沒一撇」。

 

近年來「創新/不對稱」戰法成為建軍主流思維,無論是海軍或海巡署皆使用穿浪型雙體船(Wave-piercing Catamaran, WPC)的沱江艦為原型籌建「塔江級」飛彈巡邏艦與「安平級」巡防艦;然而八月初的中國軍演,解放軍大量的七千噸級的052C/D型飛彈驅逐艦、四千噸級的054A型飛彈護衛艦與一千四百噸級的056A型飛彈護衛艦穿越海峽中線,意圖進入台灣領海;解放軍的「灰色地帶衝突」手段,沱江、塔江及安平等艦與解放軍驅逐艦及護衛艦噸位相差甚為懸殊,監控驅離重擔只得由26艘各型一級作戰艦承擔,不但顯現海軍多年來未及規劃主戰艦的中期壽限提升、適時彌補二千噸級作戰艦缺口的建軍缺失,更曝露了迷信輕快兵力「創新/不對稱」的錯誤選擇。

 

半年前國防部長口中「八字沒一撇」的輕型巡防艦,突然成為海軍抗中的「建軍萬靈丹」,而出現在八月卅一時送抵立法院的2023年國防預算書中,挪用原先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震海計畫」預算額度,打造兩艘「新一代輕型巡防艦」;以因應「震海計畫」於2019年「中科院迅聯專案延緩」,與2020年、2021年「無法與中科院簽署全案委製協議書執行」的預算報繳;並預計於明年動工,2026年完成配置垂直發射系統的防空型與配備拖曳聲納的反潛型兩種不同構型的「新一代輕型巡防艦」。

 

然而「新一代輕型巡防艦」預算尚未審議,遇上了美國《台灣政策法》提出總額達六十五億「無償」援助的善意。倘若未來經美國參眾議院審議並表決後遞交總統簽署的版本仍存在高額的無償援助,這將是《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廢止後的首例。

 

沱江(如圖)、塔江及安平等艦與解放軍驅逐艦及護衛艦噸位相差甚為懸殊,監控驅離重擔只得由26艘各型一級作戰艦承擔。(海軍提供)

 

蔡總統任內,陸軍採購M1A2T戰車及簡稱「海馬斯」(HIMARS)的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M142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空軍籌獲F-16V戰機,唯獨海軍僅有射程124公里的RGM-84L-4 Block II魚叉飛彈,而非國人所期望射程遠達310公里得以跨越海峽且具有「沿岸目標壓制模式」(Coastal Target Suppression Mode)的RGM-84Q-4 Block II+ER增程型魚叉飛彈。

 

為因應解放軍八月軍演的「灰色地帶衝突」手段,並解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與新一代主戰艦造艦暨成軍前的戰力空窗,美軍勢必提供海軍載台以應對2027年中國可能的武力犯台;而美國的無償援助,將使今年四月國防部戰規司長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聯席會議中所承諾的「不採購二手艦」得以解套,也符合海軍規畫明年赴美簽訂「華美水面艦艇初步設計資訊交換附屬協議」的發展。

 

盤點美軍現有、除役及發展中的作戰艦,計有接近萬噸的提康德羅加級(Ticonderoga-class)飛彈巡洋艦、8500噸的柏克級飛彈驅逐艦(Arleigh Burke-class)、排水量與康定級相仿的濱海戰鬥艦(Littoral Combat Ship, LCS)及7500噸的星座級(Constellation-class)巡防艦。識者多傾向於獲得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與柏克級飛彈驅逐艦,部分網友甚至許願加入星座級巡防艦的團購行列,將濱海戰鬥艦棄若敝屣的視為「錢坑」。

 

濱海戰鬥艦最符合台海「平戰結合」的需求

 

盱衡美國的國家利益,維持當前美中的戰略競爭下,提升台灣海軍載台數量卻又不致遭到中國報復性反彈的最適選擇就是目前不具中段反彈道飛彈能力的濱海戰鬥艦,或許才最符合台海「平戰結合」的需求。

 

從美軍的角度思考,海軍作戰部長(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CNO)吉爾迪(Michael Gilday)上將在七月更新後的「海軍領航計畫」(Navigation Plan for the Navy)中,美國海軍盼進入2045年時,擁有373艘載人艦艇組成的艦隊;以當前不到三百艘的美軍艦隊,且在部分艦艇仍須汱除的情況下,至2045年完成96艘勃克級飛彈驅逐艦及新一代驅逐艦DDG(X)和56艘星座級飛彈巡防艦成軍服役,將是美國海軍的戰略轉型期;由於造船的能量不足,估計能為台灣打造艦艇或性能提升、技術轉移的可性極為有限。

 

美軍自八月起已經陸續汱除四艘服役超過卅年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美軍自八月起已經陸續汱除四艘服役超過卅年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維拉灣號」(USS Vella Gulf CG 72)、「蒙特利號」(USS Monterey CG 61)、「安濟奧號」(USS Anzio CG 68)、「順化市號」(USS Hué City,CG 66),且將在本周四(29日)為「皇家港」(USS Port Royal CG 73)舉行除役儀式。已有網友開始對此五艘飛彈巡洋艦品頭論足、挑三揀四,認為將可援助台灣成為海軍艦隊主力;實際上,若思考美軍在東亞面對的彈道飛彈威脅,就不會如此樂觀。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延伸閱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