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民主:對抗低薪、消除貧窮、培力青年、窮人銀行

吳啓禎劉侑學林佳和王兆慶彭揚凱林凱衡 2023年03月23日 07:00:00
負有學貸之年輕人,如完成重點產業職業訓練,亦給予退稅或賦稅減免等優惠,增加學生在勞動市場收入。(美聯社)

負有學貸之年輕人,如完成重點產業職業訓練,亦給予退稅或賦稅減免等優惠,增加學生在勞動市場收入。(美聯社)

民進黨蔡政府在第一屆競選時經濟政策高舉「創新、就業與分配」之大旗,然而從2016年起完全執政,至今將近八年時間,經濟果實分配對勞方而言卻墮入歷史新低(2021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率為43.03%,遠低於先進國家與自己曾有的水準,如1990年為51.1%),顯然蔡政府的加薪政策單憑每年基本工資調漲的幅度與效果,不足以抗衡資方財富累積的增幅。同時,國家在包容性成長與促進階級流動方面的職能與角色嚴重退縮,見諸於社會政策支出占GDP比率,台灣相對於OECD國家平均值是11.1% vs. 20%(2021年數值),高教公共支出占GDP比率也呈類似狀況(台灣相對於OECD國家平均值是0.4% vs. 1%,2018年數值),公共支出低落的結果是中下階層個人與家庭負擔沈重。

 

綜合重要指標,可以描繪出當今台灣社會經濟輪廓,並引伸出相關公共政策思辨與主張:

 

(1)整體國家財富「藏於富民」,而非歷任執政者所聲稱的「藏富於民」。

 

(2)所謂的「輕稅簡政」,最大受益者是富人與財團,台灣成為有錢人的天堂,政府財政收入占GDP比率淪為第三世界水準(台灣相對於OECD國家平均值是18.1% vs. 33.6%,日本為31.4%,韓國為28.0%,2020年數值),然後再以「財源不足」作為政府未充分建構社會安全體系的藉口,罔顧社會赤字與環境赤字的日益擴大。

 

(3)長期出口導向的經濟政策每年創造巨量的超額儲蓄,然而政府卻又無意引導資金到有利社會的長期投資,同時漠視居住正義,導致土地與住宅淪為過多游資的市場炒作標的。高房價對比低所得,形構出當今台灣傲視全球的「房價所得比」。

 

(4)上述現象,除自住者購屋被迫付出與所得不成比例的高昂代價之外,政府對多屋囤房空置、房東隱匿租金收入、租屋市場不透明等亂象未能有效作為,以致租屋供給不足,租屋者權益受損,去年以來兩度擴大租屋補貼政策,在欠缺完整配套及在房東不願配合下,許多需要幫助的青年與弱勢者,仍無法獲得補貼。

 

(5)作為台灣社會投資的一環,大學公私校共同扮演培育人才的關鍵角色。但除了實際上大學公校生多半出身自社經優勢家庭,享有低學費、未來較佳收入與職涯;大學私校生多半出身自普通及弱勢家庭,承受高學費、打工揹學貸、未來較高可能的低薪不穩定的工作環境,並且有頗高比例處於長期失業。國家的資源在公私校的投入更有巨大落差,讓高教發展與人才培育陷入結構性的困境。

 

失衡的國家發展路線為當代台灣青年譜出悲歌三部曲:高教陷阱、工作貧窮與結構性負債。(本報資料照片)

 

(6)換言之,失衡的國家發展路線為當代台灣青年譜出悲歌三部曲:高教陷阱、工作貧窮與結構性負債。難以成家,即難以生育,這是台灣當今全球超低生育率的社會經濟脈絡。只針對生育加以補助而不願意面對根本問題,對於想要扭轉超高齡化人口結構的政策企圖,恐怕效果極其有限。然而若無法有效提升生育率,台灣目前相較於先進國家所享有的人口紅利(工作年齡人口占比)不僅將於十年後消失,二十年後將反倒落後先進國家,屆時國家競爭力基礎將更為薄弱,國民生活會更辛苦。

 

(7)在台灣當今豪宅林立、超跑氾濫的同時,貧窮悲歌四起。不止孤獨死頻傳,因貧窮、競爭壓力過大等所導致的自殺、自殘與精神疾病也由高齡、壯年向下感染到青少年族群。根據大型國際公衛研究指出,其根本原因很大部分來自社會不均與社會排除。台灣民主共同體應正視每個公民之生活尊嚴與社會權之保障,政府不宜再以財源不足為理由,坐視人民生活困苦與共同體崩解。

 

(8)現代民主國家的財政理應奉行「量能課稅」與「量出為入」兩大原則,政策主張與相關支出訴求選民支持而建立合法性基礎(以及執行時接受公開透明之民主監督與課責,並動態修正調整),應與私部門「量入為出」的理財原理有所不同。然歷任政府卻經常動輒以「量入為出」、「財源不足」、「勿債留子孫」為理由,對青年與中下階層人民生活照顧不足,殊不知此一財政保守主義反而會破壞共同體團結而導致社會分裂與政治動盪。事實上,台灣因每年貿易順差而累積大量可運用的金融資源,政府應勇於進行社會投資與教育投資,增大對於個人與家庭的支持,以回復社會再生產的能力,讓經濟與社會得以建立正向循環關係,而非持續長期以來「竭澤而漁」模式。

 

基於以上思考,經民連智庫社會經濟組分別針對「對抗低薪」、「消除貧窮」、「培力青年」與「窮人銀行」四部分,其中「培力青年」又區分為成家、立業、好住、減債,總共提出十七項關鍵政策建議,希望能夠振聾發聵,喚醒當今政府應積極照顧青年世代與一般民眾的迫切意識。

 

一、【對抗低薪】

 

限期完成最低工資法立法,完備決定最低工資的民主程序,同時主張最低工資不是貧窮工資,給付水準應達平均薪資中位數60%。

 

大量創造工作機會,協助貧困家戶的失業者再就業,建立有經濟活力與包容性的社會。

 

二、【消除貧窮】

 

放寬現行貧窮線標準與認定規定,擴大社會救助範圍,未來四年內將受扶助家戶數比例從目前總家戶數的2.5%提高至5%(相當於韓國),八年內提高至8%(相當於德國)。

 

持續開辦多元支持服務,降低生活成本,減輕弱勢家庭照顧服務支出。

 

針對部分國人年金給付不足問題,過渡性建立救助型年金政策,補助每月年金不滿8,000元之差額,配套修正與國民年金保險制度之銜接,使全體國民得領取的年金總額不低於近貧線水準。長遠目標,打造繳費式的基礎年金體系,涵蓋所有國民,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經濟安全,並鞏固國家的社會團結基礎。

 

【培力青年】成家、立業、好住、減債

 

成家-青年育兒

 

化解工作家庭衝突,「三歲以下育兒家庭,每天減少工時一小時,雇主和政府共同承擔薪資」,不減薪又減輕工作家長接送照顧的時間壓力。

 

應允許幼兒園和托嬰中心,整併為0-6歲一體化的托育服務機構,減輕家長和幼兒必須轉換環境的壓力,並交由單一部會主管,破除雙頭馬車現象。

 

優質的技職教育是青年充分就業、克服低薪的關鍵環節,更是產業多元化的基礎。(美聯社)

 

好住-青年住好

 

擴大並健全租屋市場。透過《中央囤房稅》引導空屋出租,擴大供給舒緩租屋壓力,並搭配房東分離課稅與租稅大赦,促進租屋透明以提昇租賃權益,讓租屋做為青年有能力購屋前的一種可負擔、有保障的居住選擇。

 

積極供給青年可負擔的租、購住宅。改變區段徵收及市地重劃政府所取得土地的處分模式,從「標售」改為「合建分屋」,讓政府分回住宅,部分作為社會住宅,部分以市價六五折出售給青年首購族,作為共享產權住宅(35%持份由政府所有)。

 

立業-青年就業

 

優質的技職教育是青年充分就業、克服低薪的關鍵環節,更是產業多元化的基礎。為解決當前技職教育資源不足與學用落差的問題,政府應擴大技職教育預算,結合各區域產業聚落,引導公協會與工會參與課程設計、教學、訓練、實習與就業輔導,朝向公共化、社群化、區域化的方向改革。

 

整合中央現行措施與計畫,重組相關資源,建立單一而完善之青年支持性就業模式與體系。

 

考量地方產業與地區需求特性,由中央設立不同青年支持性就業模組,系統性整建中央支援地方的資源分配或挹注方式。

 

強化職業訓練體系,改善就業媒合、扶助與支撐體系,創造得以精準符合青年暨其他群體需求之公共就業服務。

 

(四)減債-減輕青年學貸負擔

 

學貸利息由政府全面補貼吸收。

 

對於準時還款者,給予賦稅減免或退稅等優惠。負有學貸之年輕人,如完成重點產業職業訓練,亦給予退稅或賦稅減免等優惠,增加學生在勞動市場收入。

 

對於長期確無還款能力之學貸族,應考慮由政府代償。

 

四、【窮人銀行】

 

真正落實聯合國普惠金融倡議,制定融資公司法,解決中小微型企業及基層民眾貸款需求,突破銀行因吸收大眾存款無法承作高風險融資之限制,導正地下金融,讓接受政府監理的融資公司以其自有資金合法貸放給普羅大眾。

 

※吳啓禎(經民連智庫社會經濟組召集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經濟學博士)、劉侑學(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經民連智庫顧問)、王兆慶(彭婉如基金會執行長,經民連智庫顧問)、彭揚凱(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經民連智庫顧問)、林凱衡(中研院社會所博士後研究員,經民連智庫顧問)。本文為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民心向背,2024關鍵政策」座談第一場報告。

 

關鍵字: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