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訪美 中國官方其實相對克制

陳方隅 2023年08月21日 07:00:00
賴清德這次以外交特使的身份出訪,行程安排相對低調許多,在美國並沒有太多公開行程而且時間不長。(美聯社)

賴清德這次以外交特使的身份出訪,行程安排相對低調許多,在美國並沒有太多公開行程而且時間不長。(美聯社)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友邦巴拉圭並過境美國的外交行程結束,相比於三年多前他就任副總統前的那趟華府遊記,這次以外交特使的身份出訪,行程安排相對低調許多,在美國並沒有太多公開行程而且時間不長。不過,最近國際媒體又再度因為這個出訪行程而將台灣議題列為報導的焦點,尤其許多媒體都會問說中國會不會像去年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那樣出現大動作,以及這整趟行程的意義和各種安排的目的。很多人問說,賴清德的行程這麼低調,是不是美方不信任台灣,或者美方親中的行為?例如,為什麼是由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接機而不是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為什麼都沒有行政官員去會面?這趟行程代表了什麼意義,達成什麼目標?

 

我認為,這次的行程跟先前蔡總統的幾次出訪以及過境相比,確實是比較低調,但背後的意義卻是非常重大。

 

最不重要的蒜皮小事就是接機人選,但因為很多媒體喜歡炒作,仍然還是簡單先講一下。這次行程安排完全都是符合外交慣例的,例如,美國本來就不會派現任的行政官員去與我方領導人會面,這是美國長期以來一貫的政策。至於接機人選,AIT主席羅森伯格的家人結婚,我們總不可能請她的家人婚期改期,也不可能為了接機而請賴清德的行程改期。重點是,接機人選是誰有這麼重要嗎?重點是接下來的外交行程才是。再說,羅森柏格主席親自發文講說自己會去舊金山和賴清德會面,後來也的確在舊金山碰面了。在過境的過程中,前面蔡總統成功打開的慣例,這次也是有維持,例如賴副參加的僑宴可以全程公開與媒體直播(這是到最近幾年才有的事,以往都是不公開的)。這些事情都解釋了,其實根本沒有什麼美國貶低賴副出訪的事情。

 

我駐美國代表處大使蕭美琴及「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登機歡迎副總統賴清德。(總統府提供)

 

在低調背後所展現的台美合作

 

賴清德在友邦巴拉圭的外交行程上面,順利完成任務,而且還有公開的照片和巴西總統魯拉、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六世等人碰面。不過在過境美國方面則是相對低調,沒有安排太多的公開行程,背後可能有好幾個原因。

 

第一,台灣的大選舉時程已經很接近,美方不會想要讓人作文章說自己「支持」誰,所以一切就回歸到外交慣例,以純粹的外交行程為主。

       

第二,低調的過境外交行程其實是美方與台灣展現出高度合作的表徵,也就是要共同控管台海衝突的風險。現在美方正在嘗試與中國方面建立溝通管道,目的是降低中國方面「誤判」的可能性,這是美方目前外交工作的重心,同時也是美國許多盟友已經清楚表達的目標。台灣方面則是展現出高度的合作手腕,一起聯手讓中國不能有太多的藉口以及炒作空間,這不只是符合美方利益、符合盟友的利益,更可以再次推進台美互信。

 

彭博社專訪的意義:穩定、和平的領導者

 

第三,賴副的行程不只低調,而且還搭配了彭博社(Bloomberg)的專訪,在專訪中他強調自己的國際外交路線和國際一致:「國際紅線就是台灣紅線,也是我的紅線。」這個紅線包括了對民主價值以及和平的追求與捍衛,以及再次保證(reassure)國際社會(尤其美國),宣告「沒有台灣獨立的框架」(no such framework exists),等於是用很鮮明的語言宣告,自己將會是一個穩定的、可預期的、可信任的領導者,不會做出不符合國際期待的事情,而且會和盟友一起行動。

 

事實上,賴清德過往關於台灣主權的相關發言,一直都沒有超出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裡面的立場,即「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未來的走向要由台灣全體住民共同決定」,然而他卻常常被各界定位成「台獨」。這其實是一個很誤導性的標籤,因為對中共來說,不統就是獨,任何政黨或治人物(不光是泛藍政黨)只要「不推進統一」也同樣是台獨的;再說,「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這個立場在歷來的各種民調中都已經穩定地獲得七成到八成民眾的支持。現狀下台灣沒有被統一,這就是獨立的狀態。

 

賴清德過去說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意思其實就是承認中華民國這個框架的現實,之後再進一步去推進其他的改變。如果相對於「務實」來看,「不務實」可能是立刻宣布改國號以及追求法理台獨之類的選項。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國際社會或者美國這麼厭惡所謂「台獨」這個目標,很多時候這個台獨指的是法理的台獨,但其實「務實台獨」本身就是「現狀」,沒有道理把「台獨」非得解釋成法理台獨(改國號或新憲法之類的)不可。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國際社會常常會認為「傳統民進黨的立場」就是要「推動法理台獨」,或者覺得可能隨時都會宣告法理台獨,這可能是從陳水扁時代留下來的錯誤印象。而大家之所以會擔心,是因為假設台灣改了國號或提了新憲法,中共毫無疑問會立刻動武,沒有任何國家有辦法承擔這種風險,但又無法實質嚇阻中國使用武力,只好轉而先要求台灣不要「妄動」。

 

賴清德過往關於台灣主權的相關發言,一直都沒有超出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裡面的立場。(圖片由總統府提供)

 

姑且不論這種天真的態度到底公不公允,國際社會的現實就是這樣,賴清德副總統如果想要取得國際信任、跟國際社會溝通、以及說服美方維持高度的親台態度,那麼在論述上去做調整自然是有必要的。

 

過去我們曾經形容台美關係很多時候是「退一步進兩步」,這也很適合拿來形容這篇彭博社專訪所代表的意義。從「務實台獨」到「沒有台獨框架」在字面上來看是退了一步,但可以確定的是,由於中國近年的野心擴張,我們現在可能連「把現狀描述成獨立」都必須要注意相應的論述配套。在蔡英文總統任內,在國際上確立的狀態就是「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已經是在各方折衝下的緩步突破。

 

回到賴副的專訪本身。這趟低調的外交出訪行程,搭配彭博社專訪(而且是專刊特集的形式),等於是向世界宣告,台美現在的高度合作狀態,以及努力控管台海衝突可能性的狀態,賴副展現出來的姿態就是在國際外交路線上面成功繼承蔡英文總統的路線(而這是國際媒體都高度讚揚的),目前可以說是很有成效。從結果來看,從上一次賴副在華爾街日報的投書(My Plan to Preserve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之後接到現在,再觀察這次美國智庫圈的反應、以及國際媒體的報導方向,這篇彭博社專訪以及整個出訪行程都是很成功的,再次讓大家確定:台灣是和平的維護者,而中國正在試圖改變現狀。

 

當然,台灣內部泛綠陣營這邊有很多人會不滿意這種表態,畢竟有不少人質疑中華民國這個「框架」的正當性。不過因為賴副從草根出身與各層級首長歷練的經歷,讓他比蔡英文總統有更多的底氣去鞏固所謂「深綠」堅定支持者們,也有更多空間「往中間靠攏」(而不會被罵)。選舉就是票多的贏,所有的選舉研究理論都告訴大家,單一選區(選出一人)的大選必定要往「中間選民」靠攏。因此這樣論述的目的當然是非常顯而易見,而且效果絕對是正向的。

 

中方反應同樣低調

 

這趟出訪以及專訪表態之後,最有趣的事情莫過於中國方面的反應。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於8/17的一場研討會上公開表示:戰爭與和平不是簡單的問題,不是輕易就動手了,而是有原則界線,若走進「台灣法理獨立」,就是過了紅線。從中共官方過往的言行來看,這個紅線根本就是往後退了不知道多少步。以前台灣一有什麼外交行動,即使是正常外交慣例,中國這邊整天在那邊喊著超過紅線,結果現在看看紅線是怎麼往後退的。

 

中共如此溫和的回應,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台灣快要大選了,如果太大動作回應,一定會對民進黨比較有利。另一方面,從國際媒體的報導角度來看,現在都一致認定中國是麻煩製造者,無數的媒體不斷提問中國是否會再像去年一樣進行大規模軍演,中國方面恐怕也不好意思再把事態搞大。

 

中國毫不意外地又在賴副出訪之際宣布要軍演,但實際行動並沒有升級。看到這麼低調的訪團行程,後來也只能派人出來重複一些我們早已聽到沒感覺的戰狼語言,甚至後來還有海協會的官方代表講出了明顯溫和(甚至退讓)的發言,此點我們容後再述。事實上,每次台灣在外交上面有各種作為,即使只是最尋常的外交慣例出訪,中國都一定會有很多意見,但這次台美聯手控管衝突,只是讓他們的回應更加蒼白無力。

 

總統候選人必須表態捍衛台灣主權

 

回到兩岸關係方面來看,從這次賴清德的投書當中也可以再次看到一個重要的表態,即「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目前為止在所有的候選人當中,只有賴副公開表態。其他幾組候選人都選擇用模糊的方式來處理兩岸關係,認為我們不應該講中國不喜歡我們講的話,甚至有許多人都認為要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即: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從公民的角度來看這是很不可思議的,如果連最簡單的事實都不能講,又該怎麼捍衛我們的主權呢?

 

中國毫不意外地又在賴副出訪之際宣布要軍演,但實際行動並沒有升級。(攝影:李濠仲)

 

我認為,對在野黨來說,有一些必須要面對處理的重大議題是不能迴避的。先說中國國民黨。侯友宜說要捍衛中華民國,但是目前並沒有太多具體的作法提出,也暫時沒辦法處理中國提出來的九二共識就是要推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直接拒絕國民黨的九二共識這樣的事實。侯友宜說拒絕一國兩制,這是非常直接也很需要的回應,然而國民黨必須處理的問題是,當中國持線推動一國兩制、廣「邀」(威脅或利誘)各界前去談判的時候,我們該怎麼面對?

 

柯文哲的兩岸政策目前也沒有太多具體的論述,比較具體的主張呈現在2019年六月時中評社的專訪(中評重磅專訪:柯文哲兩岸論述全文),比較新的則是主張要重啟服貿以及貨貿,然後宣稱自己是中國可以接受的人選。這些主張跟國民黨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例如宣稱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不斷強調要跟中國談判,然後還有要讓國門大開的那些協議)。目前為止柯文哲很技巧性地把焦點放在國內議題上,但是別忘了,總統同時是台灣的首席外交官,我們必須要可以跟盟友們接軌,避不表態只會讓盟友們感到困惑。當然,如果候選人本身認定我們不需要跟盟友國家維持太緊密的關係,這就是另一回事。

 

再講得清楚一點,所謂兩岸關係與外交政策的具體主張,就我來看不外乎就是幾個元素:對於國家主權的態度,認定中國(中共政權)的屬性,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定位,以及如何處理與中國的交流與互動(包括經貿交流、以及面對中國的武力威脅)。這些都是總統候選人必須要清楚地告訴大家。如果顧慮中國的態度而不敢表態,那又何來捍衛中華民國?

 

結論

 

可能因為選舉快到了,最近有愈來愈多網路上的公共討論又開始熱烈了起來,同時,不斷罵人是哪個黨的側翼、為了哪個黨宣傳之類的留言也愈來愈多。這篇文章對賴清德副總統的出訪是有非常正向的評論,可能會有很多人直接下結論這是側翼網軍的文章。然而,賴副出訪獲得國際正向評價,這並不代表美國就一定是支持民進黨、也不代表我們只能支持民進黨。我認為,面對中國的擴張野心,一致對外是很重要的事情(先前一直提到,美國兩大黨即使平常一直吵架,但總是可以一致對外)。而且,爭取美國的支持以及國際社會的信任,並不是哪一個黨的專利,而是每一個想要爭取總統大位的政黨及候選人都應該想辦法去做的事情。追求民主的價值、保護我們的政治體制,爭取和鞏固民主同盟,這些都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目標才是。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