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凌翔:台積電現在就要考慮日本Rapidus和LSTC是敵是友

烏凌翔 2024年03月15日 07:00:00
台積電不可能因為知道了日本「復興半導體産業」的策略內容,就打消赴日投資計劃,但必須「多一點心眼」。(作者提供)

台積電不可能因為知道了日本「復興半導體産業」的策略內容,就打消赴日投資計劃,但必須「多一點心眼」。(作者提供)

1948年6月,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旗下的貝爾實驗室宣佈發明了電晶體。1953年,Sony總裁盛田昭夫飛往美國,參訪AT&T,取得電晶體的製造授權,後來製造出來的電晶體收音機,橫掃全球市場,也讓美國廠商扼腕。

 

1958年,美國德州儀器(TI)的工程師Kilby,以及快捷半導體(Fairchild)的創辦人之一Noyce,異地卻幾乎同時發明了以積體電路(IC)為基礎的晶片(Chips)製造技術。

 

1959年,美國電子産業協會(EIA)曾擔心從日本進口的電子産品會威脅他們的生計,甚至向政府陳情,提出國家安全可能被破壞的警告。但是當時美國二戰後的大政方針是扶植日本建立工業,恢復經濟,與美歐增加貿易往來,擔心日本(要不然)會倒向蘇聯或中國。這是地緣政治考量影響經貿決策的典型案例。

 

而且,1960年代,美國晶片製造商很樂意把晶片製造技術轉移給日本廠商,以賺取高額的智慧財産授權費,並不認為日本的製造技術會趕上美國。

 

1963年,快捷半導體率先到香港設晶片加工廠,效率是美國本土工人的兩倍,時薪只有美國工人的十分之一。不久,德儀、摩托羅拉等等美國大廠都到所謂「亞洲四小龍」去投資設廠。這也是美國製造技術擴散出去的途徑之一。

 

美國公司基於勞力成本的考量到亞洲設廠,可以看做是「全球化」的濫殤,只是當時還是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之間的經貿幾乎不來往,全球化還只能推動「半球」。

 

美國把晶片技術授權給日本的20年後,嚐到苦果。1980年代,以英特爾(Intel)為代表的美國半導體大廠被日本半導體大廠打趴在地,只能向國會遊說、向政府陳情。

 

後來,1986年9月的《美日半導體協議》就是美國政府以國家權力出手拯救本國產業的結果。當然,此一協議並非日本半導體產業走下坡的唯一原因。

 

日本當時在美國壓力下,無奈做出了半導體戰略選擇,放棄晶片製造,但保留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兩個次產業,到今天,仍據有全球舉足輕重的地位,因而有條件吸引製造技術執全球牛耳的台積電前去設廠。

 

技術隨著全球化浪潮,總會自然擴散,不預先防備而輕易把技術授權出去,很可能培養出未來的競爭對手。日本應該是很了解個中三昧,才會在2022年5月通過的《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中,特別提出「專利的非公開化」,就是要保護像半導體這種「必要且須充份」之戰略物資技術,絕不能「流漏」到外國去。

 

台積電在美國Arizona的建廠進度受挫,很多人為台積電在日本的JASM順利開幕拍手叫好,有一種出了一口惡氣的快感。但是,JASM要繼續擴充産能,製程技術也確定要從40、22/28奈米,推進到12/16、乃至6/7奈米,進度會不會有點太快了呢?

 

好像不會吧?因為台積電要輸往Arizona廠的製程技術,是4/5奈米,不是更先進嗎?

 

這其中有一些差異:日本在 JASM出現前最熟練的製程技術不過是40奈米,而美國Intel與Global Foundries的製程技術分別在7奈米與12奈米左右,只差一到兩個技術節點。

 

再者,台積電是2021年11月決定在熊本建JASM、2022年6月在茨城縣完成研發中心,而日本在2022年8月才成立晶片製造的國家隊Rapidus、12月才成立支援Rapidus的先進半導體技術研發中心LSTC,都晚於台積電的兩大計劃。

 

當然,這絕不表示台積電事前不知日本自己的Rapidus與LSTC即將會成立,也不可能因為知道了日本「復興半導體産業」的策略內容,就打消赴日投資的計劃,但是必須重視以跟美國合作開發2奈米製程技術為目標的Rapidus與LSTC之動向,現在就要考慮它們未來「是敵是友」?

 

台積電適當加速在日本的建廠進度,具有向美國「抗議」的效果,也許可以換取美國政府提供較佳條件或更多補貼?只是曾經在1980年代手持全球半導體産業權杖的日本,現在把奪回上世紀半導體榮光視為國家大事,誓言重回寶座,也值得關注。

 

同樣在發展2奈米製程技術的台積電(雖然目前領先)也不能不在與日本合作之餘,多一點心眼。

 

※作者為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科技與國關研究委員會」召集人

關鍵字: 台積電 熊本 JASM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