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連任外溢效應──台海糾紛常態化

湯名暉 2024年03月23日 07:00:00
普丁的高光時刻可能引起示範效應,將激勵中國與朝鮮採取相同的邊緣策略。(美聯社)

普丁的高光時刻可能引起示範效應,將激勵中國與朝鮮採取相同的邊緣策略。(美聯社)

2024年3月18日,普丁一如外界預期連任第五個總統任期,伴隨克里米亞地區佔領十周年的民氣之下,普丁贏得超過87%的選票,若他能保持局面到2030年,他將會超越史達林的紀錄,成為名符其實的21世紀沙皇,並且實現他期盼的制度勝利,「俄羅斯民主」比西方更民主。

 

與其他威權國家行禮如儀的選舉模式雷同,普丁的競爭者無法發揮正常職能,而有其他獨立民意基礎的潛在競爭者早已被他排除,一如納瓦尼(Aleksey Anatolyevich Navalny)的不幸,其他三位不分黨派的參選者也贊同普丁併吞克里米亞的事蹟。在俄烏戰爭逐漸成為社會常態運作的俄國,選舉已成為戰爭機器的一部份,開放競選活動是為普丁營造聲勢,即使是年僅四十歲的達萬科夫(Vladislav Andreyevich Davankov)作為年輕世代的政治領袖,也只有堅持支持鷹派立場才能有政治空間。

 

在俄國大選之前,中國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再次出訪歐洲各國,時間點介於俄國取勝阿夫迪伊夫卡戰役之後,而在俄國大選之前,主要目的是為試探歐洲國家對於俄烏戰爭長期化的態度。李輝在布魯塞爾和華沙的訪問時並未有新的說法,基本論調重復俄國的語境,並且批評歐盟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對於中國而言,運用戰爭形勢借力使力是實,為烏克蘭取得和平是虛,只要能確保普丁連任,歐洲各國仍需要中國便已達成目的。

 

威權國家仿效「核訛詐」

 

2023年11月2日,俄國退出《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CTBT),以邊緣策略迫使北約加快批准芬蘭與瑞典的加入流程,使得俄國內部得認同國家安全與民族主義,反對者也得支持普丁發動戰爭的論述。即使在普丁時代結束後,運用「核訛詐」(Nuclear blackmail)引發的西方威脅論也已深植俄國,將成為威權國家維持政權的參考。

 

俄烏戰爭作為俄國政治的延續,而今已完成第一階段的政治目的,對內實現普丁五連任,對外綑綁中國的地緣政治空間,並且為伊朗和朝鮮壯大聲勢。普丁對內無憂,對外毫不猶豫地對北約叫陣,持續以「核訛詐」的策略放話「不排除使用戰術核武」,這將使得其他擁核的威權國家群起仿效,引發全球性的「核訛詐」。

 

俄國加強輸出全球暴力

 

2023年6月24日發起的瓦格納兵變失敗後,俄國國內再無軍事力量能夠威脅普丁,並且進一步運用私人軍事服務公司(Private Military Company)推諉海外軍事行動。瓦格納與Convoy被投入於非洲薩赫勒(Sahel)地區,包括尼日與布吉納法索都設有基地。

 

這些私人軍事服務公司(Private Military Company)作為俄國海外軍事行動的代理人,在薩赫勒國家聯盟(Alliance of Sahel States)的身後對抗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甚至在委內瑞拉與海地也出現俄國軍事服務公司的人員。普丁連任後將擴大應用這些俄國的海外活棋,一方面在烏克蘭發動侵略,同時在「全球南方」建立反西方的軍事前線,加深對全球的安全威脅。

 

「以戰逼談」爭取整軍時間

 

普丁曾於2023年1月表示,將在2023年至2026年「大幅改革」武裝部隊,調整部隊的軍事結構,預計能擴增一倍軍事力量。2026年2月,限制美俄部署戰略核彈頭數量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到期,往後還能不受限制地擴充核武數量。現今普丁展現的野心已不滿足於歐亞主義(Eurasianism),而是更接近蘇聯時期的世界革命(world revolution),持續在全球建立反西方的戰線,解構西方國家的政經影響力。

 

普丁若是要在11月美國大選前形成「以戰逼談」的局面,現有的成果頂多彌補黑海艦隊遭受的損失,俄國至少還需要一場顯著的地面軍事勝利。然而,普丁為了連任造勢,不計代價的在阿夫迪伊夫卡戰役(Battle of Avdiivka)付出一萬六以上的減員損失,這場戰鬥在四個月內的損失超過前蘇聯10年之間在阿富汗的死亡人數。俄軍目前已長驅至奧爾利夫卡(Орлівка),若要如願直搗基輔仍需要相當的準備。俄國砲彈產量為歐美援烏量近3倍,又有朝鮮作為後援,仍得爭取重建單位最寶貴的時間。

 

法國派兵再引歐洲爭議

 

3月19日,歐盟外長會議通過加碼50億歐元軍援烏克蘭,幾乎同一時間,俄國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Sergey Naryshkin)表示,法國已經準備向烏克蘭派遣一支規模2000人的特遣隊。面對即將到來的法國選舉,馬克宏由鴿轉鷹的展現似乎與他主張的「戰略自主」相左,與普丁同樣得以強硬作為維持政治局勢,以作為與極右派勒龐(Marine Le Pen)之間的區別。

 

馬克宏的舉措引起北約內部一陣波瀾,歐洲主要國家各有立場。德國不只反對派兵,同時也反對提供長程飛彈,也不支持提供烏克蘭先進的歐洲戰鬥機,義大利同樣不贊成派遣陸地部隊前往烏克蘭。馬克宏上任以來未能成功實現過任何一個對外政策,印太戰略對中國由硬轉弱,前西非殖民地的沙赫勒地區一路敗退,「戰略自主」的主張也引發歐盟的爭議,這次過度自信的言論再次引發北約意見分裂,而這樣舉棋不定和分歧的狀態,正是需要時間的俄國所樂見。

 

馬克宏「戰略自主」的主張曾引發歐盟的爭議,如今過度自信的言論再次造成北約意見分裂。(美聯社)

 

川普選後將作壁上觀

 

美國與烏克蘭之間的裂隙逐漸浮上檯面,澤倫斯基與美國的矛盾一如南越的吳廷琰,歐洲國家認同的前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Valeriy Zaluzhnyi)遭到外放駐英大使。美國要求烏克蘭集中兵力一點突破,澤倫斯基卻採取同時多點用兵,反而節節退。

 

扎盧茲尼主張與俄談判停火且民調高於澤倫斯基,經濟學人指出,2023年12月公布的一項民調中,88%烏克蘭國民表示他們信任扎盧茲尼,信任澤倫斯基者為62%,表示烏克蘭民眾不再對於停火表示抗拒。但是無論何者會是烏克蘭下任領導人,都無法保證美國的援助能夠持續,美國前國防部烏克蘭專家法卡絲(Eyelyn Farkas)指出,烏克蘭不喜歡美國瑣碎的指示,但是美國的制度同樣不可靠。

 

2024年1月25日,《紐約時報》的民調顯示,拜登與川普的民調呈現43%比48%,高達73%的受訪者認為拜登老到無法擔任總統。川普在共和黨初選也一路過關斬將,3月5日,美最高法院認定川普有資格,原有的選舉障礙逐一排除。2023年12月,英國金融時報與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FT-Michigan Ross)的民調顯示,48%的選民認為美國在援助烏克蘭方面花費過多。

 

2024年3月4日,《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民調顯示,有60%的受訪選民不贊成拜登對以阿衝突的處理方式,比去年12月的高出8個百分點。相較於拜登在烏克蘭與以阿衝突的失分,主張烏克蘭停戰的川普選情更為看好,俄烏戰爭恐將被川普甩鍋為「一場歐洲人的戰爭」。

 

普丁示範效應威脅全球安全

 

相對於歐洲與烏克蘭能夠應變美國可能撒手的時間僅不到半年,普丁卻能全心全意面對新一輪戰局,預計於2026年時具備地面部隊進犯歐洲東側的能力,而歐洲國家的防衛計畫大多設定於2030年前後,在此之前多數西方國家不會響應馬克宏,冒險派軍前往烏克蘭。

 

在11月的美國大選之前,面對俄國的核訛詐和中國的假斡旋,歐洲能應變的時間和緩衝日漸侷促。更尤甚者,普丁的高光時刻可能引起示範效應,恐將讓中國、朝鮮和伊朗的領導人為維持政治局面所仿效,西方與印太地區的民主國家若不能採取行動,將激勵中國與朝鮮採取相同的邊緣策略。朝鮮半島的核試年內將再發生,中國在台灣與南海的「灰色地帶衝突」也將走向「臨界威懾」的極限,台海周圍的海事糾紛將面臨常態化。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