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緯:中美抗衡絕非事不關己

韋行之 2018年11月02日 07:00:00
台灣應當成為美國制衡中國大戰略中,最不可或缺、也是最具戰略價值的資產。(美聯社)

台灣應當成為美國制衡中國大戰略中,最不可或缺、也是最具戰略價值的資產。(美聯社)

10月22日,又有兩艘美國軍艦由南向北航經台灣海峽,而且又是由台灣國防部主動發布消息。這是三個多月來的第二次,台灣國防部同時證實,2015年還是國民黨執政時期,有十艘次美國軍艦行經台海。川普政府在消息曝光後也公開表示,此例行性通過展現「美國對自由、開放印太區域的承諾」,並將持續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航行與執行任務」。

 

從上述描述讀得出幾個關鍵詞語:例行性、航行自由、國際法允許海域、自由與開放印太地區。更重要的是,2015年那一年的十艘次行經台海是在馬英九與歐巴馬執政時期,證明美國在執行所謂「航行自由權」時,並不在乎台灣是哪一黨執政,華府關切的是它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安全利益。

 

10月3日,美國軍艦在中國占領的南海島礁周邊進行航行自由通過時,差點與中國軍艦發生擦撞。兩天後,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府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一篇措詞強烈的對中政策演說。彭斯特別提及,「中國這星期展示了咄咄逼人的行為,一艘中國軍艦逼近在南中國海進行自由航行的美國「迪凱特號」軍艦,兩艦相距僅有不到45碼,迫使我方軍艦迅速採取避撞動作。儘管受到這樣魯莽的騷擾,美國海軍將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在我們國家利益的要求下,繼續飛行、航行和運作。我們不會被嚇倒;我們不會退縮。」

 

在這篇被視為事先運作、頗具歷史觀的里程碑演講中,彭斯明確宣示,川普政府已經對中國採取新的政策。美國尋求公平、對等以及相互尊重主權的關係,而且已經開始採取迅速有力的行動來達成這個目標。

 

彭斯具細靡遺地列出中國的「罪狀」,含蓋不公平貿易實踐、科技競賽、違反承諾地在南海填海造陸與擴張軍備、透過「防火長城的高牆」限制人民意志表達、迫害宗教自由與人權、運用「一帶一路」遂行「債務外交」、透過邦交戰打壓台灣並破壞台海穩定,以及最重要的是企圖干預美國國內政治與選舉。

 

彭斯更回顧過去美國政府對中「交往政策」(Engagement policy)的基本目標是期待中國在市場開放後,能夠在民主開展上有所進展,同時在國際事務上更負責地承擔責任。但如此期待,隨著中國政權加緊對內威權管控、對外擴張軍力以及挑戰國際法理與秩序等霸權作為,已成為泡沫。

 

至此,今年年初川普開啟對中貿易大戰以來,華府全面性的對中戰略輪廓逐漸清晰。至少以川普政府與共和黨為首的主流思維認定美國推動三十多年的對中「交往政策」已經失敗,美國必須採取新的思維和戰略,來制衡中國崛起對美國全球領導以及國際政、經、安全秩序的威脅。

 

換言之,中國對美國而言,已經不只是「戰略競爭者」,更是「戰略對手」甚至是「戰略敵人」。即使「反川普」陣營或是民主黨人士不贊同川普的作法,多數也認為美國必須更強硬且有效地來規範中國的霸權行為。

 

無論台灣接不接受

 

更重要的是,川普政府已經著手準備用具體作法來制衡中國。貿易戰只是前哨戰,抑制「2025中國製造」的科技工程也是重要戰略考量。川普宣示增加國防預算與軍艦數量、計劃投資太空作戰、準備運用「印太戰略」來深化與區域內國家在經貿投資、集體安全、規則捍衛和人民交往等層面的合作。這是川普政府上任近兩年來,逐步建構的新國家安全戰略藍圖。

 

川普決定揚棄前任所談判並簽署的多邊協議,引發國際憂慮。但最近成功與韓國、墨西哥、加拿大完成貿易協訂的重新談判,讓川普政府更具對內說服力。日本與歐盟或許仍對川普存有戒心,但在權衡中國是更大的假想敵的現實下,恐怕也只能與川普合作。

 

無論接不接受,台灣都被華府視為「印太戰略」與制衡中國崛起野心的重要支柱,無涉台灣是否僅是「川普貨架上可以用來被交易的商品」如此簡單而已。台灣民主的事實存在、對區域和平的服膺追求、對國際建制與規則的堅定遵守、加上願意維持台海現狀不被北京片面改變的決心,以及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的行動,才是美國願意與台灣站在同一陣線上的理由。

 

台灣無須公開「選邊站」,畢竟兩岸經貿與民間關係深厚,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且容易被在野黨操弄兩岸議題。蔡英文政府審慎地在美中兩強角力與國內政治之間尋找平衡點。迄今成功獲得國際支持,咸認中國才是「麻煩製造者」,台灣反倒成為維持台海穩定的關鍵者。對內也未因為兩岸政治關係持續陷入停滯而殃及支持度。蔡政府支持度仍有待提升,主要是受到國內改革成果拖累。但北京愈是對台灣打壓,愈發激化台灣人民對中國的反彈,以及對台灣主體性的認同。

 

更重要的是,美國一旦公開表態力挺台灣,台灣更有本錢與其他志同道合國家進行實質互動與合作。尤其當中國的「銳實力」(Sharp power)也成為主要國家防範的對象之際,台灣長年對抗中國統戰與滲透的經驗,也足以作為與其他深受其害國家交流的共同議題。

 

甚而當「假訊息」(Disinformation)成為新興資訊作戰武器,而中國又是「假訊息」作戰的主要操作國家之際,台灣更應該與美國、日本、澳洲、歐盟攜手合作,進行情資交換,強化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與公民教育。

 

最後,未來幾年裡,可以預期美國國內將針對「對中交往」政策,進行嚴肅的論辯與檢討。台灣應該主動出擊,透過任何官方與非官方管道,將台灣的戰略價值投射在這股政策論戰過程之中。如果美中關係「從交往走向對抗」是無法阻擋的趨勢,至少台灣要確保將自身利益的損傷減到最低。

 

如果過程之中涉及美國對台政策應該檢討的呼聲,台灣也應該提出適當的建議,透過輿論發酵。即使兩年半之後川普連任失敗,至少台灣仍然能夠成為美國制衡中國的大戰略中,最不可或缺、也是最具戰略價值的資產。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