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轉型元年:2018年的十個國際事件

丁咚 2019年01月04日 00:01:00
彭斯10月上旬在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演講中,對中國大陸發出「全面冷戰」威脅。(美聯社)

彭斯10月上旬在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演講中,對中國大陸發出「全面冷戰」威脅。(美聯社)

2018年,國際社會大事不斷,國際局勢動盪不寧,是冷戰以後國際關係史上具有重大轉型意義的一年。內樹方向、外調戰略是新時代大陸的現實抉擇,孤立主義、現實主義鮮明塑造了本屆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和強人政治蜂湧於世界舞臺,新的國際秩序、體系和規則正在孕育生髮。

 

大陸收穫了融入國際體系的早期紅利,在登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後的新目標自然而然轉向趕超超級大國。一邊是勢頭強勁的新興大國,一邊是穩居百年鼇頭的既存大國和它領導的國際體系,對彼此的意圖、目標、戰略從不信任、不習慣到不合拍、不「對付」,彼此越來越以敵意的眼光和方式相對待,導致中美關係失去了平衡,整個世界失去了平衡。

 

圍繞「破冰」以來中美關係正在演進中的「質變」態勢,美國所領導創建的國際體系開啟了從不適應、逐漸分化到深刻重組的新的歷史進程。建立新的政治平衡、國際平衡,朝著再造國際秩序、體系和規則的方向邁進,成為本年度國際關係演變的最顯著特徵。

 

彭斯發表新冷戰宣言 中美關係進入新拐點

 

影響最大的國際事件是,「彭斯發表新冷戰宣言,中美關係進入新拐點」。入選理由是,它是冷戰以後國際關係史最大的變化,不僅深刻影響到中美兩國的未來,而且將決定新的國際秩序、體系和規則形成的方向與走勢。

 

不過,彭斯10月上旬在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演講中,對大陸發出「全面冷戰」威脅,是一個象徵。但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對華態度、政策和策略的變化,它們表現在川普對華貿易戰、美國政府的新國防戰略、《臺灣旅行法》、《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等一系列的具體措施中。

 

第二個大事件是,「川普大打關稅戰策略,開啟了重組冷戰後的國際貿易體系」的大幕。川普的關稅戰矛頭所向,不僅是大陸,更多的是盟友和夥伴,在2018年可謂初戰告捷。尤其是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率先達成協議,具有示範意義。

美國最終目標是要通過轉變策略,以一對一的談判方式,攻城掠地,構建一個新的符合其經濟長期利益的國際貿易體系。新的國際貿易體系,是川普政府致力於重塑國際體系的突破口,也是核心要素。

 

第三個大事件是,「中興、華為遭西方圍堵,大陸加入國際體系享受的早期紅利期結束」。中興和華為在今年先後被美國「修理」,其實並非孤立事件,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美國的全球盟友,甚至俄羅斯,都在警惕大陸科技企業。

西方甚至新興國家「圍堵」華為、中興等大陸科技企業,是大陸在加入世貿組織後享受後發國家紅利結束的標誌性事件,深層次因素是大陸不成熟的、政府擁有重要影響力的市場經濟,已經不再被國際主流接受。

 

川普決定從敘利亞撤軍 國外交政策中的孤立主義、現實主義

 

第四個大事件是,「川普決定從敘利亞撤軍,美國外交政策中的孤立主義、現實主義」。從敘利亞撤軍,以及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退出「中導條約」等一系列事態,是孤立主義和現實主義開始深度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表現,是美國進行戰略收縮以適應新的外部形勢的重要事態。

 

川普政府重塑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因是,它視大陸為未來很多年的主要戰略對手,必須收縮全球戰線,以集合力量予以應對。

 

川普政府重塑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因是將中國大陸為未來很多年的主要戰略對手,必須收縮全球戰線,以集合力量予以應對。(湯森路透)

 

第五個大事件是,「以大陸為重點目標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初步形成框架體系,美國加大力度在印度-太平洋的廣泛地區對華戰略合圍」。作為美國正在形成中的對華新型戰略的重要支撐,印度-太平洋戰略各個分支逐漸建立起來。

 

從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太司令部到美印日澳四方會議開始機制化,從美印軍事合作進一步深化到副總統彭斯在第三次亞洲行中系統闡述「印太戰略」,美國正在快速推進該戰略進入實戰狀態,與美國在其他領域的對華政策形成合力。

 

第六大事件是,「因主要大國意見不一,亞太經合組織峰會首次未能發表聯合宣言」。這一事件是中美矛盾、對抗從雙邊領域向國際事務中延伸的重要標誌。兩國的政策主張及對如何表述會議成果,存在重大歧義,導致破局,會議宣言流產。

 

這意味著雙方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無法或者不準備收縮分歧、達成妥協,這在晚近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美朝首腦歷史性會晤 東北亞地緣政治演變進入關鍵期

 

第七大事件是,「美朝首腦舉行歷史性會晤,東北亞地緣政治演變進入關鍵期」。川普政府推行新的對朝政策後,朝鮮政權實現了夢寐以求的目標:與美國政府進行直接的高級別接觸。美朝首腦在新加坡峰會中達成「全面無核化」和「構建新型美朝關係和半島和平機制」的框架協議,啟動了通過談判解決朝鮮核導問題的歷史進程。但能否真正實現目標,取決於朝鮮半島利益攸關方是否合作,取決於各國能否就後朝核時代地緣戰略格局達成一致。

隨著朝鮮半島新一輪無核化進程的演進,東北亞地緣政治版圖也進入了重塑期。誰能主導東北亞,誰就能在今後一個世紀的全球戰略競爭中,多一份籌碼。

 

黃馬甲抗議運動 發出了民粹主義回潮以來的最強音

 

第八大事件是,「從主導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到公開支持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日本正在成為大國戰略競爭的重要變數」。在雙方面對的外部利益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中日通過持續相互釋放善意,促成了今年兩國政府首腦的互訪,中日關係進入了一個具有新的特點的階段。

 

在川普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在日本政府力主和推進下,其替代版本CPTPP正式簽約。CPTPP將成為日本在亞太平衡大陸影響力的重要地緣政治工具。

 

與此同時,日本也加大力度推進改善對華關係,在經歷長期冷淡後,兩國舉行首腦級別的會晤,日本安倍晉三政府支持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並將建設性參與。

 

這就表明,強化日中關係,是日本政府的「雙軌」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謀求自身的國際戰略利益的同時,也在使自身成為地緣戰略力量的重要一極,從而在日趨激烈的大國戰略競爭中處於不可忽視的地位。

 

第九大事件是,「法國黃馬甲抗議運動,發出了民粹主義回潮以來的最強音」。從川普當選總統到世界多國政治勢力利用大眾傳播手段和平民支持贏得大選,民粹主義形成一股聲勢浩大的回潮。

 

由於加征燃油稅觸發的法國「黃馬甲」抗議運動,推動全球民粹主義運動達到了一個高潮。(湯森路透)

 

由於加征燃油稅觸發的法國「黃馬甲」抗議運動,推動全球民粹主義運動達到了一個高潮,甚至造成了馬克龍政府的執政危機。依靠民粹主義上臺的川普總統正在引領美國政治和國際體系變革浪潮。民粹主義將何種程度地影響各國政治及國際關係,是一個值得探究的長期課題。

 

第十大事件是,「俄烏爆發刻赤海峽事件,俄與西方的戰略緊張再添助力」。俄羅斯海軍扣留試圖穿行刻赤海峽從黑海進入亞速海的烏克蘭三艘艦船事件,提醒人們俄羅斯通過採取軍事衝突和地緣政治擴張打破戰後國際秩序、擴大國家利益的行為,並未因國際制裁而改變,從而可能更多地警惕美國總統川普推進改善美俄關係。

 

俄羅斯在歐洲的地緣戰略如何演變,將深刻影響全球局勢發展和國際新秩序塑造。

 

2018年集中發生了諸多能夠從根本上動搖現存國際體系和國家關係的重大事件,並使戰略性質的衝突成為國際關係「新常態」,國際形勢正在進行意義深遠的變化,經過多年的競爭、對抗和博弈,最終將形成一套新的國際體系和規則。而這一切都是從2018年才開始出現明顯的徵兆,因此將這一年度稱為國際秩序大轉型的元年,當之無愧。

 

※作者為中國大陸時事評論員

關鍵字: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