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為後武漢肺炎時代的全球新秩序做好準備

黃佳貞 2020年05月26日 07:00:00
一直被中美關係夾擊的台灣,在面對新的中美秩序到來,該如何應對,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問題。(湯森路透)

一直被中美關係夾擊的台灣,在面對新的中美秩序到來,該如何應對,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問題。(湯森路透)

2020年5月10日,南韓總統文在寅發表就職三週年談話,強調未來要讓韓國以經濟引領「後武漢肺炎時代」,表示雖然現在距離疫情完全結束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也應該為第二波大流行做好準備,然而,韓國不能一直等到那時才恢復正常的生活。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爆發於2019年底,至截稿前(2020年5月20日),南韓確診人數為11,110人,死亡263人;台灣確診人數為440人,死亡7人;全球確診人數為4,895,544人,死亡323,243人。

 

台灣在疫情的良好控制下,教育體系於二月底、三月初相繼開學,並於4月20日勞動部開始受理紓困金申請,至截稿前已連續38天無本土確診案例、整體零確診13天,未來有望討論相關逐步「解封」措施。台灣在疫情期間交出亮麗成績,並且透過口罩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但是在進入後疫情時代過後,我們是否能夠持續閃耀於國際舞台之上?還是又回到與疫情發生前毫無二致的模樣?

 

中美貿易戰到疫情戰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院(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院長蓋瑞特(Geoffrey Garrett)對於中美關係在疫情後如何發展發表了文章〈China-U.S. Relations in the Era of  COVID-19:What Lies Ahead?〉:就在幾個月以前,台灣還被夾擊在中美兩大世界經濟體的貿易戰當中,然而新冠肺炎的到來,使得中美關係將走向新的趨勢。短期內,雙方皆被疫情殺個措手不及,也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且川普雖然痛罵世界衛生組織(WHO)親中,卻仍沒有與習近平交惡;但在中長期來看,這波疫情可說是川普得以實現其一直所希望「去中國化」和「去全球化」的契機,中國原先於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Phase One Trade Agreement)中承諾在2021年12月31日前增加採購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現在看來,難度頗高;而美國早自2019年,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大幅下降,隨著2020年疫情美國內需的減少,中美貿易逆差額可望持續縮小。

   

中美關係原先在全球產業供應鏈中難分難捨,然而因應疫情所產生的新趨勢,將可能促成未來的全球新秩序──中美脫鉤、衝突和地緣政治動盪的爆發,而台灣在每天欣喜零確診的同時,是否也準備好要在下一波全球趨勢中出擊?

 

口罩外交後台灣的定位

 

至截稿前,南韓確診及死亡人數在全球排名前26高;台灣則是126。然而過去同樣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南韓卻已經開始準備經濟起步,在疫情期間成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是否也將開始有所動作?新冠肺炎讓我們知道,當我們享受全球化所帶來的好處,同時,則必定也要承受全球化所帶來的壞處。一直被中美關係夾擊的台灣,在面對新的中美秩序的到來,該如何應對,也許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