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濁水專欄:美部長健康訪台 藍綠反應都不健康

林濁水 2020年08月14日 00:01:00
把部長來訪與否,以及台灣總統入境美國當做台美關係的溫度計的話,會得到非常詭異的結論。(圖片由衛福部提供)

把部長來訪與否,以及台灣總統入境美國當做台美關係的溫度計的話,會得到非常詭異的結論。(圖片由衛福部提供)

馬總統英九說美國有部長來台是好事,他這句話講得不錯;他補充說希望看到美國有更多(友台)具體行動,這雖然沒問題,坦白講卻不夠大氣,稍嫌畫蛇添足;最後,他的基金會要在8月22日舉辦「國家不安全」研討會,邀請蘇起專題演講,闡述臺海當前「最真實的情況」,這針對性強烈的演講題目,不免洩露了他對時局失敗主義的底了,很不健康。無論如何,在台美關係中近幾年來處於邊緣化位置的國民黨,面對目前台美關係的改善的趨勢,心理上的反應,整個的是不健康的,這種不健康,馬英九想努力以優雅的姿態來表達,至於許多其他人,往往就粗鄙淺陋不堪了。

 

美國衞生部長阿札爾來台,比起過去的確有重大的意義,但是並不在於所謂1979年以來位階最高的美國訪台部長,代表台美關係的重大突破,甚至是台灣國際地位的崛起,其意義另有所在。

 

依美國總統繼承法案,可以繼位總統的是副總統、眾議院議長、聯邦參議院臨時議長3人,以及15位頭銜正式叫部長的閣員。在法案中,衛生部長繼承排序名列12,比過去來台的運輸部長,排序高了兩級。但是畢竟在18人中仍然是位居三分之二後面的末段班。

 

不管是運輸部長或衛生部長掌理的都是低主權意涵的政務,和排在前面的國務卿、國防部長相比,主權意涵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其次,不管是運輸部長或衛生部長掌理的都是低主權意涵的政務,和排在前面的國務卿、國防部長相比,主權意涵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除非來訪的是國務卿、國防部長,否則從運輸部長換到衞生部長實在談不上什麼了不起的突破。

 

最後,台灣的左鄰右舍像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等國家,這3年來美國總統都至少曾經訪問過一次,有的還一年訪問過兩次,有的4年訪問過3次,而台灣40年才有一位有衞生部長來,地位就算最高,站在左鄰右舍之間,對比是這樣鮮明,所以愈是強調這次阿札爾訪台是台灣國際地位崛起的歷史性突破,就未免愈顯得縱使台灣努力再努力,地位距離一個被正常對待的國家還是遙遠得不得,台灣還是委屈得不得了,完全談不上什麼國際地位崛起。興奮無比地為阿札爾的來訪敲鑼打鼓,說他層級有多麼高,流露出來的實在是因爲台灣長期受到過度委屈而形成的脆弱心裡狀態,同樣不健康。

 

假使把部長來訪與否,以及台灣總統入境美國當做台美關係的溫度計的話,我們還會得到非常詭異的結論。

 

阿札爾來訪距離上一次美國部長來訪 - 運輸部長來訪的2000年6月已經足足20年了。2000時美國總統是克林頓,他任內美國共有3次部長訪台。兩次在李登輝總統任內,1次在陳水扁總統任內。克林頓1993第1任就職,第2年就派運輸部長訪台;第2任,能源部長、運輸部長又先後訪台;另外1997年訪台的還有政治地位更高的國會議長金瑞契;不只這樣,1994他還批准了李登輝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

 

阿札爾來訪距離上一次美國部長來訪 - 運輸部長來訪的2000年6月已經足足20年了。(攝影:陳愷巨)

 

30年統計下來,李登輝總統時代有兩位部長和眾議院議長來訪,外加台灣總統訪康乃爾;陳、蔡各有一位部長來訪,但是馬總統時代掛零。如果以部長來訪做台美關係的唯一指標,結論豈不就會變成這樣:

 

柯林頓和李登輝在總統任期交集的時代是1979年以來台美關係空前絕後地光輝燦爛的時光;蔡川兩總統時代只能居次,而且還還是遠遠落在第1名後面的第2;陳水扁第3;至於馬總統居然是李、陳、馬、蔡4位中唯一沒有任何一位美國部長訪台的,台美關係慘不忍睹!

 

這結論豈不是太荒謬,和實際情況差到十萬八千里?所以阿札爾的來訪,我們要重視的不在於和過去來訪的美國部長比,他的位階有多高,並進一步比台灣那個政黨執政時更風光;應該做的是從更宏觀的視野,透過他的來訪,更深刻去了解台灣所處的國際政治大棋局今和昔,有什麼不同,這樣才能在驚濤駭浪的棋局變化中摸清楚台灣最適當的位置和長期自存並發展的戰略原則。

 

※作者為前民進黨立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