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炳坤中風1個月未醒 昏迷指數8、醫曝康復「2關鍵」

上報快訊/吳婕瑜 2022年08月11日 19:10:00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7月11日餐敘時,因右腦出血性腦中風倒下送醫。(資料照片/沈粲家攝)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7月11日餐敘時,因右腦出血性腦中風倒下送醫。(資料照片/沈粲家攝)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7月11日出席餐敘時,突然因出血性腦中風而倒下,緊急送醫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塊及腦室引流,今已經一個月,仍處在昏迷指數8,屬於重度往中度昏迷的邊緣狀態。

 

根據精神科醫師分析,當初腦出血的血塊較大,神經受損並且壓迫到腦幹;接下來觀察2大關鍵「是否能自主呼吸」和「意識狀態有無進步」達標,才能再評估後續復健狀況。

 

7月11日晚間,蔡炳坤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和台中市議會考察團餐敘時,因右腦出血性中風而突然倒下,被送往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救。

 

當時,根據仁愛院區說明,蔡炳坤到院時意識不清,血壓偏高,檢查發現右側大腦大片出血合併中線偏移,診斷是右側大腦出血型中風。於是,緊急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塊及腦室引流,植入腦壓監測器,術後,入住加護病房觀察治療到現在。

 

 

蔡炳坤辦公室幕僚2日曾透露,蔡炳坤目前仍處深度昏迷,但瞳孔反應已比之前進步。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鄭建興受訪時表示,出血性腦中風的嚴重程度,要看事發當時的出血量,若患者出血速度比送醫時間更快,血塊又很大的話,即使馬上送醫完成開刀引流,神經還是會受損,且連帶腦幹也會受影響。

 

鄭建興也坦言,出血性腦中風病人經過緊急治療,「通常開完刀幾天內,就會看到進步」,但若術後都過了一個月,仍須仰賴呼吸器,通常進步空間有限。

 

談到後續觀察,他說,首要還是評估意識有無進步,看他的反應動作,張眼、手腳活動,或者是否能做到有意義的回答與反應;另一部分則是要注意能否自主呼吸,臨床病人使用呼吸器超過一個時間,可能還是要考慮氣切。若這兩項都能夠達標,才能評估後續言語與肢體的復健發展狀況。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