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梨泰院慘案!報復性大型活動安全嗎? 專家列5大觀察撇步

上報快訊/黃昭妍 2022年10月31日 12:20:00
南韓梨泰院踩踏意外造成多人傷亡,引發各界震驚,現場擺滿了民眾的哀悼花束。(美聯社)

南韓梨泰院踩踏意外造成多人傷亡,引發各界震驚,現場擺滿了民眾的哀悼花束。(美聯社)

南韓首爾梨泰院萬聖節活動不幸造成154人死亡震驚各界。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這屬於疫情後的報復性大活動,類似的踩踏意外也可能發生在演唱會、節慶、遊行等地點,因此告訴民眾幾個簡單分辨是否為危險集會的方法;民眾黨台北市大安文山區市議員候選人張志豪也分享簡單自保動作教導民眾保護自己,並降低悲劇發生的機率。
 

 

黃軒指出,我們須以南韓此次的事件為戒。該活動沒有控制人數,造成短時間內大量人潮湧入,更在狹窄空間的一個巷內,湧進近十萬人,活動方也沒有設置人潮出入管控機制,在場的群眾都很興奮、情緒激動,自顧地向前推進踐踏,忘了有人擠人的危險,因此形成骨牌推倒效應,人多、前方被阻擋的情況下,後方不知情的群眾,仍會繼續向前推擠,因此人群混亂中,因連鎖反應的推倒踩踏現象,釀成人踩人死亡事故。

 

黃軒表示,疫情後報復性大型群眾集會活動一開始就是典型安全失控,但這種活動悲劇是可以避免的。他引述美國國土安全部的言論,指出群眾集會可以據大型活動的地點、目的、規模、參與者、持續時間、和環境氣候來判斷、事先知道自己要去參與的大型活動到底安不安全。

 

地點:在室內或室外舉行?食物、水和衛生設施,可能情況如何?群眾聚集活動可能是政治的、宗教的、社交的或運動的,可能會影響參與者情緒激動,造成人擠人的危險。

 

規模:聚會是超過千人(超過1千人)還是萬人(超過2萬5千人)規模?群眾集會的人群密度越來越高、疾病傳播病毒肆虐愈容易,引發騷亂或人群擠壓災難機率也愈高。

 

參與者:若參與者是一群獨特的人群,如某宗教、某政治團體。例如是一群老年人,他們正試圖在生命盡頭,去完成一次宗教朝聖活動之旅,這代表老人疾病突發事件會上升;大型參與者,若可能涉及酒精或藥物使用,這會使你參加的活動,更可能變成極危險的犯罪行為活動。

 

持續時間:當活動拉長到深夜,事件持續的時間越長,當地資源就越有可能被耗盡、並變得緊張,夜間的醫療工作人員減少、突發狀況增加,其實危機也更增加了。

 

氣候:群眾集會也可能受當地氣候變遷的影響,太冷、太熱,太乾太潮濕、都會令大型活動的人,變成大型忍受不了環境影響的人群。

 

 

另外,曾有30年義消經驗、民眾黨台北市大安文山區市議員候選人張志豪也於臉書發文,教導民眾遇到如此擁擠的狀況如何自救。他表示,站立時可將雙手架在胸部兩側與腋窩位置形成三角區,確保胸腔呼吸正常、雙腳前後站穩,緩步前進、不要摔倒,並順流往兩側離開人潮;若不幸摔倒,利用雙手護住後腦勺,身體蜷曲側躺保護身體,待人潮空隙站起再冷靜離開人潮,檢查自身狀況。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