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暗諷中國迫害宗教自由 「人民因信仰竟被關進再教育營」

上報快訊/陳彥蓉 2019年03月11日 11:23:00

蔡英文總統11日出席「2019印太地區保衛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攝影:鄭宇騏)

蔡英文總統11日出席「2019印太地區保衛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她暗諷中國壓制人權,以暴力鎮壓追尋信仰的人,並摧毀神像和宗教象徵物,還迫使宗教領袖流亡,且人民竟因信仰被關進再教育營。

 

台灣民主基金會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國際宗教自由圓桌論壇等單位於11日共同舉辦「2019印太地區保衛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增進區域內相關公民及社會團體的互動與交流。

 

蔡英文總統、外交部政務次長徐斯儉、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儷英傑、美國國務院國際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布朗貝克等人也受邀出席。(鴻海被微軟告

 

以下是蔡英文出席致詞全文: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能和各位貴賓、朋友以及政府同仁聚在一起,尤其各位駐台使節代表、布朗巴克大使、酈英傑處長、蘇嘉全董事長、徐斯儉次長、廖福特執行長,以及遠道而來的朋友們,謝謝大家共襄盛舉,參與這個意義深遠的區域宗教自由論壇。

 

另外我要特別歡迎今天的貴賓:美國國際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布朗巴克。

 

1998年,布朗貝克先生擔任美國參議員的時候,推動通過了《國際宗教自由法》,這個法案也創設了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大使這個職務。

 

二十年後的今天,布朗貝克大使以當初他所創設的這個大使職務的身分,親自來台灣出席宗教自由論壇。

 

去年以來,布朗貝克大使走遍世界各地,呼籲各國政府及人民尊重宗教自由。

 

布朗貝克大使親自蒞臨與會,讓這個重要活動格外顯得更有意義。

 

大使的努力也呼應了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政教分離的主張。

 

政教分離的意義在於,國家不應干涉控制宗教,同時政府應該營造包容接納的環境,尊重少數族群和多元文化。

 

今天,就是這份包容、互相接納的精神,讓我們在此共聚一堂。

 

我們不因彼此信仰不同而對立,反而是因為我們共享這包容、接納的精神,而得以凝聚在一起。無論是信徒或非信徒,我們都將共同合作,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在台灣,許多人信仰各種不同的亞洲傳統宗教,也有些人信奉世界其他地方傳來的宗教。

 

剛好在離這會場不遠的新生南路,有「天堂之路」的美譽,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如果各位漫步在新生南路上,就會發現沿路有佛教、伊斯蘭教、基督徒、天主教和摩門教的會所比鄰而居。

 

每到星期天,這條路上到處可見不同宗教的信徒穿梭,他們拋開各自的標籤和意識形態,彼此包容接納。在台灣,宗教自由已經成為我們民主生活方式中重要的一部分。

 

台灣是移民社會,臺灣人不斷學習著如何跨越差異,接納過去不同時期以及現今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人。

 

過去兩年來,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南亞和東南亞的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印度教的朋友來臺居住,他們的文化、宗教、飲食,豐富了我們社會的內涵。

 

這就是我們國家的承諾:任何人都可以為這塊土地貢獻心力,編織在台灣努力的故事。我在這裡要對所有從外地來到台灣學習、生活和工作的人,說聲「謝謝你」。

 

然而我們在這裡聚集的此刻,在世界其他很多地方,宗教自由依然正遭受威脅迫害。

 

在那些壓制人權和民主價值的國家,政府歧視,甚至以暴力鎮壓那些只不過是想追尋信仰的人。

 

在這些國家,我們看到政府試圖摧毀宗教組織、摧毀神像和宗教象徵物、迫使宗教領袖流亡,人民因為信仰被關進再教育營,並被強迫違反宗教禁忌。台

 

台灣深刻了解權利被剝奪、身分被抹煞以及生活方式遭受挑戰的感受。

 

所以我們選擇與受專制政權壓迫、被剝奪宗教自由的人民站在一起。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斷努力,加強與全世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合作,建立以價值信念為基礎的夥伴關係,致力打造一個免於擔憂因宗教或種族不同而處於恐懼、迫害甚至流亡的世界。

 

布朗貝克大使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曾說過:「自由始於內心深處。」

 

今天我們跳脫宗教、傳統與身分的藩籬,齊聚在此,共同為受壓迫者爭取宗教自由,給陷在絕望裡的人帶來希望,給困在黑暗中的人帶來亮光。

 

歷史告訴我們,當越多人可以生活免於恐懼時,國家就會更加安定、和平與繁榮。

 

所以,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將這個論壇打造成區域,乃至於全球宗教自由的燈塔。謝謝。

 

【延伸閱讀】

●【台灣關係法40周年】美參眾議員力挺 「台灣不能被作為談判籌碼」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