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示警】紐時報導台灣要抵擋中國武力犯台 必須不對稱戰力與重型軍力兼顧

周昱君 2022年06月14日 14:20:00
海巡署安平艦以驗證「平戰轉換」機制,發射雄二反艦飛彈。(國防部提供)

海巡署安平艦以驗證「平戰轉換」機制,發射雄二反艦飛彈。(國防部提供)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以來,越來越多觀察指出,中國在幾年內攻打台灣並非不可能;烏克蘭人民如何抵抗俄國侵略,也成了台灣人學習的對象,促使台灣產生危機意識。紐約時報13日以「中國武力恫嚇,台灣自問:我們準備好了嗎?」為題發表長文,指出台灣目前軍備和人力都不足,也尚未確立新的戰略;不過,烏克蘭戰爭正在創造改變的動力。

 

紐時分析,台灣的國防預算大量投資戰鬥機和潛艦,但義務役士兵卻缺乏足夠彈藥和嚴格訓練,軍方也招募不到更多更有經驗且熟練的軍人。美國官員和一部分台灣專家主張,台灣應該調整國防政策,改採「豪豬戰略」或「不對稱作戰」,並且提高士兵的戰鬥水準。

 

31歲的工程師吳先生受訪時表示,烏克蘭教給台灣人的一課,就是要先展現出自我防衛的決心,才有可能期待他人前來幫助。

 

「豪豬」戰略

 

紐時指出,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時,曾指望有一天能奪回中國大陸,後來即使希望越來越渺茫,台灣仍選擇透過採購或研發價格高昂的戰機等傳統武器,因應中國入侵的威脅。然而,中國近年來大力投資國防,甚至打造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

 

眼看台灣的軍力不如中國,雙方實力存在差距,美國官員和部分台灣專家主張,台灣應改變策略,增加小型武器庫存,例如能快速布放水雷的布雷艇,並且像烏克蘭一樣,善用方便攜帶且敵軍難以瞄準攻擊的「刺針」(Stinger)防空飛彈,以及「魚叉」(Harpoon)反艦飛彈。

 

美國軍人安裝刺針飛彈
美國巡洋艦「錢斯洛斯維爾」號發射魚叉飛彈
上圖為美國軍人在「復仇者防空飛彈系統」上安裝「刺針」飛彈;下圖為美國飛彈巡洋艦「錢斯洛斯維爾號」在軍演中發射魚叉飛彈。(取自美國國防部)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是台灣內部主張「不對稱戰力」最主要的提倡者之一,也就是透過小型武器增加奪台難度,迫使敵方不會輕易發動攻擊。

 

對台灣發動陸海空的全面攻勢,相較於侵略烏克蘭來說更為複雜,但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 Davidson)和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等人認為,中國已具備短期內全面犯台的能力。

 

國軍漢光38號演習「圖上兵推」
國軍漢光38號演習「圖上兵推」借鏡俄烏戰爭的「不對稱作戰」。(取自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有專家希望,透過所謂的「豪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能替台灣爭取時間等待美國援助。蔡英文總統2019年曾接受CNN專訪,評估台灣能抵禦中國的第一波攻勢約24小時,接著中國就不得不回應國際上的壓力和經濟上的衝擊。

 

不過,部分軍方將領對此仍持保留態度。紐時報導稱,如果中國攻台,台灣的防守幾乎必然會崩潰,除非美國或其他盟友出手相助,因此有些軍方人士認為,在未取得具體的援助承諾時,台灣若捨棄長程飛彈和戰鬥機等更致命的武器,風險太大。

 

解放軍東部戰區訓練
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的驅逐艦支隊曾於今年3月展開3天的實戰訓練。(取自中國國防部)

 

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歐錫富表示,台灣無法確定美國會不會援台,因此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襲擊能力,否則形同束手就擒。

 

(延伸閱讀:CNN分析:中國攻台比諾曼第登陸更危險 或能得逞但將付出 「血淋淋的代價」

 

提升軍力

 

25歲的胡先生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回憶自己被徵召入伍時,原本以為會迎來嚴格的新兵訓練,沒想到卻比較像是來到夏令營。他的同梯跑最慢的士兵才跑90公尺左右就氣喘吁吁,其他人卻要以他的速度為主;士兵還得常常花好個小時,從事清理雜草和掃地等雜務。胡先生表示,4個月的軍隊生活過後,他的體重甚至增加大約5公斤。

 

紐時指出,隨著台灣在1980年代末期從戒嚴逐漸走向民主化,國防預算越來越縮減,導致軍力大減。現階段台灣僅約有16.9萬名現役軍人和200萬名預備役,但中國有200萬名現役軍人。

 

蔡英文春節勗勉「陸軍台東地區指揮部」太平營區
蔡英文總統今年春節勗勉「陸軍台東地區指揮部」太平營區。(陳愷巨攝)

 

台灣近年持續邁向全募兵制;國防部表示,台灣去年實現招募目標的95%。然而,軍營內的專制作風傳統和相對較低的薪資,難以吸引更有能力的軍事人才加入。

 

軍隊的戰鬥訓練也遭批敷衍了事;30年前,徵召入伍者最多要服役三年,規定每天跑近5公里,但現在只需服役4個月,每天僅需跑不到3公里。

 

206旅新制教召訓練戰術行軍 結合狀況處置強化戰技。
進行65K2步槍的射擊預習,以及81、120迫擊砲聯合操作,以熟稔射擊流程。
陸軍第六軍團步兵第206旅今年3月接受「新制14天教育召集訓練」。(軍聞社提供)

 

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表示,放寬義務役士兵的體能要求,是秉持科學根據,且士兵訓練也必須將安全納入考量。台灣政府亦開始加強後備軍人的教育召集訓練;31歲吳先生曾接受新制課程,增強射擊水準和長時間扛重武器的能力,他表示,受訓結束時感覺自己已經準備好上戰場。

 

社會氛圍改變

 

紐時觀察,不管是在政論節目、立法院或是倡議人士之間,「中國侵台的可能性」都成為討論焦點。台灣社會的氛圍逐漸轉變;過去很多民眾原本不關心中國武力擴張,有的人認為台灣輸定了,有些人則盲目相信美國將援助台灣。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蔡英文總統趁勢推動相關政策,並指派專家小組研究烏克蘭的戰略。紐時報導稱,問題在於蔡英文能否進一步推出在政治上不討喜的政策,例如提高軍方預算。目前台灣的軍方預算僅占國內生產毛額的2%。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學者黃介正表示,不能再把烏克蘭的消息單純看成新聞,而是要從中汲取教訓。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則主張,台灣應效仿烏克蘭,建立國土防禦部隊並納入平民。「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認為,受過訓練的平民部隊有機會成為台灣的防守先鋒,是台灣「不成則敗」的關鍵。

 

部分台灣一般民眾也自主展開戰爭的準備,參與射擊和其他武裝訓練。21歲的軍校生石先生表示,在學校無法獲得充分的實戰訓練,因此他決定自己報名參加相關課程。石先生認為,「身為台灣人,應該更認真做好戰爭的準備」。

關鍵字: 台灣 中國 解放軍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