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跟沙國王儲「碰拳」挨轟 中東之行空手而回

周昱君 2022年07月18日 19:00:00
美國總統拜登(左)與沙國王儲薩爾曼碰拳打招呼。(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左)與沙國王儲薩爾曼碰拳打招呼。(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首場中東行在17日告一段落,四天的行程內,他造訪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跟11個中東國家的領袖會面;他的本意雖是希望穩定中東情勢,進一步保障原油等重要物資的供應鏈無虞,但最後不但招致更多批評,在外交上達到的成果亦相當有限,因此掀起各方激烈討論,拜登此行究竟值不值得。

 

法新社分析,針對石油增產,還有以色列和沙國關係等兩大關鍵議題,拜登都沒有取得實質承諾。但外界最大的反彈,卻是發生在拜登跟沙國王儲薩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 MBS)拳頭碰拳頭的時候;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就批評,拜登身為美國的總統根本不該與獨裁政權為伍,認為拜登一開始就不應該前往沙國。

 

 

美沙破冰 以人權倒退為代價?

 

2018年,華盛頓郵報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在伊斯坦堡的沙烏地領事館遭到謀殺,外界普遍懷疑薩爾曼就是幕後黑手。去年美國情資單位調查結果顯示,正是薩爾曼批准了殺害卡舒吉的行動;然而,當時拜登政府並未直接對薩爾曼祭出任何制裁。

 

2019年競選期間,拜登曾稱要讓沙國「付出代價」,還要讓他們變成「賤民」。如今,拜登卻在鏡頭前跟薩爾曼「碰拳頭」;英國廣播公司形容這一幕「意義重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這是「一場災難」,華盛頓郵報則痛批「十分可恥」。

 

拜登上任後,由於面臨全球油價高漲,他逐漸受到各界壓力,希望美國跟身為產油大國的沙烏地阿拉伯修補關係。今年7月初,拜登曾投書華郵,捍衛自己親赴沙國的決定。他表示自己深知很多人對此並不贊同,但身為總統他有責任「維持美國的強壯和安全」,以因應俄國和中國威脅,並達到各區域穩定。在他看來,沙烏地阿拉伯有助於實現上述目標,因此他將以美沙雙方的「相互利益和責任」為基礎,擴大跟沙國的戰略夥伴關係。

 

這次中東之旅,雖然拜登強調他有跟薩爾曼提起卡舒吉遇害一事,並直接告訴薩爾曼,美國絕不會對人權議題保持沉默;但沙國外長朱貝爾(Adel al-Jubeir)卻跟拜登說法不一致,稱他「沒有聽到」拜登有跟薩爾曼提及卡舒吉謀殺案。這番言論形同「打臉」拜登;拜登返美之後被問及此事,回應稱沙國並沒有說實話。

 

被問到是否後悔跟薩爾曼「碰拳頭」,拜登卻不願正面回答問題,僅回應記者,「你們沒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關心了嗎?」

 

 

石油增產議題 未取得具體承諾

 

拜登此行也出席了在沙國吉達(Jiddah)舉行的波斯灣合作理事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會議,希望透過跟產油國之間的協商,協助解決全球油價高漲和通膨的問題。

 

會後的聯合聲明強調,各國皆認知到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產油盟國(OPEC+)在穩定全球油價的努力,對於OPEC+成員國宣布7月到8月將增產石油的決定也相當樂見。除此之外,各國也「表彰沙烏地阿拉伯在促成OPEC+成員國間共識上,扮演的領導角色」。

 

沙烏地王儲薩爾曼和美國總統拜登於沙國吉達出席波斯灣合作理事會會議。(美聯社)

 

(延伸閱讀:為穩定油價修補與沙烏地關係 拜登:盼OPEC未來幾周增產

 

不過,據路透法新社分析,針對石油增產,拜登其實並沒有從沙烏地阿拉伯口中取得具體承諾。美沙雙邊會談15日結束後,拜登曾表示正在「盡全力」提高石油產量,但實際的成果至少還要幾周才會出爐。此前沙國曾稱將提高產量至每天1300萬桶原油,但此承諾恐怕要等到2027年才會兌現。

 

以色列和沙國關係進展有限

 

15日,當拜登從以色列特拉維夫(Tel Aviv)飛往沙烏地阿拉伯吉達的時候,也成了第一位直飛這兩個城市的美國總統。同一天,沙烏地阿拉伯宣布開放所有民航機出入沙國領空,其中也包含以色列班機。對此,白宮發聲明表示,這是重要的一步,有助於打造「統合且穩定的中東地區」。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拜登政府致力於推動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正常化。不過,這樣的努力似乎也未如預期。據法新社報導,沙國外長費瑟(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表示開放領空的決定「跟以色列毫無關係」,也不代表雙方互動接下來會有進一步發展。路透則形容,沙國宛如在美國頭上「潑了一盆冷水」,也代表以沙關係正常化仍無實質進展。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