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秀英語喜歡好萊塢電影 江澤民修復中美關係帶領中國走出外交孤立

周昱君 2022年11月30日 20:01:00
1997年江澤民訪美,接受柯林頓總統在白宮舉行的晚宴。(美聯社)

1997年江澤民訪美,接受柯林頓總統在白宮舉行的晚宴。(美聯社)

前中國領導人江澤民30日因白血病及多重器官衰竭逝世,回顧他96歲的人生,其中一個重大轉捩點便是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路透指出,江澤民此前原本被視為「又一個有名無實的過渡領袖,注定成為歷史的註腳」,然而他後來卻跌破眾人眼鏡,在「後天安門時代」實現一連串成就,帶領中國走出「外交孤立」,並與美國修復關係。

 

六四事件爆發之際,江澤民是上海市長兼上海市委書記。那時的他在中國政壇相對並不突出,外界更看好趙紫陽為鄧小班接班人。隨著同情學生運動的趙紫陽失勢,江澤民獲得鄧小平欽點;路透形容,江澤民普遍被視為中共領導階層妥協之後的人選。許多人把他跟毛澤東選擇的接班人華國鋒相提並論,但他最後卻沒有像華國鋒一樣短短幾年內便失去權力。

 

紐約時報指出,在許多外國政治人物眼中,江澤民風趣健談,在不苟言笑的中國領導人中是個例外。他會引用林肯名言,承認喜歡好萊塢電影,還會即興唱起貓王的《溫柔地愛我》(Love Me Tender),有次訪問英國時他還力邀女王一起唱唱卡拉OK。

 

(延伸閱讀:前中國領導人江澤民過世享壽96歲

 

六四之後,中國因為鎮壓學生運動,遭西方各國譴責,美國更對中國祭出經濟與軍事制裁,美中關係降到低點。1996年,台灣舉行首次總統直選,時任中國領導人的江澤民下令對台灣周邊發射飛彈、進行軍演,引發第三次台海危機,也進一步讓美中關係更加複雜化。

 

1997年,江澤民曾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當時他說並不認為中國和美國未來將爆發衝突,並強調中國的外交政策是追求「和平」。他曾多次提到對美關係的原則,即「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

 

同一年,江澤民前往美國展開「破冰之旅」,跟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會面,打破美中關係的僵局。有學者認為,江澤民訪美不僅具有象徵意義,也帶來實質改變,例如設立華府與北京之間的直接熱線,並恢復雙方許多層級的溝通與互動管道。隔年,柯林頓也造訪中國,成為自天安門事件後首位訪中的美國總統。

 

1999年5月,美國飛彈擊中國駐貝爾格勒大使館,導致3名中國記者死亡,柯林頓政府解釋那是誤炸,但江澤民拒絕接受,使中美關係一度受挫。

 

1998年6月,江澤民與柯林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觀看閱兵。(美聯社)

 

2000年,江澤民再度訪美,出訪前夕在北戴河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節目「60分鐘」(60 Minutes)訪談。他提到了1989年的「動亂」,稱當時中國政府「真的理解學生爭取民主、自由的熱情」,且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改善民主體制」,但儘管如此仍不能容許「動機別有用心的人以民主自由為藉口,利用學生來推翻政府」。

 

 

 

布希總統(George W. Bush)執政時期,中國在美國的協助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01年4月,中美軍機在南海發生對撞事件,造成一名中國飛行員死亡,美軍機在海南迫降,飛行員被捕。事後布希總統寫信慰問江澤民,美方人員在被拘留11天後獲釋,兩國關係才逐漸恢復。2002年,江澤民再一次出訪美國,期間更參訪布希家族位於德州的牧場。

 

紐約時報,以後見之明看來,江澤民可以算是「務實派」,他不像先前的中共領袖,他可能不認為中國能在跟美國敵對的狀態下發展茁壯。

 


2002年11月江澤民迎接來訪的美國總統布希。(美聯社)
1999年10月,江澤民訪問英國,前往白金漢宮拜會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美聯社)

 

 

2000年7月,江澤民歡迎俄國總統普丁訪中。(美聯社)
1999年3月,江澤民訪問奧地利,即興彈奏莫札特的鋼琴。(美聯社)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