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台灣空域頻遭滲透 中國軍用氣球平均每月侵台1次

王能斌 2023年02月13日 16:40:00
美軍4日派遣戰機升空擊毀中國間諜氣球。(美聯社)

美軍4日派遣戰機升空擊毀中國間諜氣球。(美聯社)

美國與中國近日因間諜氣球爭議而交惡,也使相關議題成為各界關注焦點,金融時報(FT)13日更指出,台灣空域近年至少數十次遭到中國軍用氣球飛入,比以往被揭露的情況更加頻繁,也因此加深北京可能正準備攻台的疑慮。

 

金融時報引述我國高階官員說法指,中國高空氣球「來得非常頻繁」,且「最近一次出現就在幾個禮拜之前」;另一知情人士也表示,基本上是每個月1次的頻率進行窺探。在此之前,我國防部僅在去年2月證實有4批次、多枚中國高空氣球,在台灣北方空域滯留。

 

報導也指出,位處鄰近區域包括日本、菲律賓等國家,事實上也都觀測到空域遭氣球滲透的情況,然各國政府對此諱莫如深,公開的資訊也極為有限。根據我國官員透露,在台灣空域出現的中國高空氣球,多在2萬英呎(約6096公尺)處飛行,高度比近日進入美國、加拿大空域的氣球低了許多,但其尺寸與酬載都非一般氣象氣球所能比擬。

 

根據多國軍事與情報官員分析,出現在台灣上空的氣球,應是由中共中央軍委直轄的裝備發展部所研發,分別由解放軍空軍、以及火箭軍所施放,有關人士指出,這些氣球主要任務在蒐集可供雷達與飛彈系統運作用的大氣資訊。

 

 

報導引述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全球中國中心助理主任廖彥棻(Kitsch Liao)的說法,指出包括空氣壓力與密度等大氣特性,都能對飛彈在重返大氣層之後的精確度造成影響,一點小小的偏誤在高速度的因素下都會被放大。因此「在運算過程中,必須要有大量且充足的數據提供」,且由於不同季節或時間的大氣狀態變化極大,「所以有必要不斷地施放工具進行蒐集」。

 

報導指出,許多專注於跨海峽關係的專家,相信習近平目前尚未做出以戰爭解決兩岸問題的決定,但包括解放軍持續強化飛彈、海、空軍資產,並且不斷以侵台為演訓的想定,在台灣周邊進行滋擾,已使得部分美軍官員認為,習近平的目標是在數年之間完成供台準備,且眼下美中關係的緊張,更使外界認為北京當局訴諸武力的可能性正在提高。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