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陷入通縮 7月CPI、PPI同步下滑近3年首見

洪毅 2023年08月09日 18:20:00
中國7月物價指數下降,內需疲弱是主因之一;圖為北京一處百貨公司門外。(美聯社)

中國7月物價指數下降,內需疲弱是主因之一;圖為北京一處百貨公司門外。(美聯社)

中國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數據,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下滑0.3%,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4.4%,顯示中國經濟進入通縮狀態,不僅增加北京當局祭出刺激政策的壓力,也讓外界聯想到日本「失落的30年」。

 

彭博報導,中國7月CPI下滑0.3%,為2021年2月以來首見,但跌幅稍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負0.4%;7月PPI下降4.4%,則是連續第10個月走低,也比預期稍差;CPI與PPI同時出現負成長,為2020年11月以來首見。

 

中國官方表示,去年比較基期過高是CPI下滑的主因,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分析,隨著市場需求穩步擴大,供求關係持續改善,CPI有望逐步回升。

 

 

國際貨幣基金(IMF)對通貨緊縮的定義是物價衡量指標出現持續性下降,而從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來看,中國今年上半年已處於通縮狀態。

 

 

2020年底至2021年初,中國CPI曾一度下滑,當時主因是豬肉價格驟降,但這次物價下降恐怕是外部需求疲軟,房產業低迷等長期性因素。

 

中國去年7月以來的消費者物價走勢圖。(取自澎湃新聞網)

 

路透報導則說,這是2021年8月以來,首次有G20成員國的月度CPI下滑,讓外界擔心中國步上1990年代日本經濟長期疲軟的後塵,甚或因出口商品價格下滑,國內需求疲軟而衝擊主要貿易夥伴。

 

中國銀科投資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夏春預計,中國通縮會持續6至12個月,不會像如日本那麼久。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7月時表示,中國下半年不會有通縮風險,但疫後復甦需要時間;也有分析師指出,7月CPI年增率雖然下滑,但月增率0.2%,核心CPI年增率為0.8%,與日本失落的30年相提並論尚言之過早。不過,外界呼籲中國政府採取行動擺脫通縮泥沼的聲浪已越來越大。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