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台灣企業考慮設立海外「第二總部」 確保情況危急仍可運作

郭正原 2024年04月10日 11:30:00
金融時報報導,已有台灣大型製造業者考慮在海外設立「第二總部」,以確保緊急情況下,仍能維持企業運作。(美聯社)

金融時報報導,已有台灣大型製造業者考慮在海外設立「第二總部」,以確保緊急情況下,仍能維持企業運作。(美聯社)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幾家大型台灣製造業者正考慮在海外設立「第二總部」,以確保如果中國執意武力侵台的情況下,還能維持企業營運。

 

目前這些考慮計劃大多仍處於初步階段,但突顯企業(尤其科技業)為了確保自身在全球供應鏈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做出的廣泛改變。台灣安侯建業聯合會計事務所(KPMG)合夥人郭士華向金融時報表示:「我們有客戶正在尋求或規劃設立第二總部。」他提到,這些集團目前正在東南亞尋找設立第二總部的地點,以便在台灣發生緊急情況下,提供他們能夠立即啟動的海外替代指揮系統。

 

 

 

數十年來,台灣製造業已成為電子設備與零件的全球供應鏈重要支柱,並且進一步朝工業自動化系統、醫療設備和電動車市場。金融時報指出,根據參與商談的幾位人士說法,研擬海外第二總部選項的企業包括光寶科技(Lite-On)和佳世達(Qisda),兩家業者為消費者產品、電信、汽車和醫療應用裝置生產電子零組件。

 

儘管台灣專家認為,短期內中國不太可能悍然入侵台灣,但北京施加的壓力提高,再加上動用軍事威嚇手段,導致許多外國企業與台灣企業集團的客戶啟動一些應變計劃。隨著中國製造成本上升、美中貿易戰與客戶要求「降低風險」等因素下,已促使包括鴻海、和碩等集團轉向赴東南亞、印度、墨西哥、美國和歐洲擴張,取代原先產能集中的中國。

 

 

一位要求匿名的台灣國際顧問公司主管透露,許多公司仍大多聚焦於地理上的分散製造,以及建立應變架構等,但「關於備用總部的討論,在最大型集團的高層中已經展開」。他已敦促客戶至少在第二據點複製一些總部的功能,他強調:「你必須自問,如果衝突迫使我們必須中止在台灣的運作長達6個月或一年,我們能夠存活嗎?你在那裡不需要投資人關係,但不能夠在沒有財務、發薪名單和應收帳款的情況下存活。」

 

一家公司的財務長表示,該集團考慮在新加坡設立第二總部,因為該集團正在兩個東南亞國家擴大生產。而其他參與類似討論的人說,新加坡、日本、瑞士和荷蘭都是建立「第二總部」的選項,但排除了美國。雖然美國是台灣科技公司的主要市場,但由於稅務因素,美國並非是設立「第二總部」的合適選項。隨著台灣企業學會在更多不同的司法轄區開展業務,這些應變規劃是整體結構調整的一環。

 

 

崇越科技(Topco)共同執行長李正榮向金融時報表示,公司已經整合10年計畫,要在各地區設立更多單位,聘僱並訓練能在不同國家輪調的中階管理人員。他說: 「這些中階管理人員10年後將成為高階主管。」不過企業主管、律師和顧問表示,許多公司的相關推動依然緩慢,主要是不善於規劃。

 

不過,工業電腦大廠研華共同創辦人何春盛則認為,雖然在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2022年8月訪台時中國進行軍演的緊張局勢,曾引發「第二總部」的討論,但他認為沒有迫切性,因為所有都可以透過電腦虛擬的方式完成。光寶科技和佳世達則拒絕金融時報採訪高階主管的要求;佳世達發言人表示,該集團並未考慮在海外設立「第二總部」。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