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精選】台灣邁向智慧交通 立法與基礎建設得跟上

紐約時報 2017年09月30日 15:06:00
自動駕駛小巴EZ10。(台北市政府提供)

自動駕駛小巴EZ10。(台北市政府提供)

最近在臺北的夏日裡,可見一輛亮色公車在國立台灣大學校園的榕樹下駛過,發出幾乎聽不見的嗡鳴。

 

這輛電動車的時速不超過10公里,僅能承載12名乘客。但它是自動行駛的,讓人們開始期盼,臺北能在一年內實現公共交通自動化的目標。

 

和8歲兒子瑞申(Ruey-Shen)一同搭車的陳安博(Amber Chen)說:「想到有一天能搭乘無人駕駛汽車在這座城市裡穿梭,感覺很激動。」

 

無人車在台北進行測試

 

巴士目前正在測試,以證明在市內擁擠的街道上運用這項技術是安全的,同時也是在收集資料,以改進操控它的人工智慧。作為亞洲最早有這方面行動的地方之一,臺灣可以藉此確立在自動化公共交通上的領先地位,不出意外的話,還將成為無人駕駛車輛生產的先行者。

 

這款EZ10車型的無人公車從5月開始在國立臺灣大學校園內測試,迄今一切順利。

 

 

但是以低速在封閉車道內測試,很難說明巴士在城市交通中會有怎樣的表現。下一步需要在高峰期上路測試,這項無人車計畫的投資人們都想儘快看到結果。

 

各國都在發展自動化交通

 

但目前有個障礙:儘管臺北市政府及其市長柯文哲對專案十分支持,但市政府資訊局局長李維斌說,中央政府對巴士測試只是默許。

 

他表示:「世界各國不會因為台灣的相關發展停滯,就停下來等你。」

 

負責此次測試的臺灣公司喜門史塔雷克(7StarLake)總經理丁彥允(Martin Ting)在接受採訪時說,EZ10適用於三種場所:封閉校區、固定短途路線以及城市公交路線。

 

臺灣有很多這樣的地方,這裡有2350萬人口、逾150所高等院校,100座以上的產業園區和15座主題公園——還有高度城市化的西、北海岸。8月,EZ10在臺北市中心的6車道幹線信義路上進行短途的夜間測試。

 

柯文哲市長在測試項目啟動時對當地媒體說:「我們最終的目標是,整個信義幹線的公車可以無人化」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7月27日的實驗解密記者會上,試乘自動駕駛小巴。(台北市政府提供)

 

EZ10是由法國EasyMile公司開發的,藉著GPS和8個鐳射感測器在既定路線上行駛,前後攝像頭用以探測和規避障礙物。每輛售價含進口稅為55萬美元(約新台幣1672萬元),造價比非自動化駕駛的大型巴士貴上將近兩倍。

 

丁彥允說他打算明年再進口三輛,到2018年底前開始用EasyMile的授權生產,希望一半的零部件能由臺灣廠商供應。如此一來可去掉45%的進口稅,每輛車省下約20萬美元。

 

然後,他說,EasyMile可以好好考慮一下亞洲其他市場。

 

他表示:「開始供應臺灣市場後,我們還會賣到日本、澳大利亞、中國和南亞…澳大利亞已經說要100輛,日本在2020年奧運會前也有很大的需求。」

 

按照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協會(S.A.E. International)的標準,時速最高可達約40公里的EZ10已達成「四級」自動化,也就是行車路線由人設定,但沒有人操控方向盤,可以自行規避障礙物。特斯拉(Tesla)的自動駕駛系統被認為是二級,不過其公司首席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今年說,公司再用2年時間可以達到五級,也就是完全自動化。

 

 

立法與基礎設施要跟上

 

無論車輛可以達到幾級,城市還是需要更新其基礎設施。例如:紅綠燈需要有指引自動化車輛的專門信號。

 

另外,打造三維地圖,以及用於探測和導航的計算能力的問題。在臺北這樣複雜的城市環境中,必須考慮到高大建築物可能會干擾GPS信號的情況。

 

丁彥允說:「要繪製精確度高達99.999%的地圖,這並不容易,需要時間和金錢。」

 

他還指出,處理所有這些資料將需要雲端計算和高速無線網路連接。

 

 

但撇開技術障礙不談,臺灣的立法委員們有比自動行駛汽車更重要的事項要處理,其中包括一個充滿爭議的前瞻基礎設施計畫。此外,在政治上,很多人就連接受實驗系統的時候也很慎重,因為知道任何一場意外都可能破壞長期計畫。不過,蔡英文總統領導下的政府一直致力於在全臺灣推行打造「智慧城市」的政策,自動行駛汽車之類的科技正是題中應有之義。

 

今年2月,蔡英文在臺北的一個智慧城市論壇上表示:「現在是我們回過頭來,利用自己在資訊和通訊技術方面的優勢,專注於在地需求的時候了。」

 

和蔡英文一起到訪過矽谷的立法委員許毓仁(Jason Hsu)說,以擁有四級自動行駛汽車的公共交通系統為焦點,臺灣可以在國際間脫穎而出,尤其是在亞洲。許毓仁指出,這一地區的很多國家都在進行自動行駛汽車方面的研發,其中包括中國。

 

他說:「美國政府正利用自動行駛汽車開啟一個以資料驅動型平臺為中心的新產業,臺灣的問題在於,我們的相關立法工作是滯後的。」

 

許毓仁說將在9月26日推出一個智慧交通與無人車發展聯盟,幫助推動中央政府解決這一問題。

 

立委許毓仁。(翻攝自7Starlake臉書)

 

他說,不同於已准許36家公司的自動行駛汽車上路的美國加州,臺灣尚未向任何公司發放許可,其中包括喜門史塔雷克。

 

他又指出:「市面上有這些汽車,但我們無法搜集資料,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些汽車需要借助資料和經驗來調整其演算法,把出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局長李維斌說,希望臺灣能把無人駕駛汽車變成當地的一個產業,這或許足以防止有才華的臺灣年輕人紛紛奔赴中國,眼下那裡有更多機會。

 

「臺灣講求民主和自由,它有自己的優勢。」李維斌說。

 

※作者Chris Horton是紐約時報特約駐台記者。

 

(本文由美國《紐約時報》授權《上報》刊出,請勿任意轉載)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