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首次使天體改道!NASA證實小行星撞擊任務成功

周昱君 2022年10月12日 11:20:00
NASA的科學家11日召開記者會,宣布9月底的小行星撞擊任務圓滿成功。左起為NASA署長尼爾森、行星科學部門主管葛雷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DART任務主管夏波(Nancy Chabot)、DART任務小組科學家史塔勒(Tom Statler)。(美聯社)

NASA的科學家11日召開記者會,宣布9月底的小行星撞擊任務圓滿成功。左起為NASA署長尼爾森、行星科學部門主管葛雷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DART任務主管夏波(Nancy Chabot)、DART任務小組科學家史塔勒(Tom Statler)。(美聯社)

經過兩周的數據分析,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1日終於證實,9月26日撞擊小行星的任務成功,讓目標改道,寫下人類史上第一次「改變天體運行軌跡」的紀錄。

 

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表示,此一壯舉證明了NASA扮演「地球保衛者」的決心;面對來自宇宙的威脅,NASA隨時準備好接招。NASA科學家葛雷茲(Lori Glaze)則指出,以這次撞擊任務為起點,天文學家得以進一步研究,若未來真的有天體可能撞上地球,該如何避免。

 

 

(延伸閱讀:以後不用怕小行星撞地球! NASA撞擊任務首次讓小行星改道

 

此任務稱為「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透過精密計算,引導太空船準確擊中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迪莫弗斯繞行另一個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撞擊任務之前,迪莫弗斯原本需要11個小時又55分鐘才能繞完軌道,改道後繞行時間大約縮短了32分鐘。

 

現階段,科學家將著重於分析撞擊任務的「噴濺物」(ejecta),也就是太空船高速撞擊小行星時,所產生的碎石。NASA指出,噴濺物帶來的後座力,增強了太空船撞擊小行星的推力,有點類似一顆氣球噴射出的氣流,能推動氣球往反方向前進。

 

小行星迪莫弗斯被撞擊時,噴發的碎石和塵土形成一縷煙霧。上圖為美國國家光學紅外線研究天文台(NOIRLab)釋出的影像,下圖來自NASA。(美聯社)

 

(延伸閱讀:NASA飛行器同伴一路跟拍 小行星撞擊任務新視角首曝光

 

為了進一步了解噴濺物的後座力,得先認識這個小行星的物理特性。NASA進行撞擊任務時,義大利太空總署的小飛船LICIACube也一路伴飛,拍攝、紀錄任務過程;透過分析這批影像,科學家就能更了解小行星迪莫弗斯。

 

NASA撞擊小行星迪莫弗斯時的三個不同視角:左邊是執行撞擊的太空船上的前置鏡頭,右上為哈伯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捕捉到的景觀,右下則是韋伯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拍下的影像。(美聯社)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