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阿米
● 台拉維夫大學歷史學教授
● 曾任以色列外長(2000.11 – 2001.03)
● 著有《戰痕、傷口與和平》
很快,納坦雅胡將不再是以色列的總理。在執政12年後,他將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納坦雅胡並非一直以來都像他的反對者(尤其是以色列國外的反對者)認為的那樣是個無可救藥的強硬政治人物。他經常表現出敏銳的實用主義,反映出他敏捷的智慧、廣泛的歷史知識、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熟練度,以及對區域和全球趨勢的深刻認識。
但對納坦雅胡而言,能夠持續執政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往往更注重於安撫他的支持者,而不是以國家利益之名服務。這往往意味著利用人們的部落本能,使各群體相互對立,且他也越來越常如此操縱各方。他通過煽動來統治,實施與他的極端民族主義及反阿拉伯言論相匹配的政策。
例如,納坦雅胡支持2018年的民族國家法,該法基本上將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歸類為二等公民。他還擁護吞併巴勒斯坦土地的目標,一個以色列右翼團體歷來搖擺不定的議題。他基本上將極端的猶太復國主義納入了主流。
納坦雅胡的歷屆政府都孜孜不倦地為遭佔領的西岸地區創立各種條件,以利以色列吞併。有時,他似乎將大部分支持者對於猶地亞和撒馬利亞地區的幻想,置於以色列本身之上,且為實現這一幻想投入了數十億美元。
然而,納坦雅胡有些時候並不像他支持者所希望的那樣,是西岸地區猶太人定居點的積極建造者。在2009年,他宣佈將凍結開發新定居點10個月,當時的國務卿希拉蕊稱之為「史無前例」(雖然為擴大當時現有定居點而已經在建的數千座建築物,沒有受到任何限制)。
在2014年,納坦雅胡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談判了一個和平框架,他在其中採取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合理立場。儘管如此,為了讓他的右翼支持者滿意,他拒絕限制猶太定居者在西岸地區和東耶路撒冷的建設,儘管在談判期間也是如此。
納坦雅胡對以色列正統派群體的過度讓步背後也循著同樣的思路,他推翻了自己在2000年代初期作為財政部長時,為減少他們對國家津貼的寄生性依賴而做出的努力。相較之下,為改善以色列周邊貧困地區的條件,他的投入卻少了很多;他相信,他對舊有自由主義「精英」無情的攻擊,將足以維持那些區域的選民支持。
納坦雅胡建立執政聯盟的歷史,也反映了他對於自我保護的重視。在過去,他曾與左傾和中間派政黨組成執政聯盟。然而,在過去的四次立法選舉後,他毫不猶豫地與猶太至上主義派別共同執政。
這並非反映出真正的意識形態轉變。假使真的是這樣,那麼納坦雅胡就不會在今年3月同意與和穆斯林兄弟會有關連的伊斯蘭黨拉阿姆(Ra'am)達成同盟協定。這畢竟是在2015年警告說,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正成群結隊地前往投票站,以便在激烈的競爭當中為他的政黨提供助力的同一個人。
納坦雅胡將以使阿拉伯政黨參與政府合法化的政治家之名,留名於以色列歷史;為了繼續執政,不惜一切代價的人物。然而,此舉就是納坦雅胡的敗筆:他的政治對手們所組成的聯盟要是缺少了拉阿姆的幫助,是無法大到足以推翻他的。
這並不是新聯盟要是少了納坦雅胡,反倒不會存在的唯一原因。其中八個意識形態不同的政黨,包括左派、中間派、右翼民族主義者、和阿拉伯伊斯蘭主義者,全因一念而團結起來:希望推翻他。新聯盟當中許多人是納坦雅胡的前盟友,他們因他的自戀、霸道、且經常的可恥行為而日漸疏遠。三項指控他腐敗和違背信託的起訴,對他們而言是最後一根稻草。
納坦雅胡不為自己留退路的傾向,也可以從美國眼中漸漸惡化的以色列形象中看出來,尤其在溫和派和自由派的眼中,也包括了大多數美國猶太人。藉由將自己的政治立場靠緊共和黨和前總統川普,他將支持以色列變成了一種高度黨派化的事情。
最近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暴力上升,似乎進一步疏遠了許多美國人。這暴力對納坦雅胡而言是警示,由於他原先認為自己已經完全打敗了巴勒斯坦民族主義。最近簽署的亞伯拉罕協議更是加強了這個信念,該協議在以色列和四個阿拉伯國家之間建立了外交關係。
納坦雅胡懂得如何利用地區變化為以色列帶來好處。他察覺到中東地區在位的遜尼派政權,擔心類似於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大眾起義,以及害怕握有核武器的伊朗(什葉派)崛起。這一點,再加上認知到美國對該地區正在失去興趣,為以色列製造出了與他們關係正常化的絕佳機會,且表面上看來,也是大大削弱了巴勒斯坦人的外交支持。
然而,正如最近的暴力事件所顯示出,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問題與以往一樣嚴重,且耶路撒冷依然是一個未爆彈,很可能引發中東的宗教戰爭。納坦雅胡反對2015年伊朗核協議的鬥爭適得其反,也接續未能阻止伊朗的核野心和地區計畫,只加劇了地區衝突爆發的風險。
除了亞伯拉罕協議,納坦雅胡還監督了另外兩項重大戰略發展。首先,在以色列作為東地中海天然氣生產大國的新地位基礎上,他與希臘和賽普勒斯建立了三方戰略聯盟,為了制衡土耳其破壞穩定的目標。第二,他擴大了以色列與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經濟聯繫。
然而,納坦雅胡所留下的國家經濟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他嚴格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下,社會福利制度遭受到嚴重打擊,以色列也成為經合組織最不平等的國家之一,該國有21%的人口生活在貧窮門檻以下。
歸根究底,納坦雅胡所留下的事蹟緊張、厭惡、且混亂。以色列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且以色列人對於國家能夠同時身為猶太且民主國家的希望,已經很大部分的喪失了。一個只因厭惡納坦雅胡而團結起來的政府,能夠成功翻轉他的事蹟嗎?
(翻譯:安書緯,責任編輯:張育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