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數位經濟視角:中國占全球電商42% 行動支付高美國11倍

沈聯濤肖耿 2017年12月28日 07:00:00

 

沈聯濤

馬來西亞華裔經濟學者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顧問

曾入選時代雜誌百大人物(2013)

 

肖耿

香港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曾任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小組成員

曾任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1997-2000)

 

中國數位經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中國占全球電子商務市場比重高達42%,全球最成功的新興科技業者有三分之一都在中國,每年行動支付市場規模高出美國11倍。不過,這個產業未來將面臨極大挑戰。

 

中國有7.3億網民 比歐美加總還高

 

可以確認的是,中國數位經濟朝對的方向持續發展,這歸功於豐富的創新者生態環境,政府與監管單位對科技業抱持友善態度,還有不斷壯大的市場。 中國約7.31億網路用戶,比美國與歐盟加總的網路用戶數還多。

 

上述因素撐起中國FinTech(金融科技)市場快速蓬勃發展。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預估(projections of rapid growth),2016~2020年第三方消費支付規模將自1.9兆美元成長到4.6兆美元,非傳統金融業者的網路信貸市場規模由1560億美元將成長到7640億美元,而網路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將由8.3兆美元擴增達11.9兆美元。

 

另外, 中國正加速投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麥肯錫(McKinsey)在《人工智慧:中國代表的意義》(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mplications for China)報告預期,中國AI技術將貢獻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成長率0.8~1.4個百分點,成長幅度多寡端賴AI技術被應用的程度。本月初,由中國出生的雲端運算科學家李飛飛領導的Google(谷歌)AI技術中國中心在北京成立。

 

美國數位化程度領先中國4.9倍

 

不過,中國依舊仍有長路要走。麥肯錫另一篇報告《數位中國:強化經濟走向全球競爭力》點出,相對於中國,美國數位化程度保持領先4.9倍;中國在眾多產業有不同層面的數位化程度。
 

中國在縮小差距時將面臨嚴重風險衝擊。如麥肯錫指出的要點,2030年中國數位經濟要達到轉移,以及在4大領域(消費零售、汽車與行動、醫療照護與運輸物流)中創造等同整體產業10~45%的相等價值。這將對價值鏈產生明顯的擾亂,以及在就業市場、消費、社經層面產生不確定性。

 

如果中國可以確保數位經濟持續發展,同時控制紛亂的風險,領導人將必須實施有適宜的法規。這需要對當前產業發展的相關變因謹慎的考量。

 

阿里巴巴、騰訊是產業支柱

 

近10年前,少數人預期中國數位經濟會有如此突破性的發展。事實上,中國數位經濟兩大支柱是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其創辦人馬雲、馬化騰都曾遭逢挫敗。不過,在中國政府高層願意放手讓產業去實驗,允許外資與技術進入中國市場下,這兩大業者得以壯大,並陸續走出中國去海外發行股票——騰訊在香港掛牌交易,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交易。

 

他們在新興的數位技術中取得優勢—姑且不提中國高品質公共基礎建設—得以擴大營運、提供服務,這些業者在中國數位經濟中衝鋒陷陣、保持高速發展。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台擴大市場、降低交易成本,讓傳統產業中降低產能的中介者毫無生存空間。

 

騰訊旗下的微信(WeChat)降低通訊成本、互動、協調與個人社交,刺激各產業的創新。這兩大業者打破製造、物流、媒體、金融產業間的藩籬,因而創造了規模、擴大視野,並增加競速。
 

這些成就創造生產力、收入及財富累積,是民間產業具有整合力道的關鍵。不過,他們是被國家支持的,在國家彈性的政策下發展,不僅得以在中國私有市場大放異彩,還能夠整合市場,以強化中國在全球經濟的發展。

 

不過,市場導向的創新難以預測,創新的預期往往又過高。以中國數位經濟為例不完美、落後的法規與執行力導致產業環境的不均衡效應,進而產生金融與債務風險、高污染與不平等的嚴重弱點。

 

比特幣、影子銀行遭嚴厲管制

 

在中國現有體制下,政府責無旁貸的必須處理這些問題。過去5年,中國政府已經準備處理,但卻使用不合時宜的行政手段。光在去年,中國政府就嚴厲控管加密比特幣(Bicoin)、B2C(企業對消費者電子商務)金融平台、影子銀行、跨境資金流入,以及債券與證券市場。

 

不過,上述的改變不足以消除增加中的風險。若要對症下藥,中國必須建立更有效率的機構專責處理失敗企業、吸收損失,以及管理風險與不確定性。特別是,中國必須改善破產流程、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的社群安全系統、可靠的公共住屋,以及以降低不平等為目標的累進稅制度。同時,為降低市場弊端發生,中國必須建立更具效力的競爭法、反貪機制、更有力的環保法規。

 

數位經濟自然是親市場、親生產力、親全球化地。不過,缺乏有效管理,會發生明顯的經濟不平等現象,這恐怕會進一步引發政治與社會不安。在科技快速進展、人口變化與氣候變遷下,大規模破壞時代所帶來的不安,更將難以避免。

 

唯一的方式是,握緊數位經濟發展潛力的韁繩,同時避免下行風險,以建立更平等、涵蓋更廣的社會機構,以保護資產權,確保市場發揮效率。換句話說,這一切都歸結為明確、適當、有效的國家和市場角色。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Challenges Confronting China’s Digital Economy 》,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