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論壇》貿易戰視角:人民幣大幅度貶值 直接衝擊美元

張軍(Zhang Jun) 2019年06月10日 07:00:00

 

張軍

 

● 中國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

●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美貿易談判即將取得階段性成果之際突然出現逆轉,當然對任何人都不是好消息。

 

美國過於急於求成,對中國要價超出了現有底線,或是中國無法接受的原因。作為要脅,美國動用國家力量並透過給盟友施壓,聯合對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技術封鎖,認為這樣可以綁架中國。

 

這大概是個失算。

 

若在30年前這樣做,對中國一定是致命的,但目前中國早已融入全球產業鏈之中,對中國的要脅除了會擾亂全球生產鏈的格局,給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未來蒙上陰影之外,大概也還會為華為和中國現有半導體科技企業聯手加強合作,提供了更急迫的機會。

 

到目前為止,中國對美國做法還是相對克制。

 

眾所周知,在中美貿易戰中,即便中國在可施加關稅的美國對中出口的規模上相對更小,但中國並非束手無策。事實上,除了可以在美國農產品、商用飛機等領域予以直接報復外,中國還有更多的殺手鐧。不過,中國不會感情用事地動用這些其它手段還擊美國。

 

這對全球市場是會更加不幸。

 

中國已經高度融入全球經濟和全球產業鏈中,中國擁有大量的外資企業包括美國企業,在部分環節裡,中國還是全球大多數國家的供應商最大市場、和終端產品的製造商。

 

中國也是美國政府國債的最大債權人,另外,中國還擁有全球最為完備和極其發達的中高端製造和配套能力,出於對全球經濟和金融穩定的考慮,中國的克制是有道理的。

 

但川普一直對中國存在誤判。

 

發動針對中國的貿易戰和不斷提高的要價,除了臨近的政治競選的考慮,據說這就是主要原因,他的同僚非常自信地認為:中國在貿易戰中後退的餘地不大,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的機率極大。

 

事實上,中國政策可以調整的空間遠大於美國,並且能夠調整的領域不在少數,這包括可以動用儲備、擴大貨幣供給、加強資本流動管理以及允許更加靈活的匯率政策,並且,若是迫於無奈,中國就會這麼做來減輕經濟受美國貿易戰的衝擊。

 

以匯率而言,如果中國容許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勢將帶動多國貨幣的競爭性貶值,直接衝擊美元和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儘管最近人民幣確實對美元已有貶值壓力,但中國央行(人行)最近強調希望保持匯率穩定,這符合長遠利益。

 

與美國不同,中國領導人會小心行事,並會在短期實施報復性措施:即便是應對貿易戰所需要的,也會與長期目標間進行權衡。就算未來5年中美貿易戰和中美科技衝突將繼續發酵,也不大可能讓中國在已經確定的方向上向後退。

 

中國要的是持續的增長和經濟實力的繼續提升,所以中國繼續推動結構性改革和不斷開放國內市場的承諾不會反悔。

 

美國在希望看到中國轉變經濟體制方面過於咄咄逼人和急於求成,不僅沒有看到中國過去多年為經濟再平衡和推動結構變革所做出的努力、付出的代價,而且也不符合中國在處理結構改革和開放領域方面,長期所秉持的謹小慎微方式。

 

這種謹慎方式多數是出於對國家整體性,和對社會穩定的考慮。

 

與很多人的猜測相反,我認為貿易戰並不會從根本上動搖、甚至改變中國在謀求更開放國內市場和推動結構改革目標上的決心。

 

這是因為:第一,中國不認為資本主義體系主導的全球化會出現逆轉。

 

這不僅因為中國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因為全球經濟也是中國經濟的受益者,未來更是如此。

 

第二,中國依然相信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先進國家並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堅定信奉者與捍衛者。持續偏離自由市場經濟和濫用國家權力於私人經濟活動將嚴重傷害美國的社會基礎並威脅美國的自由資本主義制度。

 

第三,中國不希望把與美國談判並願意達成協議的大門徹底關上。

 

也有看法認為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很可能在迫使中國考慮與美國脫鉤,至少在一些關鍵和敏感的領域是這樣。中國應該不會為這此制定目標和時間表,但減少對美國的部分依賴是個趨勢。

 

美國的技術鉗制和封鎖讓中國看到了自己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性,中國肯定更加堅信,並致力加快部分核心技術和敏感領域的發展步伐。

 

即使這樣,過去40年中國經濟崛起所塑造的全球產業鏈也不可在未來能被輕易改變。作為在晶片和大多數高科技產品領域中,全球最重要的生產者與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客戶,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這一地位難以被取代。

 

僅僅因為這一點,中國就無需另起爐灶,在科技領域閉關鎖國。

 

相反,中國的科技追趕也要求中國在智慧財產權保護、鼓勵和加大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以及建設更有效的資本市場制度等方面,推進更快的結構改革,而非倒退到冷戰時期的蘇聯模式。

 

中國已經充分看到資本市場在促進技術創新方面的主要作用,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成更是明智之舉。可以期待,中國會高度重視科創板的發展,同時鼓勵更市場化的原則。

 

中美貿易不平衡是結構性的,透過人為施壓讓中國單方增加進口來解決這個問題,是過於天真和魯莽的想法。中國希望逐步、分階段來處理這個問題的想法,值得美國慎思。

 

這需要美國的配合和努力,特別是美國也同樣要鬆綁針對中國的出口與來自中國投資的限制。中美如能就這一問題及時間表達成協議,是結束貿易戰的最理想做法。

 

未來中美經濟的較量仍將持續,但修昔底德式的大國衝突(Thucydides Trap)依然可以避免。兩國在過去40年並沒有取得雙方穩定的互信,但這並沒有阻礙兩國的貿易增長和美國公司在中國的直接投資。

 

中美在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也超出互信可以解釋的範圍。

 

這得益於中美在管理兩國政治關係方面的大國智慧、以及雙方在處理全球事務和治理中的擔當與責任。中國與美國相距遙遠,但全球的氣候變化、核危機、恐怖主義、地區安全、貧困、金融市場穩定等,都是全球治理面臨的挑戰。

 

政治人物們若能在管理中美關係上有更長遠的視野和大國智慧,兩國的合作在面對全球挑戰和全球治理的改善方面,才是福音。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rump’s Trade-War Miscalculatio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