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朵恩
• 國際新聞安全機構(INSI)所長
凸顯可靠新聞重要性的莫過於一場危機。
但值此新冠疫情令記者背負的新聞壓力越來越大之際,疫情也正在顛覆他們的行業,並改變工作環境,不應低估帶給他們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壓力。
即使是在新冠危機爆發前,很多記者就已精疲力竭或者接近崩潰。
突發新聞周期冷酷無情、廣告收入持續下降、新聞編輯部門預算緊張,同時民眾對媒體的信任也不斷降低。
疫情流行加劇了這些挑戰,同時也加劇了不確定性。
絕大多數記者現在都在家工作,無法與同事、連絡人或採訪對象見面,部分人因為肩負著沉重的責任而不知所措,因為他們試圖及時提供有關快速變化危機,且可能挽救生命的資訊。
但也有不少人失業。
新聞行業需要保證全力支援記者的心理健康和福祉,多倫多大學精神病學教授費恩斯坦(Anthony Feinstein)表示,這既牽涉到管理危機時的個人對策,同時也牽涉到當前時刻驗證記者重要工作的新聞管理。
在一次採訪中,費恩斯坦告訴我,與其為無法控制的事憂心重重(這種情緒上的消耗性習慣可以導致災難性思維),記者們不如重點思考可以在哪些地方有所改變,避免將注意力放在他們無法改變的領域。
從更廣義的層面講,保持健康的日常活動,包括保證良好的睡眠、優質的飲食、適度的運動(哪怕是在室內),以及與家人朋友保持關係,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絕大多數人都可以聽從這樣的建議。
但費恩斯坦的第3個主要建議:每晚睡前一段時間內儘量不接觸新聞,對那些以報導新聞為職業的人任務尤其艱巨,費恩斯坦認為,關鍵是要清晰界定自己的職業角色和責任,包括界限。
做不到這一點將導致記者可能遭受精神損害,也就是當個人目睹、犯下或未能阻止與其價值觀相抵觸的行為時所產生的壓力(例如,已證明、報導強制遷徙等事務的記者可能遭受精神損害。)。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療,這可能導致嚴重的精神壓力。
記者還需要雇主提供直接的支援。
《英國廣播公司》(BBC)、《法新社》(AFP)和《路透》(Reuters)是擁有需求各異的全球三大新聞主要媒體機構,它們均把「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置於因應新冠肺炎計畫的核心地位。
溝通和理解的重要性是他們從策略中汲取的關鍵教訓。
《法新社》全球新聞總監切特溫德(Phil Chetwynd)告訴我,他們始終在與外界交流記者的所作所為,確保每個人都看到這樣的資訊,的確,《法新社》是一家新聞機構,擁有自己的使命;但民眾的健康和安全才是記者思考的首要問題。
同樣,亞特蘭大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 in Atlanta)新聞獎學金(Journalism Fellowships)高級副主任科巴姆(Kari Cobham)鼓勵經理們,確保團隊理解在這樣的艱難時期,所有人的福利、獨特的家庭環境以及社區的重要性。
就像費恩斯坦所指出的,如果在當前的動盪環境中人們沒有感受到某種程度的焦慮,那麼也將是一件不同尋常的事。
更具體的講,管理者應當儘量輪換艱苦的工作,並且對記者的重要工作進行驗證。
他們還應當隨時告知員工,包括他們可以使用哪些資源、以及對指導原則或政策的任何修改,而且他們還應當定期檢查,鼓勵員工在自願前提下分享任何問題、疑慮或回饋,其中也包括私下分享。
「但我們也需要保持謹慎,」《路透》的奧查德(Roz Orchard)對我說,尤其在這樣一個人們都在疲於應對物理隔離和數位超連結矛盾經歷的時刻,「經常性的檢查可能會導致負擔很重」。而且,就像科巴姆所指出的,管理人員應當首先確保自己的心理健康。
所有這一切的目的均應是建立一種信任和團體意識,從而在不加重他們所面臨壓力的情況下,避免導致記者感到孤立無援或沒有目標,為保證取得成功,媒體機構應當向管理人員提供遠端指導,並賦予他們有效支持團隊所需的工具。
除定期舉行提升心理健康和適應能力的虛擬會議外,《英國廣播公司》已在著手推進這一目標。「我們總是談論目的感」,《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總編兼心理健康領袖沃德莉莉(Sarah Ward-Lilley)這樣對我說。
對那些無法像從前那樣從事新聞工作的人而言,目的可能會成為一個敏感話題。
《英國廣播公司》面對這一挑戰的方法是進行技能審核,並為符合相關標準的人重新分配崗位:例如,他們通常就職於已停止的項目,或者目前沒有新聞報導的主題領域,公司會將他們分配到疫情期間有工作可做的、適合他們技能的崗位。
但很多人可能不具備這樣的選項,從而導致目標感的缺失、不安全感加劇,這更加凸顯了能獲得心理健康資源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對記者的影響在未來將會持續很長時間,新聞機構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以確保嚴重的心理健康後果不在這些影響之列。
(原標題為《Preventing a Media Mental Health Crisi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