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雷
• 世界銀行前財務長
簡
•電腦科學家
•法國教育部外部協作員
「信任」將會成為從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衰退中復甦的關鍵。然而在過去十年間,許多已開發經濟體中的人們對於政府、公家或者私人機構以及彼此的信任都在下降。就像以往典型的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的時期,黃金價格在最近幾個月急速飆升。
現在的信任低谷並非意料之外。當前的危機不但擴及全世界、在許多方面都是史無前例,而且極度渾沌不明。儘管公共衛生的緊急情況加劇,還引發實體經濟的大崩盤,金融市場反而迅速向上發展。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一樣,新冠肺炎疫情大幅削弱了大眾對於專業知識的信心。拒絕相信科學的陰謀論和政治辭令激增,然而,若大眾不信任科學家和金融專家的建議,危機只會不斷持續。
信任是可以恢復的,但前提是我們必須開始朝著全新的經濟和制度模式努力。大眾對於中央銀行、國際金融機構到世界衛生組織、學術界等機構,甚至是科技巨擘都抱有懷疑,而解決方法即為正面處理大眾對於這些主要機構高漲的懷疑論。這些質疑已不再只集中於民粹主義者或是社會邊緣的人。美國有30% 的民眾相信新型冠狀病毒是實驗室的產物,35% 的民眾表示會拒絕接受施打新冠肺炎疫苗。
與此同時,政策制定者現在也質疑,財政和貨幣政策為了支撐經濟,能夠、且應該做到什麼樣的程度。自從在今年三月公布後,美國聯邦準備系統的量化寬鬆計畫就以每小時二十億美金的速率在購入資產。這種政策會造成什麼樣的下游效應呢?還有,在經濟如自由落體般下墜的情況下,金融界還能抵抗多久呢?
從來沒有過如此大量的資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供給這麼多人使用。短短幾個月間,我們已經遠遠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發展走向。在數量上和品質上以史無前例的規模調動財政資源,已經充分證明了金融系統足以保護或者重新導向整個經濟體的力量。但若要強調經濟和金融越來越脫節的情況,這樣的力量著實也帶來了政治上的挑戰。
這樣的情況也只在大眾對系統的信任足夠時才得以延續。如果大眾對中央銀行突然失去信心,金融系統就會崩盤。而且若有足夠比例的民眾突然拒絕繼續容忍少數人持續致富、其他大多數人卻仍貧困的狀況,連自由民主都會危在旦夕。
相似的警訊也適用於對科學的重視。在這次全球疫情之前,不曾出現如此迅速的研究和數據共享,也不曾有多國如此大量的人員合作、朝著共同目標努力,希望能發展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如此大規模的動員確實讓人嘆為觀止,但在現今趨勢下也著實堪憂。
就近期來說,大眾對於醫學專家的不信任與日俱增,可能造成新冠肺炎疫苗效能降低。近期推翻是否該用奎寧治療新冠肺炎的事件,也已經使許多社會大眾更不信任自己的領導者。而針對美國總統川普的行政干預公共衛生部的報導,某種程度上也使這些疑慮顯得合情合理。
綜觀全球而言,疫苗能否依據真實需求公平分配也是問題。再者,在對於專家的信任衰弱的背景之下,也讓人不禁懷疑科學和醫學研究基金提供未來是否還能以相同水準持續下去。科學和科技的研究對於處理從氣候變遷到不平等等問題都是必須,而智慧醫療設備、遠距學習系統和能避免未來公共衛生危機的新型藥物和抗生素的需求都在成長。
了解這些可能的風險,我們實在承擔不起公眾信任被繼續消磨。金融和科學界的領袖現在的任務,即為立定透明而確實的規則,好讓決策過程對政策制定者、媒體和普羅大眾來說都清楚易懂。整體目標應是讓人們自主,並重新獲得他們的信任。意思是必須解釋清楚現在的危機為何、建立責任分配、並確實指出問題所在。而身處一個越來越多不實資訊和推特貼文的媒體環境,金融和科學領袖必須積極和大眾接觸。
然而,我們絕不能自欺欺人地認為這個系統只需修補即可。重新設計系統是為了確保我們的制度實現公眾利益。專家和大眾的關係不應該再被喻為這種「不要就拉倒」的科學、金融自治黑箱模型。
信任已經變得如此稀有,現在是需求量極大之時。但信任同時也是不穩定物質。光是想像今日這樣充滿危機的世界再失去信任會是什麼樣子,就讓人不寒而慄。會貨幣崩盤嗎?人民普遍拒絕接種疫苗?還是在燃燒中的地球面前否認全球暖化的存在呢?
要重拾大眾的信任並不容易,但為了克服現今面對的危機並避免可預見的危機,這是必要之事。
(翻譯:林可晴,責任編輯:張育軒)
(原標題為《The Post-Pandemic Recovery’s Missing Link》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