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傑專欄:若非戈巴契夫 美國早棄台、國民黨繼續一黨專政

梁文傑 2021年02月15日 00:02:00
《意外的和平》一書,對雷根、戈巴契夫等「四巨頭」,如何攜手結束半世紀冷戰對峙提供了細膩的描述。

《意外的和平》一書,對雷根、戈巴契夫等「四巨頭」,如何攜手結束半世紀冷戰對峙提供了細膩的描述。

翻譯這本談冷戰末期的書,其實是在重新經歷一段雖然發生未久且影響深遠,個人在當時卻茫然無知的歷史。

 

1985年戈巴契夫上台時,我只是14歲的國中生。當時的蘇聯是世界兩大超強之一,美蘇冷戰、核戰一觸即發、世界末日隨時降臨,這些是國中生都知道的,因為前一年(1984年),「魔鬼終結者」這部末日電影才在全球造成轟動。但戈巴契夫上台後怎麼搞改革開放、怎麼和雷根總統從冷戰敵人變成合作夥伴、怎麼和鄧小平在北京會面從而引發了1989年的天安門學潮和屠殺,當時都是懵懵懂懂。至於看似會千秋萬代的蘇聯怎會在譯者剛上大學的1991年戛然崩解,當時更一無所知。

 

事後回顧,超級大國領導人的性格、氣質、作風、目標,確實會影響到歷史的進程。受歷史唯物論影響比較大的社會科學家喜歡強調結構的力量,不喜談個人的作用。但很清楚的是,儘管蘇聯當有種種內外危機,但如果在1985年掌權的是蘇共元者葛羅米柯而不是戈巴契夫,蘇聯並不是註定會在1991年崩解,因為同樣是危機重重的共產極權國家,北韓的金氏王朝就撐到現在。如果雷根在1981年遇刺身亡,我們所知的冷戰末期史也會改寫。又如果鄧小平在1989年六四之前就離世,或鄧小平當時鐵腕鎮壓的意志稍有鬆動,今天的中國共產黨可能已不存在。光是比較胡錦濤時代和習近平時代,就會知道同樣是中共總書記,溫和開放和一人專制有多大的不同。

 

所有這些事件都影響到當時在世界上幾無足輕重的台灣,但事件發生當下卻無人能預料其深遠影響。比方說,假如不是戈巴契夫搞「開革開放」,對美國不再造成威脅,美國可能延續尼克森和季辛吉「拉中抗蘇」的政策,早對台灣棄之不顧。又假如不是戈巴契夫引發中國的六四學潮和天安門屠殺,國民黨頑固派也可能不顧所謂「野百合學運」要求民主化的呼聲,繼續一黨專制,而台灣人追求獨立的意識也不會高漲,從此和中國越走越遠。

 

假設性歷史(counterfactual history)的問題永遠問不完。細思歷史人物如何決策,以及非常有可能做出不同的決策,以及不同的決策會造成如何不同的長遠後果,這是翻譯本書(意外的和平:雷根、戈巴契夫等「四巨頭」,如何攜手結束半世紀的冷戰對峙?)最重要的樂趣之一。希望細心的讀者也能找到樂趣。

 

※作者為台北市議員/《意外的和平:雷根、戈巴契夫等「四巨頭」,如何攜手結束半世紀的冷戰對峙?》本書譯者,八旗文化出版。

 

1991年12月26日,數十年來第一次,一度遮蔽共產世界的鐮刀與鐵鎚旗幟在克里姆林宮緩緩地落下。標誌了蘇聯這個龐大帝國的解體,以及美蘇冷戰的終結。短短六年前,當戈巴契夫成為蘇聯共產黨總書記,並挑選謝瓦納茲作為外交部長時,冷戰還看不到盡頭。自由與共產陣營的對峙、兩大核武強權的相互威脅,隨時可能將人類帶往毀滅的深淵。經過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政治、經濟、軍事與意識形態衝突,西方與共產陣營都無法想像和平倏乎之間就到來了,上千枚互相瞄準的戰略核武飛彈解除了,末日的警鐘停歇了。更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蘇聯領導人居然展開了驚天動地的內部改革。極權政體、計畫經濟、莫斯科對遼闊疆域與周邊民族的鐵腕控制,一夕瓦解。這一切如何憑空而生?《意外的和平》提供了最細膩、權威、完整的紀錄與解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