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的童年滋味!大漆盤裡的雜貨店零食

魚夫 2021年04月18日 11:00:00
(魚夫繪)

(魚夫繪)

𥴊仔店的台語發音作 kám-á-tiàm,其實不可用「柑」,柑的發音為 kam,和 kám 的閉口音有所差距,少了閉口音,台語講起來就會「臭奶呆」,帶有童稚音,聽攏無!

 

俗稱的「柑」仔店正確用字為竹字頭下一個「敢」字,電腦沒這個字,所以必須造字為「𥴊仔店」,《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就是這麼寫的,並解釋「𥴊仔店」為:「雜貨店。販賣日常零星用品的店鋪。例:阮細漢的時上愛去𥴊仔店買糖仔。」

 

沒錯,大多數台灣的三、四、五年級生細漢的時陣,就常去𥴊仔店買「四秀仔」(零食)吃,現在當然不敵時代潮流,關的關、倒的倒。

 

有人調查過台灣現存 17 家𥴊仔店倖存者,台南就佔了 7 家,在台北,就屬「順泰玩具食品行」(阿興伯的柑仔店)最常接受媒體訪問,到他店裡有許多寶藏可挖,最重要的是走進店裡喚起兒時的記憶,其中的甘甜苦澀,每人各自有難以言喻的滋味在。

 

「阿興伯的柑仔店」販賣許多懷舊的古早味零食。(魚夫攝)

 

有人做了一項零食調查,發現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經典零食,「森永牛奶糖」名列前茅。森永從日本時期就在台灣扎下了基礎,當時臺灣知名的製菓會社,即森永、明治與新菓製菓,再加上江崎固力果株式會社,戰後這 4 家仍屹立不搖。

 

(延伸閱讀:「桂冠森永牛奶糖包餡小湯圓」全新聯名登場【有片】「森永牛奶糖熟布丁」於 7-11 獨家首賣

 

而明治製菓的工廠就是今日台南的麻豆糖廠,也就是總爺藝文中心。另外,森永製菓的創辦人森永太一郎,早在1927 年(昭和2 年)2 月10 日就前來臺灣尋找巧克力的生產地,他的企圖吸引了明治製菓跟進,於1939 至1940 年(昭和14 至15 年)間也試圖在臺灣種植可可,從牛奶糖到可可,兩大製菓業都和台灣結下不解之緣,也陪伴許多台灣小孩一起成長。
 

「森永牛奶糖」六十年來不斷開發新口味與新商品(取自台灣森永製菓股份有限公司粉絲專頁)

 

從前𥴊仔店裡常見的金甘糖、口笛糖、牙膏糖、奶嘴糖、戒指糖、拐杖糖、口糧棒與黑糖棒等,據說是從日本時代大稻埕的「忠興糖廠」開始的,至今薪傳至第二代老闆許金城手上,其後遷徙到新莊,1999 年並改名為「十倍速食品科技行」。

 

許家的回憶裡,金甘糖(柑仔糖)問世時,因為國外香精尚未引進台灣,所以使用漢藥加入油蔥、五香、咖哩等來調味,味道一開始是鹹的,後來才改為甜食。

 

1960 至70 年代,台灣時興美國西部電影,忠興糖廠的涼煙糖,就成了那個時代裡孩子們買來裝酷扮牛仔的食用玩具,後來因為《菸害防制法》通過,禁止製造或販賣菸品形狀的糖果和點心,才更名為涼喉糖。

 

可以當口哨吹得嗶嗶叫、又可以吃的口笛糖,也是我幼時的最愛,這是 1953 年由大阪的可利斯株式會社所開發,技術非常複雜,於1960 年正式機械化生產上市。

 

(延伸閱讀:4/20 前第 2 件 6 折!全家推出近 40 款懷舊復刻零食、冰品

 

舊時因為國外香精尚未引進台灣,所以使用漢藥加入油蔥、五香、咖哩等來調味,其中最為知名的零食就是「5 香乖乖」。(取自乖乖粉絲專頁)

 

還有一種台語叫螺仔餅,也稱錦花餅、豬耳朶或貓耳朶的點心,英文叫 Spiral Cookies,食來喀喀作響,2019 年便利商店推出復刻版古早味豬耳朵,令許多人驚豔,也算是暢銷產品。

 

而棒棒糖應可算是最常見的了,那是西班牙人的發明;三色糖則是日本傳來,由紅白綠三種顏色構成;還有一種具有橡皮糖口感、外型如可樂瓶狀,那就是有可樂味道的可樂橡皮糖。

 

我所畫的這張圖,還把兒時的大同寶寶和冰枝、彈珠汽水等也描繪出來,繪製每一樣物品時,腦中不斷湧出童年生活,時光荏苒,我竟也年過花甲了,所以特別畫了一個大漆盤,把零食裝了進去,好好保存珍貴的記憶。

 

𥴊仔店(2007 © 橙草 白 , 雜貨店 @ Flickr, CC BY-SA 2.0.)

 


*全文授權自《台北畫刊》,原標題:大漆盘里的𥴊仔店零食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