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蔡英文還需要蘇貞昌嗎

陳嘉宏 2021年04月21日 07:02:00
要判斷蘇貞昌的閣揆位置穩不穩,關鍵不在於民進黨內各派系是否簇擁他,而在於蔡英文怎麼評價他?(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要判斷蘇貞昌的閣揆位置穩不穩,關鍵不在於民進黨內各派系是否簇擁他,而在於蔡英文怎麼評價他?(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蘇貞昌肯定覺得最近的政治風向有點不對勁,區區一件丁怡銘人事任命案,不僅引來不少媒體與在野黨的圍剿,就連他的民進黨同儕也跟著落井下石。國會議長游錫堃意有所指地以「兩院應該互相尊重」,間接證實丁怡銘曾開嗆立院幕僚的本報獨家訊息;政務委員張景森也是寓意深遠地在臉書貼出「用徒者亡」(後刪文),倒打自己的現任長官;正國會立委陳亭妃質疑丁怡銘辭職根本是假動作;英系的重量級立委陳明文直接開嗆蘇內閣的人事任命實在很奇怪。

 

持平而論,丁怡銘的確犯了錯,不過,他是在與在野黨的美豬攻防裡誤傷了民間店家,第一時間也認錯道歉,並非罪無可逭。蘇貞昌著眼於丁怡銘的功能性,將丁調離主管職,轉任政院顧問,在公務體系內其實已代表行政懲處,是再尋常不過的人事調度。如此一般的人事調度卻引來黨內派系圍攻光明頂,就連以往交好的新潮流也袖手旁觀,顯然一股詭異的政治風向正在民進黨內流轉。

 

一直以來,民進黨內對「大蘇」有不少的怨氣。這些怨氣不是來自於派系衝突(蘇系並非嚴格定義的派系),也非蘇的生涯規劃導致的權力扞格(蘇老早表明不會選總統),而在於蘇揆的行事與用人風格。蘇貞昌霸氣、武斷,做事講求效率,責備下屬毫不客氣,容易得罪人;而他偏好用文官(不是只用文官),黨籍立委甚至民進黨派系頭人都曾碰過他的軟硬不等的釘子。如果連一向友好的新潮流都曾為台水魏明谷人事案與蘇開幹,連對口監督的國會議長都曾吃過他排頭,其他派系受過的怨氣實在可想而知。

 

不過,要判斷蘇貞昌的閣揆位置穩不穩,關鍵不在於民進黨內各派系是否簇擁他,當然也不在於在野黨是否卯力攻訐他;而在於蔡英文怎麼評價他?而蔡英文怎麼評價的關鍵,則在客觀的施政成績與民眾滿意度。

 

台灣的雙行政首長是個極其怪異的制度,儘管《憲法》53條還是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不過,在拿掉國會的閣揆同意權之後,閣揆的權力來源全來自於總統的提名權。過去30年,除了「肝膽俱裂」的李登輝與郝柏村體制,閣揆就是總統的執行(幕僚)長,兩者的民望幾乎同步起落;當總統支持度高,就會帶動閣揆的民望往上走;但是當閣揆趴下去,總統也難以倖免。

 

既然雙方同在一條船,總統換閣揆通常只有兩個時機:其一是執政黨重大的選舉挫敗要移轉焦點,其二是重大的政策誤失要找人負責。現在既無選舉,也沒有政策爭議,日前的台鐵事故固然讓內閣士氣受挫,但屬短期因素迅即回穩,加上內閣防疫成績受到好評,經濟景氣持續上走,除非蔡英文私心偏狹實在無法忍受蘇貞昌目中無人,怎可能任意撤換蘇揆,讓政敵有對她隔山打牛的機會?

 

另一方面,蔡蘇關係穩固的基礎在於倆人個性與行事風格的互補,學者官僚出身的蔡英文本來就不擅於作權力分配,除了屬總統核心權力的國防、外交及兩岸事務外,本就樂於蘇貞昌在人事權上幫她分憂解勞。我在一年前的《蘇貞昌如何成為史上最具實權的閣揆》專欄提到,蔡英文就算不喜歡蘇貞昌所有的政策與人事安排,但「十件事情裡,蘇貞昌辦妥了九件事,蔡英文就算對剩下那一件不高興,也不可能因此去撤換解決了九成問題的閣揆。」這種微妙的蔡蘇關係,迄今依然適用。

 

所以,除非這些民進黨大老與派系頭頭能夠向蔡英文證明蘇揆用人有嚴重偏私,否則,以「喜歡用文官」、「霸道」、「不尊重人」,猛對蘇貞昌打針,實在效果有限。

 

蔡英文還需要蘇貞昌嗎?這個問句隨著政治情勢的推演會有不同的答案。雖然蔡蘇體制現在尚稱穩固,但比較大的挑戰在八月公投。眼下,已有許多民進黨派系中人等著看公投的好戲,屆時要順勢逼蘇貞昌下台。而這樣的黨內分歧與疏離,也正在考驗蔡英文的領導力;依照過往的歷史經驗,一旦蘇揆下台,也將是這個政府氣勢轉折的開始。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