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又5.1震】正逢「海溝型地震」百年周期 學者警告:嚴重恐達規模8.0

上報快訊/黃予萱 2022年01月04日 09:46:00
4日一早,花蓮縣外海又發生一起規模5.1地震,全台最大震度2級。(氣象局提供)

4日一早,花蓮縣外海又發生一起規模5.1地震,全台最大震度2級。(氣象局提供)

台灣東部外海3日下午5點46分有一起芮氏規模6.0地震,最大震度4級,全台都有感。而中央氣象局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在記者會上說明,2022年地震頻發的程度恐不輸2021年;學者也指出,這類地震屬百年一周期的「海溝型地震」,上次規模8.0地震發生於1920年,未來要留意大規模地震地出現。

 

而繼昨天的「超有感」地震後,花蓮縣外海4日一早7點17分,又發生一起芮氏規模5.1地震,測得最大震度為2級,位於宜蘭縣武塔、南澳,花蓮縣鹽寮、西寶。震央落在花蓮縣府東方52.1公里處的近海海域,地震深度為18公里,屬極淺層地震。

 

3日突如其來一起規模6.0的地震,讓各地都傳出災情,尤其是測得最大震度4級的台北、宜蘭地區,民眾皆直呼有感。對此,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教授說明,這起地震屬隱沒帶界面型地震,或稱為「海溝型地震」,特性是「慢慢搖」,並與大樓共振、共鳴,因此感受到的搖晃較大、較久。

 

 

陳國昌指出,這起地震屬於淺層地震,發生於板塊隱沒帶的前緣,也是2022年首個編號1號地震。他說明,菲律賓海板塊推擠歐亞大陸板塊,於交界前緣處堆積出海脊,隱沒帶逐漸向下深入,並拉動增積岩體產生陷落,稱為弧前盆地,而這起地震震央即位於和平海盆、南澳海盆兩弧前盆地間。

 

陳國昌也分析,上周花蓮外海規模5.4地震也發生在南澳海盆,而2020年下半年至今,「隱沒帶地震都比過去還要活躍」。台灣年平均規模6的地震為2.5個,而2021年地震較為頻繁,規模6以上的就有4個,評估將延續2021年地震頻繁的現象,未來2022一整年地震的頻繁程度,可能不輸於2021年。

 

李錫堤則指出,南澳海盆過去很久沒有地震,但最近開始活躍起來,強調「海溝型地震」規模很大,可能達到8.0以上,這次規模6.0還算小。而這類地震以百年為周期,台灣上次規模8.0的地震,是在1920年,再上一次則是1815年、規模7.6的地震,約百年前後有一次大地震;而根據海岸GPS觀測,東部海岸近幾年都在下沉,也代表了「海溝型地震」前的地形現象。

 

不過,李錫堤強調,不用因此感到害怕,而是要做好防災準備,就台北而言,大樓要做好結構檢查跟結構補強,並包括老舊房屋在內,都要加速都更。

關鍵字: 地震 中央氣象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